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mpung Nanga Kesit 让人嚮往的安逸樸素生活

长舟,是伊班族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从古晋市区前往位于斯里阿曼鲁勃安都县(Lubok Antu)冷嘛呐河(Lemanak River)流域的伊班族长屋,一般上得搭四或五个小时的车,才能抵达甘榜纳轧柯希(Kampung Nanga Kesit)。不过此甘榜只是通往目的地的一座木桥梁,而笔者这次前往的是一座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长屋。

甘榜纳轧柯希(Kampung Nanga Kesit)随着时代变迁发展﹐甘榜里除了长屋外﹐亦有一间小型中小学﹐还有一间诊所﹐居民的生活基本上算是安定无忧。

这次,笔者主要是靠关系才得以在长屋里露宿,体会当地风情。据知,在早之前,长屋在政府民宿政策下,曾经敞开门户欢迎游客夜宿体验,但在多次惨遭中介的私吞住宿费以及一些欺瞒的举动后,长屋便从此停止了这项服务。因此,想要一探究竟的人,目前只能靠相熟人士的人格担保,并且谨守长屋的规矩才能享有此项服务了。

●“Nanga Kesit”长屋

在古晋,长屋是伊班人、毕达友人和乌鲁人等多个土著部落的传统民居。如今传统的木长屋已不多见,查实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了长屋的安全起见,从木构造到铁皮再到一排排壮观的洋灰楼,这些长屋的外貌虽变了,但其核心价值仍然保存着,那就是团结一致的力量,如同长屋出现在那时代的背景,同一族人居住在一起,就是为了团结起来共抗外敌。

众所周知,之所以称为长屋,是因为它在结构上虽分多间,但共用一个屋顶,并且架空在地上,这样的设计主要免受山洪暴发和野生动物的危害外,也有助于通风透气,与马来人的高脚屋有着同样用意。所以就算是艳阳天,躺在长屋里,仍能感受到阵阵的凉风,煞是舒服。而楼上住人,楼下就豢养家禽牲畜。走在长屋里,偶尔能从地板缝隙中看到下方活动的鸡鸭群。感受生命如此真实!

一般住在同一间长屋里的人互有亲戚关系,每当添丁进口,就不断增盖。因此,长屋越长,说明这个家族越兴旺。

“Nanga Kesit”长屋约有50年以上的历史,目前有27户门户,是冷嘛呐河流域最传统的伊班族木构造长屋。笔者在Lubok Subong泊车后步行过木制吊桥便可抵达,在交通方面,这算是很方便的了。抵达后,屋长安妮女士便前来欢迎,安排了我们晚上夜宿的地方,就任由我们参观。

长屋的结构主要分成3部分。一是晒棚(Tanju),用来晒衣服、大米、胡椒或是其他农产品;二是居室,房间和卧室,门户间用木板做墙壁隔开,这里的居民一般都席地而睡,睡在草蓆或者非常简陋的床褥;长廊(Ruai)是长屋的第三部分,狭长的走廊乃是长屋的特色,也是长屋的精神所在。

白天,走廊几处铺上了席子,可以看到老人、小孩和狗在长屋内活动,狗儿随性的游荡在各户,孩子们则在长廊里互相追逐戏闹。这里没有wifi,小朋友的“玩具”却垂手可得,屋外的大叶子、邻家的狗、地板上的昆虫、妈妈晒衣服的竹竿、爸爸垂钓的藤萝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每天的玩意儿。而妇女们在准备好午餐后,就会趁机出来和邻居闲聊,做做手作,这里也是她们分享“秘密”的闺蜜空间,聊聊天,说说话,把孩儿家婆老公的糗事说一轮,才心甘情愿的进屋准备孩子们的晚餐。有时,她们也会直接把午饭都拎到外边来,一起分甘同味。

晚上的迎宾舞﹐让我们一伙人惊喜不已。伊班族的男女有不同的舞蹈风格,女性的舞蹈动作较为柔软动人,男性则为英勇、具有侵略性,舞者有时手持武器,主要是描绘勇士正在战斗的过程,也有尊敬战神的意味。

入夜时分,每家每户吃完晚餐后,老公们就会拿着酒,提着吉它,嘻嘻哈哈的来场男人间的man talk。走廊是长屋的精髓所在,是屋里人们的羁绊,在这里,维系着一座好几十个家庭的感情,人们在这里嘻哈作乐。除此之外,任何重要庆典也在此进行,包括婚礼、丧礼等。这里也是长屋用途最广的地方,既是家庭开会场所、活动中心,又是会客地点。

●一场朴实无华的盛宴

来长屋两天一夜肯定不够,起码要住个三天两夜才行。第一天抵达后,因白天的劳碌奔波,夜晚大伙很快就洗刷睡觉。隔天,长屋居民要带我们来趟简短的深山健行,让我们可以更近距离发掘伊班族文化的美丽。

在古老的长屋里,仍可看到用草绳吊起的骷髅头,这就是传说中的猎人头。这些头颅骨当年以火烤或风干等方式进行清理,被套在吊网中,悬挂在房檐下。按照伊班人的传统,这些头颅骨是不可以用手随便触碰的。

进山没多久,就发现长屋住户祖先的墓地,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有些甚至已经荒芜了。长屋大哥说,在伊班族人传统的墓园里,只要看到上方有木柱的地方,就表示有人葬在那里,而且一定会在墓的后方看到一个瓷瓮,他们的坟墓有简易式也有豪华,一般都会把死者生前最爱的东西当陪葬品。笔者一边恭恭敬敬,一边小心翼翼的前行,毕竟有些坟地真的历史太悠久了,或许脚下正踩着也说不定。

而后,经过一片竹林,长屋大哥们熟练的拿起弯刀,就把竹笋给砍了下来,并说待会会将新鲜的竹笋煮给我们吃。走出竹林后,我们就来到了河边,原来他们早已备妥丰盛的午餐等待我们,有烧烤鸡、竹筒饭、竹笋、烤鱼等,看着河景,享用美味的伊班族餐点,人生足矣。加上我们一抵达这里,大哥们就把放在长舟里的木矮椅取下来,让我们一伙人排排坐,算是深山里豪华式的安排。

也许是那大自然的景色,也许是经过一番折腾后,我们走了约三小时的山路,这顿看似非常简单的食物,竟如此美味,每一口都让人惊艳,笔者等不及狼吞虎咽,还比平时多扒了好几口的饭呢!这林中餐珍馐美馔,叫人毕生难忘。除此之外,在这里还可看到长舟在水上来来往往,有的载满了人,有的还载了电单车,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村民都是居住在上流长屋的居民。

对现代人而言,有机会住进长屋或边远地区的农村,是个非常棒的体验。或许,并没有如想象中,乡间小路,炊烟袅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但也相去不远。笔者喜欢和他们聊天,也喜欢就这样呆着,这里有我们不可知晓的安逸,他们的生活节奏虽慢,但却让人感觉理所当然。他们质朴,简单,心里不藏事,有话就说。何况家家都一样,没有差距,没有攀比,没有不平衡心理。人在其中都能活得心安理得,活得简单。这也不正是许多人向往的生活!

报道/摄影:薇恩

Check Also

“洞”悉生命(一):傳說與真畫

書寫尼亞石洞群是一件十分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