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胃九病”,胃作為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得病的,惟胃的健康常常被我們認為是每個人的通病而忽視,即使出現問題也不知如何調養,很多人因此成為胃病“接班人”。殊不知,胃是我們人體第一個接觸外界的消化系統,因此一旦出現某種狀況胃是第一個受影響的,同時胃也是人體能量和營養第一站,若沒有把控好,那麼身體其他髒器也會相應出現問題。本期《空中醫生》邀請到藥劑師陳美芬前來與大家分享相關健康資訊。

1.胃部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它在人體消化過程中扮演著什麼重要角色?
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負責保存和分解食物,通過胃液中的胃酸和消化酶,胃能夠將食物分解成更容易吸收的形式。食物經過胃的機械攪拌和化學消化後,會被轉化為半葉狀的食糜,進入小腸進一步吸收。此外,胃還參與調節食慾和維護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是人體消化系統中的內核環節。
2.哪些因素最容易對胃造成傷害?比如飲食、生活習慣、心理因素等,它們是如何影響胃健康的?
以下幾種因素可損害胃健康需要特別注意,包括不良飲食習慣,暴飲暴食或經常食用辛辣油膩過酸過甜的食物,會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炎或胃腹不適,再來生活壓力,長期處於緊張或焦慮狀態,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增加胃痛胃潰瘍風險,而熬夜和不規律作息會干擾胃的正常功能,可能引起胃酸倒流或胃痛。吸煙和過量飲酒也會損傷胃黏膜,削弱胃的防護能力,增加胃病風險。
3.有沒有一些常見的養胃誤區是人們經常陷入的?
第一個誤區是認為辛辣食物是導致胃酸倒流的主要原因,辛辣食物可能對某些敏感人群引起胃灼熱,但胃酸倒流的主要原因通常還包括肥胖、某些藥物、吸煙以及暴飲暴食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飲食清淡確實對胃健康有幫助,但辛辣食物並非導致胃酸倒流的唯一元凶。
誤區二,認為抗酸劑可解決所有胃部不適,抗酸劑通過綜合胃酸,可快速暫時緩解胃部不適,然而平凡或長期使用可能會引發副作用,如便秘、腹瀉或電解質失衡,對於反覆發作或嚴重癥狀者,需找到它的根本原因並解決,而非僅僅依賴抗酸劑來緩解癥狀。
誤區三,認為僅靠益生菌就足以維持腸道健康,僅靠益生菌其實不足以維持腸道健康,雖然益生菌可提供短期益處,但長期效果取決於攝入足夠的益生原,就是我們所謂的膳食纖維。這些益生原主要來源於水果、蔬菜和全穀類等天然食物。益生原為益生菌提供食物,幫助它們存活並繁殖,實現良好腸道健康,需要平衡飲食和健康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依賴於補充劑
本期簡介:
陳美芬 藥劑師
MPharm – Masters of Pharmacy (Cardiff University, UK)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Diabetes Care (Warwick University, UK)
2013年至2014年: 英國Boots實習藥劑師
2015年至2017年:婆羅洲醫藥中心藥劑師
文字記錄:楊麗華
資訊出處:Tea FM
官網:teafm.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