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与自然重归于好

●失去山林的孩子

2005年,美国一位资深记者,也是长期关注并投身自然的作家理查.洛夫(Richard Louv)写下《失去山林的孩子》一书轰动了教育界,他提出“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的儿童发展现象,当孩子在只有电子产品的环境中成长,会出现许多身心问题。

洛夫在书中提到“大自然缺失症”并不是医学诊断,他是借用这个词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讨论一种现象,指的是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的各种表现,如过胖、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躁郁倾向、好发生理和心理疾病。

他认为这样的病症在个人、家庭和社区中均可以发现。而且自然缺失甚至会改变都市人的行为及思考模式,长期的研究显示,缺少公园及露天场所与高犯罪率、抑郁及其他都市弊病也有相关。同时,洛夫指出“大自然缺失症”也会导致儿童对于自然界缺乏基本的尊重、不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再认识动植物、不再对家乡的地理感兴趣等等。

●自然缺失症产生的原因

1)父母阻碍孩子在户外玩耍
由于工作原因,大多数父母都不经常去户外活动,另外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虑,也很少让孩子独立外出体验大自然。洛夫认为这是造成自然缺失症的首要原因。

2)可供玩耍的场地逐渐减少
即使家长放心让孩子独立外出玩耍,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比较少可接触的自然景观,我们小时候玩的爬树、抓蝌蚪,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事。

3)留在室内的原因越来越多
随即科技产品的普及化,小朋友们有越来越多的理由留在家里。你们是不是也一样,宁愿留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意到公园走一圈?而且现在的小朋友开口闭口都是某某网络游戏或者那个节目好看,连自家的庭院有什么都不晓得吧!

没有拥抱过自然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事实上,父母们完全有机会选择,让孩子在童年时幸福地“野”下去。

●如何摆脱自然缺失症

如洛夫所言,自然缺失症虽然不是医学范畴内的一种疾病,但仍然需要大家的重视,尤其是父母亲,更应该让小朋友接受正规化有指导性的自然教育。所以,不要再把孩子当成温室的小花,让他们出去闯一闯,野一野,多让他们融入大自然!

1)“治疗”自然缺失症的最好办法,是以自然为师。利用节假日,家长应尽可能地领孩子去郊外踏青、远足、爬山、放风筝、游泳等;还可以随时随地教他们认识五谷杂粮、蔬菜瓜果。有的父母总担心孩子去了“不干净”的地方,或者太艰苦的环境,会容易生病。其实,孩子们生而强大,只要爸爸妈妈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鼓励和适时的引导,宝贝们就能尽情绽放他们的小宇宙。

大自然给了我们最好的礼物,给了孩子天然的学习成长环境。

2)户外活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亲近自然的方式。家长不妨通过户外游戏引导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体验其中的乐趣。诸如嬉雨:事先穿好雨鞋,带上雨伞,领孩子去嬉水,听雨打在伞面、树叶、屋顶上的声响,看雨点落至各处溅起的水花;玩沙土:堆小山、筑城堡等,沙土游戏能充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3)把大自然带回家中不失为一个满足孩子热爱自然的好方法。如在家里添置一个鱼缸呀,养几盆小花呀,喂养几只小动物呀,等等。孩子们在与动物、植物的亲密接触过程中,自然会对大自然产生越来越亲密的感情。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如果可以,相信为人父母的我们,也希望孩子能拥有一段和自己一样专属的童年快乐记忆,毕竟那些记忆和回味是每个人独有的,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适时地回归大自然,带孩子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触摸,让他们在探究大自然奥妙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希望,生活的美好,同时得到全面的成长。

后语

曾经亲眼目睹一家四口到咖啡店吃晚餐,爸爸妈妈走在前头,一对子女跟随在后,他们脖子上均挂着一副黑色覆盖式耳机,当她们坐下点了饮料后,四个人,静静的操控着手上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孩子们更把耳机盖上,谁也没和谁开口说话,直到食物送上桌,她们才互看了一下,然后低头不语吃饭。这画面很震撼,我站在一角默默观察,从点菜到吃完离开,她们说不到五句话。想说,孩子或许是没得选择,有选择权的是我们大人。别把孩子养病了,也别把大自然远远推开!

撰文︰薇恩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儿童班12年 西连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