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碧湖

闻名的景点似乎都要有一些衬托,才能撑起历史与故事的连贯性,就因为有了故事,才有了传承。通常这些景点都是来自于某人的家乡,或是他人永远的家。无论它被冠上了任何污名,还是因为多个生命因此而意外丧命,然而,这依旧是他人美丽的地方,也是他引以为傲的景点之一。

“BAU”是本地人最熟悉不过的一个老地方,尤其近年来,旅行的目的渐渐趋向于绿色和自我疗愈,这里变得不再只是“臭”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提醒着我们虽然可以放下过去的怨恨,但不能忘记历史教训的地方。

翻阅历史,那些曾经惨烈的过去使我们心中仍有阴霾,但若你有机会前来,看见当地人民的转变,或许从前闻之丧胆的死亡之地,已不再那么令人恐惧。何不用正面的力量和信念,随着这篇报道,带领大家更深入了解这块土地。

石隆门的碧湖《Tasik Biru》。

●蓝的湖,深的思

早期还是菜鸟记者时,时常会往这里走动,每次都会竖起耳朵听“老大”述说这里的故事。时间飞逝,这些典故也逐渐消失在脑海,如今想来想去再也忆不起老大说的那些有点悲有点伤的事迹,虽然忘记的有很多,但却忘不了老大说过,这里曾经有一辆校车意外堕落湖里,孩子们戏闹的声音从此消失在彼岸。

时光一晃廿年,重游此地时发现,这里好像慢慢卸下了那些年的悲剧,形成了一面静如镜的画面,再往湖水靠近一点,湖面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绿的树,和站在湖前的自己,如此梦幻又真实的伫立着。加上当下天气阴晴不定,本来热得发慌,忽地一阵微风轻拂过,湖水掀起微微波浪,像似在欢迎我的到来,抛开昔日追忆,忍不住又多待了几分钟。

和记忆中的它相比,现在的碧湖被规划得很好,不仅连当年的小浮板和小桥被修饰得更牢固,还拥有了更完善设备,例如重新安装了保护栏,径道,空旷的停车位,小商店,饮食摊,公共厕所等等。据知,州政府还正积极打造一座碧湖人行桥,让前来的旅客能将碧湖的美尽收眼中。

●历史告诉你的事

碧湖又称蓝湖“Tasik Biru”,也称之为大巴力湖。其实,石隆门的历史与碧湖息息相关。据历史书籍记载,原来早在19世纪30年代,便有一批祖籍大多是广东嘉应州的华裔矿工,在刘善邦(1800─1857)等的率领下,从印尼西加里曼丹攀越边界山脉来到石隆门勘测金矿。这班矿工在石隆门的“帽山”,也就是今日碧湖所在地挖掘到金脉后,便正式在帽山脚下落户,成立“十二公司”统筹采矿,和维持地方治安等事宜。

平日里湖水绿得像一块翡翠,静得如一面镜子。

1841年,英国人詹姆士布洛克(James Brooke)当上砂拉越首位拉者,并成立布洛克王朝,石隆门也自然归属于布洛克统治下。这时的“十二公司”还是自治制度及以进贡的方式缴付金钱给詹姆士。而其公司在石隆门声势浩大,使到当时的拉者受到了威胁,从而开始向华人公司征收重税和实行严苛条例,如禁止“十二公司”直接从外国进口鸦片、酒及其他生活必须品,并且不准公司直接向外国输出黄金及其他本地产品,从此之后,双方关系便全面决裂。

1857年2月18日,愤愤不平的华工们,在刘善邦的带领下,分乘几十艘小舟,沿着砂拉越河悄悄的朝古晋而来,抵埠后即兵分两路,偷袭詹姆士的王宫,和不远处的炮台。毫无防备的拉者,在睡梦中被吵醒,仓促间越窗跳入河里,潜游过砂拉越河到对岸的马来村庄寻求协助。随后,逃跑的拉者获得马来社群领袖拿督邦达派人划船护送到三马拉汉,再转往成邦江的鲁巴河,寻求查尔斯布洛克的协助。刘善邦等人以为被杀死的英国官员尼古勒特斯(H.Nicholetts)就是拉者詹姆士,便鸣金收兵。

湖水清澈见底,在一层层浓厚白云的衬托下,更独树一帜。

三天后,詹姆士发动攻击,华工全数败退下来,一些生还者带着妻小躲在石隆门的山洞中,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据知,当时詹姆士军队下令在山洞口处放火,导致所有避难者皆被活活烧死或熏死。

事后,新尧湾和山洞牺牲者的尸体无人收理,以致这一带臭气冲天,臭味久久未消散。那些路经此地的友族,就把这个地方称为“Bau”(即马来语中臭的意思),而这个名字也被沿用至今。

时光飞逝,碧湖停止了采矿,矿池也成为了人工湖。直到1979年6月7日,此湖发生了一件不幸的惨剧,一辆载着67名学生和老师的大型巴士,不知何故失控冲入碧湖,导致29名朝气蓬勃的学生及一名受训教师当场溺毙身亡。

因为这场意外事故的发生,碧湖一夜间又成了鬼魅奇幻故事的延续,有者说湖底深不可测是有水怪的存在,还有者言这里不干净,无事别在此处溜达等。但流言蜚语始终抵挡不了碧湖天生的魅力,加上政府努力的改善下,今日来到碧湖跟前,心中有的只是平静,完全不受鬼魅传言而影响。

●保灵山(Bao Ling Shan Temple)

在碧湖悠悠的逛了一圈后,就驱车前往位于石隆门另一蓬莱仙境。此处被称为“保灵山”,位于西里京路口处,距离石隆门镇约3公里。抵达时,恰好刚下了一场小雨,下车后感觉气特别清爽,仿佛有种踏入仙境的感觉,好个及时雨。

保灵山内供奉着一尊释迦摩尼佛像,而此佛像的由来同样具神奇性。据知,多年前,该佛像漂浮在伦乐河中时,被数名小伙子发现并捞起来,然后放置于木板厂中。后来被一名信众到木板厂见到佛像时,马上与这群小伙子商量,并在取得佛像后,将之供奉在保灵山内。

保灵山是石隆门著名的胜地之一。

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根据保灵山内的信众表示,该佛像被发现时,呈现端坐在河面上的姿势,就好像佛祖显灵般,让人心中肃然起敬。而且这尊佛像是玻璃纤维所打造,颇具重量。虽然佛像的真正来历至今仍是个谜,但根据信众所言,他们相信极有可能是数年前印度洋爆发世纪大海啸时,佛像从邻国漂流到伦乐河口,再被当地人发现。

或许是有了佛像的加持,以及神话的点缀,这里给人一种仙气缭绕的感觉。而且外形奇特的保灵山,山脚下有个天然形成的洞穴,洞内也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奇石,佛门之地油然而生。且为了方便公众走上山洞供奉神佛,信众也不辞劳苦,在山脚下建设楼梯。洞穴内均铺上了洋灰,干干净净,规规矩矩,是一所让人舒适的清净地方。

报道/摄影:薇恩

Check Also

“洞”悉生命(一):傳說與真畫

書寫尼亞石洞群是一件十分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