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了多少塑胶包装?

朝九晚五是每个上班族的生活模式,在这么繁忙紧凑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想以最便利最省时的方法处理个人事务,这当中包括了添购日常必需品时,我们也希望以快狠准的方式来采购!当你要补充这些物品时,你会想到哪里去采购?超市、便利商店,或是传统菜市场?我相信以上这些活动范围都是不少消费者的选择。然而,当你踏进这些百货商场,举目所及,都是满满的塑胶制品时,你有没有想过,贪图一时的便利,却在无意中造成了地球的危机!究竟,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必要用这么多的塑胶吗?

这些塑胶包装,或许在你的超市购物经验中也不陌生。

●超级市场 还是 超级“塑”场?

在台湾,“绿色和平组织”观察到企业使用塑胶的情况泛滥,又以零售业为大宗,其中,每个人都会去的超市卖场贡献良多,许多不必要的过度包装,正制造着大量的塑胶垃圾!虽然环保署已启动限塑政策,计画到2030年逐步淘汰四种一次性塑胶产品,然而在时程规划上,距离现在还有10年以上,且四大限塑产品的规范,未能完全涵盖一次性塑胶用品,特别是制造大量塑胶污染的超市通路。联合国已将塑胶垃圾视为仅次于气候变迁的全球危机,面对塑胶危机,台湾现有的回收系统早已无法负荷,根据统计,全球从1950年开始制造的塑胶产品,至今有超过90%没有被回收。面对严重的塑胶污染,政府与企业都要有所作为,克服这项重大危机!

对此,绿色和平倡议超市卖场等各大零售通路,全面盘点卖场中的塑胶使用状况,包含自有品牌、熟食区、烘焙区以及其他生鲜蔬果区域,优先减少并淘汰不必要的塑胶包装。

一群环保人士在发起“将塑胶还给超市”行动,将塑胶袋现场还给超市,要求超市承诺停止过度包装及使用一次性塑胶包材。

我们认为超市减塑的政策应该包括:
○确实统计每年使用的塑胶使用量,同时公布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或其他公开资讯平台。
○公开承诺塑胶减量计画,以减少一次性使用包装以及不可回收塑胶之使用为原则,并公布每年度的减量时程。
○发展创新通路销售模式,例如提供租借环保餐盒的优惠,或是鼓励民众自备容器购物,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胶。
○制定机制,确保超市制造出的塑胶废弃物皆确实被回收。
○主动与供应商合作,共同制定减塑方案。

塑胶危机无人能幸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270万吨塑胶垃圾流入海洋,海洋生物误食塑胶制品死亡也时有所闻,从生产制造的源头开始减量,与重复使用,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与此同时,国际间对于塑胶危机的企业论述,正在迅速发展。2018年,欧盟议会将“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EPR)列入塑胶制品的生产原则,生产者有义务承担从产品前端设计,到使用后的处理回收责任。此外,大家还可以看到,欧美各国已有不少连锁超市投入减塑行动!以英国的龙头超市Tesco为例,在绿色和平英国办公室与众多民众的要求下,Tesco已率先从两家分店,实验为期一个月的45种蔬果的裸装计画,希望从实验的结果,试验未来的减塑方向。英国的连锁超市冰岛(Iceland),也已宣布计画在五年内,成为全球第一个让自有品牌全面禁止使用塑胶包装的企业。在西班牙,两家超市已具体回应绿色和平的诉求,承诺在2025年将减少20%的塑胶垃圾,其中一家超市也愿意在公开的平台上,公布自有品牌在每一年度所制造与减少的塑胶垃圾。

塑胶危机无人能幸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270万吨塑胶垃圾流入海洋,海洋生物误食塑胶制品死亡也时有所闻,从生产制造的源头开始减量,与重复使用,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必须注意的是,有些企业选择以生物可分解塑胶,作为取代一次性塑胶制品的替代方案。事实上,生物可分解塑胶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中才能分解,并非随意弃置就会自行分解,以台湾现有的设施与回收系统而言,无法彻底回收处理这种新型态塑胶,若无法100%回收,其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和传统塑胶并无二致,关键还是在于抛弃式思惟的改变。

民众自主性的减塑虽然可以减少一部分的塑胶,但大企业才是改变产业生态的关键,希望超市除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塑胶包装,同时,也是把选择权还给民众,让民众拥有购买裸装(没有任何塑胶包装)产品的权利。塑胶危机无人能幸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270万吨塑胶垃圾流入海洋,海洋生物误食塑胶制品死亡也时有所闻,从生产制造的源头开始减量,与重复使用,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超市货架上每一项蔬果生鲜食材或食品都早早包装妥当,有时是一个塑胶袋,有时是保鲜膜加上保丽龙盘。

超市塑胶大作战
生产者全额买单

2018年初英国所规划的“宝特瓶押金制”,这项政策只是英国“新废弃物处理计画”的一部分,目前筹备中。消费者买瓶装饮料时要多付一笔押金,之后利用超市的回收机器退瓶后,再依收据跟超市拿回押金,借此提升回收率。因为在此之前,英国估计一年用掉130亿个宝特瓶,但回收率仅57%,其余不是被焚化、掩埋、就是在街上或海里;而这种押金制在德国、瑞典、丹麦等国家已行之有年,押金约是3至9元台币,成功让德国宝特瓶回收率高达97%。

这个制度是由超市、零售商与饮料公司共同负担,这就是“污染者付费”原则。这项新的废弃物处理政策,包含了包装废弃物的收集与回收在内,零售商和生产端必须支付费用,而且越难回收的塑胶要支付的处理费也就越高。过去这些费用有9成是纳税人承担,付费者的转移,可督促生产者在源头设计或包装产品时,就一并考虑到重复使用及回收的便利性。未来押金制将如何落实与实施,值得我们关注与参考。

纽西兰某间知名连锁超市,去年夏天开始要求蔬果种植业者和供应商不再使用塑胶包材,以“裸蔬果”的无包装方式贩售,而且顾客反应很好!部份蔬菜销售量成长了3倍,漂亮的业绩鼓动人心,让其他超市也跟进。

但消费者也不尽然只能处于被动状态,因为每一次的消费行为,在我们心里盘算的除了折扣、价格与赠品,塑胶包装的多寡也该是左右我们消费动力的因素之一。

改变过去“无意识使用”塑胶包装的行为,才会发现,塑胶几乎左右了我们的生活中,人类滥用塑胶,也让塑胶制品限制了生活的模样。既然各国政府已经宣布2030年全面禁用包括购物用塑胶袋、免洗餐具、外带饮料杯及塑胶吸管等一次用塑胶制品后,那么生产者、连锁超市与卖场,都该早一步提出超越政府规范的做法,提出更好的回收系统、更多以收回或者消失取代回收的消费新选择!而每一位消费者都可以发起自己的“塑胶攻击行动”,以更积极的行动,让购物袋里减少一两个塑胶,让企业转紧发条,发展出更友善环境的产品、包装材料、通路销售模式,让消费行为的两端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形成一个对环境友善的正向循环吧!

整理:陈泌伶
(资料来源:绿色和平组织)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