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孩子爱上电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连数个月的停学,孩子们禁足在家。平日在学校里,他们有机会与老师和同学们互动,与社会和世界产生连接,在学习与日常中虽有压力,但不至于太过乏味郁闷。但今年长达几个月的行管令,孩子足不出户,居家上课,生活除了学习之外还是学习,这时他们需要一些在家也能进行的娱乐活动,就这样在疫情之下,许多的孩子开始接触电玩,爱上电玩,对电玩爱不释手。许多家长倍感担忧,担心继续让孩子玩下去会影响课业,不知该如何是好。

电玩游戏不但孩子沉迷,成人也沉迷。

●电玩有弊也有利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董总辅导小组委员,兼MyUcas与升学情报特约辅导师林明申心理师在讲座上指出,家长在担心之中,在责备孩子之前,不妨先理解电玩和电玩者的想法。他分享日内瓦大学教授Daphne Bavelier在2014年的研究发现,打电玩其实也有好处,比起烟、酒和毒品,适量的电玩游戏是安全又减压的方法,玩电玩能加强手眼协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建立友谊等,关键在于时间长短。作为一个14岁孩子的爸爸,明申中肯地表示,玩游戏是有好处的,如果孩子玩得开心又健康,他不会阻止孩子玩电玩。

父母可以用以下三个点来衡量孩子玩电玩的程度是否适度:
一、玩的时间恰不恰当
二、投入的时间会不会影响人际交往和家人的互动
三、会不会影响学业与睡眠

孩子若任何时候都想玩电玩,甚至超越其他活动,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当然,父母也不能因为电玩对孩子有好处而掉以轻心或鼓励孩子玩电玩,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电玩失调症(Gaming disorder)”或电玩上瘾列为第11种精神疾病。根据临床判断指标,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三种行为,并且已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社交、学业,那么他们极有可能是电玩成瘾。

指标1:对于玩游戏失去控制(包含玩游戏的频率、次数、强度、持续及结束的时间)。
如:孩子无时无刻都在玩电玩。

指标2:将电玩游戏优先于日常事务。
如:当父母邀孩子外出,孩子先问出外是否有无线上网,若没有就不随行。

指标3:即使因此造成负面结果,却仍持续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如:明知道功课没做还是要玩电玩,明知道隔天没精神上课,晚上不睡觉也要打电玩。

●了解电玩者的心理

在辅导工作上,林明申接触过不少因孩子沉迷电玩而烦恼的父母,也接触到不少的青少年,透过与孩子们的谈话,他发现九成的孩子都只把电玩视为消遣娱乐,并没有想过要将它当作职业,此外,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电玩,而孩子喜欢电玩自有其原因。玩电玩的开始和抽烟是一样的,孩子在团体的影响下,当大家谈着同样的话题,如果他不懂就会觉得很逊,他感到好奇,想试试看体验一下,这么一试就喜欢上了。

拉起窗帘关上灯,孩子投入避风港。

首先,电玩的奖赏机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因此而投入更多。其实, 所有的游戏一开始,玩家到最后注定是输的,即便如此孩子还是想玩,为什么?因为在玩的过程中,他们越来越熟悉游戏的技巧,看得见自己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厉害。这种自信、厉害、进步、是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所缺乏的,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他们找不到这样的成就感。家长面对孩子大多数时候都看孩子的缺点或做不好的部分,一日话语中多是在念叨、批评、要求、指责,而游戏中的奖赏机制填补和满足了孩子渴望被欣赏、被肯定的部分。

●填补现实生活缺失

此外,在游戏中孩子能其他玩家建立友谊,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想打倒敌人,为了达到目标彼此合作闯关,因而培养出一份革命军情感,当有共同想法和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建立起友谊,他们觉得自己能被理解,被支持。这种特殊的情感,是不玩电玩的人很难明白的,然而,却是身为家长的我们所不能忽略的,明申提醒,家长必须了解青少年的心理机制,不能一昧责怪他们。

沉迷并非只是玩家本身的问题,在现实生活里,玩家为考试而读书,为工作而工作,找不到自信、游戏的奖赏机制,填补了这份缺失。

很多大人喜欢追剧,为什么?因为追剧可以趋乐避苦,躲开烦恼。同样的理,孩子也把电玩视为避风港,解除压力的管道。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们每天清晨5点钟起床,连续长时间上课,两三点回到家,之后要准备下一场补习,一日下来一直背一直记,怎会不累?我国的教育制度注重考试,没帮孩子看见自己,孩子已经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终日忙碌学习。于是,电玩成为了孩子的避风港,就像大人抽烟,或追剧一样。

心理师林明申中肯地表示,电玩有其好处,只要孩子以开心而健康的方式打电玩,不影响学业与生活,他并不反对孩子玩电玩。

明申分享一个例案,一位妈妈表示孩子于MCO期间,开始喜欢玩电玩,居家上课期时很多作业没做没交,学校复课后,孩子常常一回家就玩电玩,妈妈训孩子不听。明申辅导了解后发现,那孩子是因为不开心而想玩电玩,孩子坦言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在学校里他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但有一科目他老考不到A,无论再怎么努力还是达不到,他感到很挫折,而电玩可以让他大脑放松,得到喘息的空间。性格内向的他,平日在校园里不多话,也不善于自我表达,因此没什么朋友,而这份缺失让玩友们补上了,他不是沉迷于电玩声音,而是沉浸于玩友们的鼓励和关心,所以他更乐意投入游戏的世界里。

●游戏条件亲子谈

父母见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就待在房里打电玩,自然会担心,然而这份担心和关心往往因为父母不恰当的表达方式,而让孩子觉得被指责和批评。林明申强调,沟通的方式很重要,家长的动机是想让孩子进行健康的活动,不要沉迷电玩,但是说出口的都是教训,比如:“你看你只知道玩电玩”、“你没有用啊,这样下去哪里会把书念好”。他建议家长多采用“非暴力沟通”与孩子互动,即:不批判、不指责、不命令;要说出事实,表达感受,澄清需求,请求协助。

适量的电玩游戏是安全又减压的方法,玩电玩能加强手眼协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建立友谊等,关键在于时间长短。

他分享自己与女儿的沟通:“女儿自小学四年级开始拥有手机,自那时起我便与女儿定下‘手机同意书’,写下她使用手机的条件,其中包括:要在光线明亮的地方看手机;用40分钟要暂停15分钟;吃饭、坐车不玩手机;晚上9:15分手机放去父母房间。”他让女儿知道,晚上9至11点是人体最佳睡眠时间,因为这时候大脑会分泌褪黑激素,为身体助眠,所以早睡早起精神好,有了七小时充足睡眠,她可以在隔天早起看手机。果真,女儿就养成了每天清晨五点前起床用手机看小说的习惯。他没有阻止,反而欣赏女儿坚毅性格,而且女儿并没有犯规。

●长时间使用的隐患

不过,林明申心理师也提醒,若长时间以不正确的方式和姿势使用手机,会对人体造成损伤或损坏。人的大脑重量大约1.5公斤,加上头颅、头发等,当人身姿挺直时,颈椎顶着5公斤重量。我们滑手机时间长了,觉得手酸就把手放下,头部自然跟着调整而放低,这时候5公斤变成18公斤,若是我们趴在沙发或是靠着床头,头部倾斜60度,这时候颈椎支撑27公斤的重量,长此下去这会造成大脑供血量不足,造成头晕、耳鸣和其他身体状况。

此外,我们每看手机40分钟就要暂停15分钟,否则大脑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这将对前额叶造成损伤。很多孩子喜欢开着冷气,关上灯,躲在被单里看手机,这样的习惯如果每天进行20分钟,两年下来,眼睛会有瞎掉的危险。

脑供血不足的危害。

从以上这几点,我们可以看见,林明申与女儿的“手机同意书”完全是按照健康为标准来定制,他建议父母以适当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商量玩电玩的规则,只要孩子是以开心而健康的方式打电玩,不影响学业与生活就好。

结语

明申分享他养育女儿的初心,孩子出世后他抱着繈褓中的小生命,对她的期待只有健康和喜悦,他相信大部分的父母和他的心是一样的。没有人会在孩子一出生是其希望他未来要当律师,要赚很多钱。那么就以这份初心,来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做他们的贵人。

报道:戴舒婷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儿童班12年 西连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