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路中华公学 峇哥区唯一华小

水塘路中华公学是一所微型华小,自峇哥中公在2010年因没有学生来源而面临关闭后,水塘路中公即成为峇哥区仅剩的一所华小。

水塘路中公在2018年有91位学生,但全校超过九成是马来裔学生,有鉴于此,水塘路中公现任校长刘致娟大力呼吁华裔家长积极将孩子送往该校就读,因为水塘路中公校舍新颖、空气清新、师资团队强,加上小班制,老师们都把学生当宝贝,倾尽全力教导每一位学生。

每班学生人数少,老师更能倾全力教导。

学生都是宝
刘致娟表示,水塘路中公是峇哥路唯一一所华小,目前校内有13位老师,包括一位学前教育老师,一位宗教老师,其他为华裔教职员。

她说,该校学子每天下午三四时才放学回家,这是因为他们必须在学校补习,而非像市区小孩般中午放学后私自到补习中心学习。

刘校长说,2018年水塘路中公的学生人数达91人,但其中仅有9位华裔学生,占了9.89%,其他皆为马来裔及友族学生。

水塘路中公全校超过九成是马来裔学生。

“在这里,只有老师及华裔学生会说华语,其他种族学生虽也会说华语,但都是咬着口音不准的华语。”

有鉴于此,刘校长呼吁居住在当地附近的华裔家长将孩子送来水塘路中公,让该校继续教育更多华裔子弟。

根据校长了解,这里一带虽有华裔居民,但大部分却送往民达华市区学校。对此,她深表遗憾及惋惜。

小朋友开心地对着镜头举起胜利手势。

“水塘路中公的学生人数少,所以家长若把孩子送来就读,老师们一定把他们当作宝贝,每位学生都不会放弃,反之尽全力教导他们。”

她说,随着水塘路中公的新校舍竣工后,势必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加上设备完善,师资团队优秀,还有空气清新,该校理应是一所适合小朋友完成小六生涯的理想学校。

美丽的校园,一个灌输爱的天地……
课间活动时,平静的篮球场就会变得热闹起来。

她欣见该校学生在小六评估考试的国语科方面取得100%及格率,华裔学生的国语水平也因友族学生影响下取得提升与进步,这令人欣慰。

她也感谢校董会自创校至今,一直给予校务全力支持。而她本身也从办学经验中学习,希望能与团队合力将该校办得更好。

晋汉连省津贴华小董联会团队到访水塘路中公时合影。

开设学前教育班,稳定学生来源
另一方面,晋汉连省津贴华小董联会会长蔡文铎去年携同团队到访该校进行交流时表示,水塘路中公是一所微型华小,因此校董会决定3年前开设学前教育班,这样一来可稳定水塘路中公的学生来源。而2018年学前教育班共有26名学生。

他说,水塘路中公全校超过九成是马来裔学生,达63人,这显示华小的教学理念受友族同胞的认同。

水塘路中公的友族学生为来宾们端上清新可口的椰水。

他也遗憾的表示,首相敦马哈迪在国家成立了50多年仍强调说国内各源流学校是全民团结的障碍,迄今依然只是让华小勉强的留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华小对国家的贡献没有获得政府的认同。

“如今,董联会56间属下华小的友族生人数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友族家长认同华校的办学理念。所以说,政府要推行宏愿学校,那岂不是多此一举,因为基本上乡区华小,就是宏愿学校的一个典范。”

水塘路中华公学一座两层楼新校舍在2015年启用后,该校呈现全新面貌。
干净整齐的阅读角落。

蔡文铎说,峇哥中公在2010年面临关闭,导致峇哥区仅剩水塘路中公一所华小,所以希望校董会及校方坚毅发挥母语教育,让这所华小保存下去,发扬光大。

他希望老师能给学生更大专注力,加强学生的学术成绩、课外活动表现,一旦取得亮眼成就,华裔家长就会将孩子送来就读,而水塘路中公的校园面积可容纳更多学生。

他也感激殷商陈悦枝以低于建筑成本的价格为水塘路中公建设新校舍,这显示华小发展历年来受到华社支持,这些热爱华教人士功不可没。

他希望新任政府提出在校建设泳池,学生改穿黑鞋,中学推行电子课本等措施时,认真考量这些措施施行的必要性。

“毕竟正当砂州还在面对水电供应匮乏情况,没有电脑配备与师资提供下,上述措施都显得不实际,所以希望教育部在落实各项措施时从长计议,认真思考利与弊,否则只会扩大城郊水平差异,对国家发展不利。”

他认为,新政府有必要了解草根,以更务实态度了解民情,而水塘路中公校董会要站稳立场,办学理念实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学子享有优质教育。

不同种族、肤色的学生不分你我,在同一片屋檐下学习。
“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课室外墙上的金句时刻提醒着学生们努力向上。

水塘路中公的历史
约在1926年,在距离双溪布打河畔不远处的蔡顺祥店楼上。先辈们创办了类似私塾的学堂,以教导当地的华裔子弟。

1930年,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蔡顺祥店楼上的空间已不敷应用,于是先辈们接受德籍天主教传教士的建议,将学校迁至双溪布打河的上游小溪旁的教会土地上建立了一所正式的小学。这所小学被命名产德学校。

在日本占领本州的三年八个月期间,产德学校停办。光复后,产德学校复办,并易名为水塘路中华公学。

五十年代,该校接受政府津贴,成为一所津贴学校,而教会亦将3.15英亩的土地割让给该校。五十年代中期,一座以木板为墙,混凝土为地板及灰瓦为屋顶,且拥有三间课室及一间办公室的新校舍,在校董会及热心人士支持下,终建立起来。

在2008年,在新校长张丽萍上任后,校董会有意愿落实新校舍计划。当时,张丽萍致函教育部及本地国州议员申请拨款,后来获得砂人联党及晋汉连省华小董联会的协助,在2012年及2013年获得联邦教育部拨出35万令吉,作为建校经费。

水塘路中华公学一座两层楼新校舍终在2015年1月进行开幕仪式.

利安建筑公司董事长兼创办人陈悦枝协助水塘路中公兴建新校舍,仅收象征性建筑费,他为华教的热心义举获得大力赞赏。

报导 : 杨丽华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儿童班12年 西连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