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长大……

从呱呱坠地到踏出生命的第一步,从第一天上学到小学毕业,从脱离童龄到中学毕业,孩子一天一天不断地成长,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渐变得不同,为人父母者,随着孩子的成长,也要和孩子一样,不断地学习在每一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好能在一路上扶持他们,做他们人生最初的贵人。

常见的亲子议题

在辅导工作上,林明申心理师常见的亲子议题有三大类,而孩子的行为或态度普遍上可分为四组。

学习能力 vs 人际关系

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有的学习能力差或学习方法出问题,但与同学和手足的关系良好;有的学习能力好,但与同学和手足的关系差;有的学习能力和人际关系都不好。

自律能力 vs 完美主义

有些孩子原本是自律的好学生,但上了中学,行为和成绩大变;有的孩子太过自律,太追求完美,考试成绩不止要好,还要最好每科满分,对自我要求过高。

生存能力 vs 生活能力

有些孩子懂得念书,生存能力强,但生活能力差,另一些则相反,还有一些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都不行。

孩子行动力与成绩分组

‧行动力高/成绩高:

学霸型,会自己复习功课,学习方法和成绩也没有问题。

‧行动力低/成绩高:

明申开玩笑说这是神,天资聪慧,不特地努力但成绩高,通常这类孩子上了四年级,开始得把句子变成作文时,就从“神台”掉下“人间”甚至“地狱”,必须面对学习的挑战与困难。

‧行动力高/成绩低:

这一类的孩子很苦,很努力学习,但成绩低。也许是学习方法不对、时间应用不当,或上课不能专心。

‧行动力低/成绩低:

父母很苦,老师也很苦,但是孩子未必苦,因为孩子没有学习的意愿和动力,也没有期待,因此孩子不觉失落与苦,父母与老师较为伤神,对于这类型孩子,父母得帮他探讨未来的生涯规划,及将来他想要的生活。

孩子的身心发展与父母的角色

0-6岁:当孩子的保安人员,守护他们的身心灵。

辅导心理师林明申统整了他的育女与辅导经验,将父母在亲子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按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来区分。

床前故事: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对孩子说床前故事,避免一些有鬼怪、复仇、杀人等内容的故事,选择一些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如龟兔赛跑、成语故事、圣经故事等等。床前故事能培养和激发孩子的想像力与创意,未来在书写作文时,孩子在语言表达上词汇显得异常丰盛。

床前故事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与创意。

具体赞美:千万不要吝啬赞美孩子,赞美的时候要说得具体,别只告诉孩子他好棒、好聪明,而是让他知道哪一方面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比如:爸爸喜欢你很有耐心,妈妈看到你拼图很用心等等。社会科学研究发现,大部分接收到具体的赞美的孩子,在成长中会敢于面对新挑战、新尝试,而大部分接收到不具体赞美的孩子,为了保持“你好棒”的高帽子,长大后不敢突破舒适圈,不敢做一些尝试。这就造成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情况。

温柔的坚持:根据脑科学,四岁的孩子还没镜像神经元,不会揣测别人怎么看他,他们不会说谎,可是他们会任性,会因为他们要的东西在地上哭闹,哭闹中他也在看父母会用什么方式来对待它,为了保持良好而健康的亲子关系,这时候父母要以“温柔的坚持”来回应,在“有求必应”与“不听话就打”之间取一个平衡。比如: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如果这时父母的应对方式是:“不要哭,来,你要什么爸爸买给你”,如此孩子就知道,以后他要什么,都用哭和闹的招数就有效。相反的,如果孩子不顺从父母的意愿便当场打骂,极可能带来的结果是:轻则亲子关系疏离,重则导致往后孩子的行为偏差,比如:感到羞耻、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长大后以暴制暴、或把这种教育方式传至下一代。

所谓亲职教育就是从小掌握跟孩子的良好关系,好的沟通品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生活、人际与生存能力。

温柔的坚持的作法是:告诉孩子——你在哭爸爸不知道你要什么,你好好静下来说,你在地上哭闹我等你,但这不是一个好办法。用温柔的坚持去训练孩子,在孩子六岁以前,以温柔的坚持来对待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慢慢长大,不会对父母不讲道理的撒娇。

孩子哭闹是父母以“温柔的坚持”来应对。

林明申坦诚,他的女儿在三、四岁时也会在百货公司玩具部哭闹,但是经过三、四次上述的做法,女儿从此便懂得要得到想要的玩具,就得跟大人好好沟通。

7-11岁:当孩子的教练,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

面对上小学的孩子,明申鼓励父母在节日和周末多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散散步、亲近大自然,营造多一点与孩子互动的机会,因为过了这个年龄层,大部分的中学生都会倾向于与同学和朋友互动,与父母相处的机会会少很多。

在孩子初入社会与外面的人事物接触,常常有很多疑惑也会犯错,这时父母可以给以他们能建立自信的反馈。怎么做呢?有一个很惯用的技巧,明申称之为“虽然但是……其实如果”。当父母师长们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够好,想要告诉孩子时,可以先找出一个他表现正向的点来说。例如:

情境五:孩子打球很行,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父母:你虽然打球厉害,但是数学考试不好,有什么用?

父母:虽然你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打球很厉害,你看我的孩子也不差呀,可以谈谈,你在数学部分我们可以怎么帮忙?

注解:孩子听了立刻感觉无力,认为自己能力被否定,在大人眼里他是个没用的孩子,甚至认同自己没用。

注解:孩子感觉被欣赏,父母看到他的亮点,如此他会在他强项上继续努力,也尝试在弱点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他会愿意与父母谈论他的困难。

情境六:孩子迷上电玩。

父母:其实,你只要不打电动,多一点温习功课,成绩会更好,早上就不会起不了床。

注解:孩子感觉父母在指责他,认为成绩不好是他的错。

父母:其实我知道你在学校有专心听讲,平时也会自动做好功课,都不用爸妈督促和操心,你真懂事,不过如果你能缩短打电动的时间,早点睡觉,养足精神,也许学习会更好。

注解:孩子感觉到父母知道他做好本分,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

12-18岁:当孩子的朋友,陪伴和鼓励孩子展翅飞翔。

同样一句话,前后颠倒说,效果就不同。当看到孩子有不够符合父母的合理期待的行为或表现时,父母采用恰当的技巧跟孩子说话,让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出现,对自己产生信心,他就愿意做出改变,往可以的方面尝试努力。

爱要让孩子看得见。当孩子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在生理上,情绪处于很快被激怒的状态,这个年龄的孩子很看重同学的认同和父母老师的肯定,如果过去亲子关系建立得不好,这时候沟通起来会有困难。中学生很不喜欢被大人视为“小孩子”,这时候不要再用父母的角色和道德去绑架它,他不吃那套,大人该做的是尽可能让孩子看到父母师长的爱,让他们感觉在关系中彼此是对等的,而不是权威施压。

如果孩子不顺从父母的意愿便当场打骂,极可能带来的结果是:轻则亲子关系疏离,重则导致孩子行为偏差。

做孩子的朋友,从陪伴开始,男生就由爸爸来出面,女生则由妈妈来开口。爸妈可邀约孩子一起外出喝个茶,吃喝间不提他的事或功课,把话题放在爸爸妈妈自身上,比如年轻时候的一些事。喝茶时间不宜太长,大约十分钟就好,喝完茶就离开。隔一周再同样地邀请孩子去喝茶,依然不谈孩子的事,只谈自己。这样一次又一次,慢慢地,当爸妈不经意说一些自己的事情时,孩子会想要找平衡点,就会开始说他的事,因为人的内心本来会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除此之外,平时在生活上也可以用一些很细小的事来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关爱,比如在孩子学习时,端杯饮料或是水果到房里给他,东西放下便离开,别在房里逗留,如果情况可以的话,或许摸摸他头,不说什么。晚上如果孩子睡觉门没上锁的话,可以在半夜替他拉拉被,同样的,逗留时间别太久。关心别太刻意,轻轻的便足矣。

先处理好情绪,才能处理好事情

父母抓狂怎么办?有时候孩子就是会把父母亲给惹毛了。当情绪一上来,所有的道理、技巧、方法全都全都抛在脑后,脾气和冲动超越理智,父母就做了一些事后会懊悔的事,比如打骂孩子。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我们没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归零从新开始。

当觉察到情绪产生,先去处理情绪,之后才处理事情。学会一招,在情绪出现时,就能即时停在止损点,这一招可称它为“往上看”(Look Up !)在情绪中,我们将视线停在高处,默想五样东西,如:五种水果、交通工具、花朵、动物等等,然后作一个深呼吸。重复数次,这样大脑就能从我们惯性的自动导航模式中抽离,让我们有空间,使思路更清晰,才能将事情处理好。

或许,在稍微冷静下来后,可以想一想养育儿女的初心,孩子出世后,父母抱着繈褓中的娃,心里想的是什么?对娃的期许是什么?相信父母对出生的娃只期待他健康快乐,然而,随着孩子成长,很多的社会期待被加了进来,父母忘了这份单纯的初心,娃会有犯错、会做一些疯狂或冒险的事,娃也会迷惘,这些都是成长的养分,是经验的累积。只要这是能帮助娃成长的,让娃去碰撞跌倒又何妨?

结语:

林明申在分享的最后,说了这么一番话:“孩子长大后会到好玩的地方去,会被社会吸引,被外面的事物诱惑,会变得放肆,想去闯荡,但是最后他们会回到有爱的地方,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家财万贯,而是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恩爱。”最末一句,我想把它改成——“而是一个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爱的家”。

成为孩子的贵人(下)
报道: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