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自然生命的完全演出

生命的起源在那里?科普书读了又读,始终没读完也没搞懂,那些地质年代总是写上很多个‘0’,恐龙、裸子植物和三叶虫到底哪个先出场?人类的文明何时开始与水火和生物有何渊源?万物间的联系与关系,互相作用影响,这些需要花费脑力来学习的事,我在人生过了一大半后,找到了比翻书和看影片更加有趣百倍的学习方法。

10个月前,我在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待了两天,我一向吝啬于将旅途上的时间花在人造现代建筑里,原以为半天便足够,怎知一个厅的一个展示区就杀了我近一小时时间,结果那两天我都待到管理员送客为止。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每年参观人数居台湾博物馆第二,仅次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平均三百万人次左右。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简称科博馆,是位于台湾台中市北区的公立科学博物馆,本馆主要展示区为六大区块的综合体:包括太空剧场、科学中心、生命科学厅、地球环境厅、人类文化厅、植物园等。每个区块分成多个展示区,永久展示的学域涵盖:天文、物理、地球科学、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以及人类学等。展馆内不但资讯丰富而完整,叫人大开眼界,生动与具创意性的展现方式,也将极复杂的自然科学、生物与历史课,变得充满玩味与趣味,让人瞬间喜欢上。巧妙的场地设计与布置,让不同展示区相邻相接,参观与参考变得有连贯性,多元的呈现方式,减轻眼睛与大脑的负担,所以就算长时间待在馆内参观,也感觉很轻松自在。虽然,室内没有芬多精,但静雅的环境还是能让一颗疲惫的心沉淀下来。

●生命科学厅

生命科学厅是我最喜欢的展示区,此厅以大自然的奥秘为总主题,利用13个展示区分别呈现大自然的现象及演化的动态。一楼的‘生命的起源’、‘植物的演化’、‘生命登上陆地’、‘恐龙时代’栩栩如生地介绍各种生命型态的崛起;二楼的‘生命征服天空’、‘灭绝’、‘哺乳类的演化与适应’、解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件事;接着来到‘人类的故事’,开始探讨人类的生、老、病、死。这段漫长的生命之旅,隐约透露生命其间的许多意涵,实在值得访客好好感受与省思。

恐龙展示区一只长达7公尺高4公尺会动会叫的机械暴龙,另外还有窃蛋龙群体埋葬的化石标本。仰望大厅亦可见翼龙类在上方飞翔。
面板呈现不同生物依序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弯弯曲曲的白线代表时间的长度,不同颜色的区块标示生物出现的时间。
岩石和化石标本显示地史上的生命在地层中留下的纪录。
压克力屏风上,6亿至3亿年前海洋中动物演化的大略过程。
生命登上陆地单元引导我们重新经历生命登上陆地的过程,看看生命登陆前后的海陆环境;动物为了适应陆生环境,如何在摄食、呼吸、循环、排泄、生殖以及移动等方面发展出巧妙的机制。
人类的故事从出土的化石、器物,配合民族学的材料,拼凑出人类体质演化和文化发展的轮廓。包括介绍从巧人、直立人、尼安德塔人、克罗马侬人,一直介绍到人类及文明的现貌。

●地球环境厅

地球环境厅主要探讨人类生活环境的变迁,与生命科学厅一样分为三个楼层,地下一层是SOS剧场、环境剧场、青藏高原远距天文观测展示,一楼是立体剧场、鸟瞰剧场、微观世界、大王鱿鱼、特展室、二楼是最吸引我的‘芸芸众生’和‘台湾自然生态’。环境剧场每天不同时段播放不同的环教短片,参观前浏览当天节目表,以免错过了精彩短片。

这些造景根据视野所见的大壁画及巧妙的灯光配置做出如真似幻的景深,配合各种延续景致的适当模型和标本仿制而成的。每个造景前的扶手面板上,有针对所有物种的详细解说和生动活泼的触控式多媒体节目,深入介绍该地的生态。

走出生命科学厅,进入地球环境厅,像是看完了生命的长度后,再往生命其中一个深度去。我在‘芸芸众生’参观了两回,这里主要由七个逼真写实的生态造景与生物标本来展现地球的生态系:由高纬度到低纬度,分别取景自加拿大冻原、中国东北温带林、东非稀树草原、婆罗洲红树林、加拉巴哥海岸、美国索诺兰沙漠及哥斯大黎加雨林。我在这里,饱览世界七大生态系,其中看得最仔细的,自然是婆罗洲红树林。

‘生态观察隧道’内有观察箱,访客利用手把握杆控制摄影机,观看活生生的动物身上的细微构造。(微观世界)

‘台湾自然生态’展示区以隧道的方式,展示台湾四个不同的海拔高度的生态系:溪口海岸、常绿阔叶林、雾林、圈谷,这让我能以更具体的方式来感受‘芸芸众生’中所提到的生态系。怎么说呢?走在隧道中,我宛如走踏在森林步道上,写实的逼真的造景叫我感觉仿佛身临现场,台湾溪口海岸与常绿阔叶林与婆罗洲有些相似之处,我因而产生了熟悉感,我把这份熟悉带入温带林与寒原景观,如此五官的体验就更深。

微观世界展示区。

●植物园

走出地球环境厅后,我想要接触真实的自然生物,让参观更有连贯性,所以,先去了植物园。植物园不在本馆建筑内,而是在后门西屯路的对面的另一个场地(你可以想象这科博馆究竟有多大)。植物园占地约4.5公顷,分为户外庭院与热带雨林温室两个部分。户外庭院八个区域,个有不同展示主题:包括:隆起珊瑚礁生态区、兰屿生态区、海岸林生态区、台东苏铁生态区、北部低海拔生态区、中部低海拔生态区、南部低海拔生态区及季风雨林生态区。植物园选植各式乔木、灌木、草本、蕨类等原生植种,全园合计超过800多种植栽。

热带雨林温室则是一座仿塔造型中国式风味的特殊玻璃温室,总建筑高度约40公尺。
温室模拟热带雨林的环境特性,如:河岸雨林、雨林地床、低地热带雨林,展示400多种用途和观赏的植物。

●人类文化厅

人类文化厅以世界文化、中国的科学文明及大洋洲为总主题,涵括中国医药、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农业生态、古代人说故事、汉人的心灵生活、台湾南岛语族及大洋洲等7个主题。展示内容包罗万象,从中国医学的演进及影响,中国天文、地理、工艺技术的发明应用,世界不同的气候土壤孕育出不同的农业,中国特有的地理文化发展出特有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观,以及台湾南岛语族到大洋洲文化。回顾前人的智慧发明,体认到人类文化的变迁历程。

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展示区的展示文物包括:水运仪像台足尺木样模型,简仪、桥梁、塔及造船技术等等。

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部分依然是与植物、天候有关的农业生态。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开始,古人在耕作上发展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步骤以顺应农时节气,并结合各项岁时开展丰富的节令活动和饮食生活。而现今的农业发展有了更广的意思,包括培育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新农业科技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透过转筒猜谜游戏,了解华人俚语的由来,古人从农作中也生出了大智慧大道理。
华中水稻种植巨幅3D模型。
台湾农作物地图。
台湾南岛语族展示区。

后记:

也许是好彩,去年我去的时候科博馆的太空剧场和科学中心备展关闭,否则我得花更多时间在这里,我也因此有了下一次再去的原因。剩下两个展区,下回有机会的话,再向各位介绍。

报道、摄影:戴舒婷

Check Also

“洞”悉生命(一):傳說與真畫

書寫尼亞石洞群是一件十分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