仨人笔下的老巴刹

古晋老巴刹民众联谊会25岁。

老街人想着要推动这百年巴刹的旅游计划也非一天两天的事了。

就在去年,联谊会以及东风砂拉越旅游、艺术与文化部的配合下,“老巴刹文史调研与旅游促进计划”开始梳理出一条完整清晰的脉络。今年3月16日完成的推介礼,出版书籍、官方网站、传单、美食地图、增添壁画、文化遗产牌匾兼扫描二维码得小故事让科技引流旅游、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有老巴刹主题影片拍摄……手里的子弹丰盈待发,老街绽放的面貌风情,自此更加多样了。

3个古晋人 各施所长

对于项目总召集人蔡羽来说,这不是一个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

《古晋老巴刹历史掌故与生活变迁》的三位作者蔡羽(右起)、郑玉萍及邓雁霞。

新鲜热辣出炉的书本《古晋老巴刹历史掌故与生活变迁》是其中一个结晶品。由三位作者即蔡羽、邓雁霞、郑玉萍,三位土生土长的古晋人书写。蔡羽向来对地方研究颇有心得,各大报章经常可见其大名,而邓雁霞则是主业搞花草二手品牌包,副业拎起笔书写任何有关自家土地人事物的妥妥斜杠青年。郑玉萍的另一身份则是绘本屋掌柜,不定时更新说故事的频道。

蔡羽写历史

“历史书写比较专注在历史人物与事件,比较少从地方出发,老街可能会出现在拉惹故事中的某个篇章,比较破碎,把老巴刹全面展开来说,这种结构比较少见,所以,这是第一本专写老巴刹,并且以双语呈现的书籍”,蔡羽道。

历史掌故、生活变迁,希望以轻松阅读小品的方式去了解一个城市的起点,过去的她住了谁、发生过什么、当时的人们如何生活,他们吃什么干什么买什么卖什么,如果你对老街早有探索兴趣,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精简版的入门导航。

项目总召集人蔡羽,同时也是书本作者之一。

“其实你要很深入也没有,史料部分只是重点引用,太多就沉重且学术,希望她是一本普罗大众皆可轻松阅读的老巴刹书籍,希望大家能感觉那是一个老街坊在缓缓述说过去的故事。”

十多年来马来西亚的地方研究越来越多,成果有强有弱,但是蔡羽乐见其成,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要什么都官方说了算,如果有更多人一块儿研究,那就会百花齐放,展现更多不同角度的东西。”

多角度去看事情,代表你离事实更接近,比较能有自己的判断,非人云亦云。他比较担心,现在大家不去真正了解和关心,容易被一些有企图的人牵着鼻子走。“历史这东西,放在日常生活看起来不重要,但是当历史遇到别有用心的政治目的时就很重要了,就会变成一种话语权,所以我鼓励大家去看这本书。”

邓雁霞聊街坊

书写之前的古晋,在邓雁霞心中因为母亲过去曾经在此上缝纫课车衣的缘故,显得格外亲切。

撰写老街相关,邓雁霞对过去老街人的生活面貌有更深了解。

“历史书写比较专注在历史人物,比较少从地方出发,老街可能会出现在拉惹故事中的某个篇章,比较破碎,把老巴刹全面展开来说,这种结构比较少见,所以,这是第一本专写老巴刹,并且以双语呈现的书籍”,蔡羽道。

当过往画面逐渐在笔下清晰,冒出许多“原来我们曾经那样过”的感叹,就比如“古晋现在许多的大企业,最早都是老街开始;原来我们出产过汽水……”

写老街之前可能对新巴刹(早期以旧法庭左右方向被当地人分为老巴刹“海唇街、亚答街、花香街等”与新巴刹“甘密街、印度街等”)较为熟悉一点,“旧巴刹没有太多记忆,虽然之前有跟蔡羽导览,但也没有多深入,这次采访老街坊,听他们叙述过去生活画面,比如以前没有马桶,大家以扛粪车处理排泄物;再比如大家偷偷下注的12支(等同如今的博彩),宛如电影版的情节,亲身去拼齐这些画面,这是有趣的地方”,80后邓雁霞娓娓道来。

“你能更了解古晋这个地方,这是最早的一条街,也是历史很重要的部分,透过了解这里的历史,其他人也可以看到自己家乡的共同点。”邓雁霞如是推荐。

郑玉萍说故事

尚未书写前,郑玉萍就对老街抱有浓厚探索兴致,除了文字除了导览,对建筑背后故事饶有兴趣,闲暇便往那边探。彼时,她对老巴刹的认知大多从蔡羽处的导览、些微文字记录得知。

这回深探老巴刹,了解更全面,听到很多故事相当满足。

郑玉萍本来就对老街感兴趣,这次参与书写收获丰盛。

“过去可能只知美食脉络,如今你晓得了这条街上某个角落过去曾经发生过大水灾、为了终止水患人们放生红头龟,边啃着美食便感受古今往来的画面在脑海中上映,感受特别不一样。”郑玉萍先正经道。接着来一招反向推荐法,“古晋人说不出一个古晋典故,难道不丢人吗”,接地气一点的,“当你读完这本书,对着外地朋友麻溜地说出这条街上的小典故,这崇拜小眼神不吸引人吗?”。

“不读这本书没有什么损失,但是读了这本书肯定有收获。”蔡羽语重心长。生于斯长于斯,对于自己的土地只是当作寻常休闲嗜好,认识多一些肯定无妨无害,“当你想要去做一些事情,发展一些东西,当你认识多一点自己的土地,也许这份知识将来会成为你事业或是人生的一个养分。”

“今天如果古晋输出很多东西到外地,那么砂拉越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拿得出去的?独有的、别人没有的。最好的养分来源就是土地,回头来你要认识自己的家乡,才能真正明白你有什么拿得出来的东西。你要创造什么东西,还是要从认识你的地方开始,去里面汲取灵感,那是任何人都无法抄袭的。”

书写过程的挑战

三人完成终章的那一刻感想,玉萍迸出一句“写完了但是感觉还没写完”。原定篇幅就80页,三人共同搞出了130页成果,并且还是长文缩短删了再删的结果。最后实在不忍,不计工本直接加码才有了今天厚实的成品。

从80页加码至130页,页页内容皆珍贵。

所以挑战自然是如何“长文缩短”及“与时间赛跑”。在整理英文史料需要特别小心翼翼,有限的篇幅叙述会不会造成误解?哪些部分可以精写、带过、迂回,都是过程挑战的部分。

英中史料 各有各说

蔡羽提及,所参考的英文和中文史料有些不同。英文资料主要来自砂拉越公报,或是以前在这边住过的欧洲人所写的回忆录;中文史料则是来自华人民间学者、公会资料。

老街过去的相片记忆。(图片取自古晋老巴刹Kuching Old Bazaar脸书)

也发现了双方看待事情角度的不同。比如书中提到的八点炮,八十年代为止,每个晚上八点会在拉惹的皇宫响炮,起源的话就有不同说法,有人说八点是拉惹休息的时间,有人说是早期华人南来因为不适应这边的气候常常中暑,所以八点到便提醒他们去洗澡。蔡羽目前所翻阅的英文史料里头并没有提到洗澡这件事,但是中文史料里头就有一位刘老先生提出了洗澡一说,然而老先生并没有在其文章里头指出洗澡典故源自何处。

老巴刹故事交流会。(图片取自古晋老巴刹Kuching Old Bazaar脸书)

时间过去百多年,八点炮典故究竟何者真何者假无人能下定论,所以蔡羽两种说法都放进文里。众说纷纭,很多细节,书写过程内心戏相当饱满,他笑。

口述历史 无从考察

另一方面,口述历史的难度在于无从考察,你如何判断受访者的故事真实度?“很多时候,有些人在讲的时候会把自己听来的东西和自己的经历放在一块儿述说,比方说他可以把事情讲得活灵活现,但是推测回去时间点,这件事发生在他出生之前。”所以,“采访的时候就要问清楚,尤其是时间点务必要正确,关于可信度、这件事情上对方的位置在哪里,是否在场、还是听人说,又是听谁说,文史这一块这部分很重要。”

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街有一个很盛大的祭拜仪式,受访者的回忆画面是很多人在烧贡品,还烧掉一条很大的船。“史料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描述,但是受访者自叙经历过”对郑玉萍来说,有些东西无从考察,就是书写过程的挑战。

砂大学生参与文史调研。(图片取自古晋老巴刹Kuching Old Bazaar脸书)

“海龙王的女儿化身的红头龟造成古晋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患”没错官方也叙述了放生过程,偏偏就是受访者与官方公布的水灾时间怎么推算都不合逻辑,成了她心中一谜团。“处理这种内容,下笔有很多顾虑,你能确定真伪吗?资料来源能不能支持?不确定和肯定的写法又不同,看似短短一篇文,但是我们要花很长时间去收集背后资料。”

服装演变 没人了解

而邓雁霞则是在负责服装主题时有点头疼,大多人不了解其中演变,顶多一句“老人家穿的衣服咯”打发,她需要自行搜寻资料,推敲出当时中国、南洋天候不同,种种原因导致的服装变化。

让老街有机化演变

书本的终章,对比了1965年与2020年的商号结构,从过去占领大部分的杂货店,来到如今大多数的旅游相关产业,这种自然而然的“有机”变化,蔡羽是认同的。“老街不会凋零,因为它有太多历史古迹,它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伊始,只是流动幅度有强有弱。我们要相信老街的生命力,相信商人的适应能力,当这条街命中注定驶往旅游方向,就会有契机自动促成这个改变。”

很多人喜欢把过去和现在简单粗暴画条线作区分”对他来说,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条街上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只是这个改变的成分,不应该是太多人为干涉的造作,而是本地人的集体创作,独一无二的古晋味老街,既有本土创意也适当保留老行业做旅游对接。

协调会议进行中。(图片取自古晋老巴刹Kuching Old Bazaar脸书)

无论是搞活动、新旧交织的火花迸发也好,但绝不是封街、改成面目全非的国际品牌街。当里头的传统美食、家私、木匠做不下去,谁还进来看你的建筑?“记得我们是守护,把原有的东西发扬光大,而不是扭曲。”

“目前老街不是最完美的样子,但是在变化过程中你要成为什么样子?是要走进老街有一种似曾相识、某个国外老街的感觉,还是走进去,“这就是古晋的味道”?郑玉萍抛出这个问题。

邓雁霞前去老巴刹收集资料时,发现其中一家裁缝店因为疫情关系刚好结束营业。某些消失是顺应自然,虽然唏嘘也了解改变不了这个规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壁画、影片,能保留什么就保留什么,没有办法说应不应该改变,这是我们阻止不了的东西,在这个当下去好好感受,该走街的走街、该光顾的光顾,不要因为停车很难就不去,只能希望这个变化慢一点、再慢一点吧。”

《老巴刹哪里香?(上)》
报导:游晼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