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年前与恐龙同生共荣”活化石” 飞天蠄蟧 祛风除湿

绿色的大伞张开,美极了。

飞天蠄蟧(qin lao),为桫椤科桫椤属植物桫椤的茎。根据资料,桫椤是一种起源古老的大型树蕨,其种群在一亿八千万年前与恐龙同生共荣,享有“活化石”盛誉,自然生态保持着远古的原始状态。

对中医硕士杨素雄而言,飞天蠄蟧具有突出的姿态与气质,能够表现出马来西亚的风土特色。

“马来西亚山坡地有一种特殊情调。走过山间小径,左右仰望,你会发现,有好多把绿色的大伞张开在山坡上,像观光海滩上人工布置的彩色遮阳伞一样。”

他说,这种坡地自生树木,很自然的成了人们的注目焦点。这就是他认为能彰显本土风情的植物。

根据他介绍,有人叫它做笔筒树、蛇木,或是过山猫。飞天蠄蟧的巨大叶片,迎风飞舞,气势非凡,像是绿色天鹅的翅膀。

蕨类家族

这种鸟羽般的叶片,植物学上叫做“羽状复叶”。你听过“蕨类”这个名词吗?通常是生长在阴湿地方小草,偶然有人采来当作插花的陪衬材料。

飞天蠄蟧也属于蕨类植物,它是蕨家族中沙罗科中出类拔萃的成员,以高大乔木的姿态出现,因此称为树蕨(Tree Fern)。

大型蕨类,主干高达2至6米。

“气质优雅的飞天蠄蟧高度可达10公尺,羽毛状的大叶片达2公尺。如此身材,说它英姿挺拔,我想你也会同意吧!”

飞天蠄蟧原产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山地,但在接近平地的浅山区也可以生长。由于蕨家族的特性,喜欢阴湿环境,但也能适应阳光较强或半荫蔽地带,因此得以遍布在全个马来西亚低海拔坡地。

“尤其位于西马的云顶高原、福隆港高原及金马仑高原等,一路上的高原路旁及山区,处处可见它踪影。”

杨医师要大家仔细观察飞天蠄蟧的巨大叶片,叶柄一再的分支,柔软细致的小叶片,彼此紧密集合,还真有点像鸟类的羽毛。

“如果比拟成天鹅,它就是童话中不死的天鹅。挥舞过久的老叶片疲倦了,枯菱了,新芽又从树干的顶端伸出,新陈代谢,生生不已。”

叶痕花纹妙

他说,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大叶片脱落后,在树干上留下椭圆的叶痕,细看叶痕的花纹,很像一个熊猫头。许多小熊猫挤在树干上,装成逼人发笑的怪脸,憨态可拘,十分可爱。

叶片脱落后,在树干上留下的“叶痕”。

髓质可供食用

锯下带有叶痕的茎干上端,气根尚未生长的地方,挖出中心柔软的髓质(可供食用),干燥后就成为古色古香的天然“笔筒”。

古时代文人用来书写的器具自属高雅,所以又称之为“笔筒树”,也是一种附属风雅的说法,无形中提高了飞天蠄蟧的身份地位。

茎干上端气根尚未生长的地方,挖出中心柔软的髓质,干燥后就成为古色古香的天然“笔筒”。

观赏价值高

杨医师认为,飞天蠄蟧的观赏价值高,除了甚具本地色彩,若作为风景树,布置庭园,无论是成排陈列的、单株的,甚至当做盘景,都很容易迅速植成,悠然可观。

飞天蠄蟧的化学成分,包含了根含生物硷、黄酮、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醣类。

飞天蠄蟧的主干断面纹路美。

药用价值

飞天蠄蟧味苦,涩,性凉,具有清肺胃热、祛风除湿功能,可用于治疗流感、肺热咳喘、哮喘、风火牙痛、风湿关节痛等病症。

杨医师不忘分享他的宝贵经验,以煎汤服或冲酒擦患部的方式,治疗以下病痛。

肾虚腰痛: 飞天蠄蟧30克、五指毛桃45克、猪肉少许,水适量,炖约2至3个小时。
内伤吐血: 飞天蠄蟧、猪肉,煎汤服。
骨痛、腹痛、风火牙痛: 飞天蠄蟧,水煎冲酒服。
廯症: 飞天蠄蟧鲜品乳汁,搽患部。

此外,飞天蠄蟧常被当作药膳汤饮,其中杨医师所推荐的汤饮是飞天蠄蟧川贝汤。他说,飞天蠄蟧川贝汤的功能是清肺燥热、化痰理气、润肺止咳。

这道汤饮材料可供3至5人份量,所需材料是飞天蠄蟧30克、无花果30克、玉竹25克、山药15克、南北杏仁各10克、川贝10克、雪梨干20克、盐适量,可加入少许瘦肉。

根据他的指导,做法是将所有材料洗净,将适量清水煮沸后,放入材料,煮约3小时,最后放盐调味,即可饮用。

孢子囊群,近圆球形。

飞天蠄蟧小档案:

学名:Gyathea spinulosa Wall
别名:树蕨,龙骨风,大贯众,桫楞,笔筒树,蛇木,过山猫。
科属:桫椤科桫椤属
性味:味苦,涩,性凉。
功能:清肺胃热、祛风除湿。
主治:治流感、肺热咳喘、哮喘、攻嗽、吐血、风火牙痛、风湿关节痛、腰宿、股痛、小胜气痛

植物形态:

大型蕨类,主干高达2至6米,深褐色或浅黑色,外皮坚硬,有老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叶丛生于主干顶端;叶柄和叶轴粗壮,深棕色,有密刺;叶片巨大,纸质,长1至3米,3回羽状分裂,羽片长矩圆形,先端长渐尖,长30至50厘米,中部宽13至20厘米,羽轴下面无毛,但下部有疏刺,上面连同小羽轴疏生棕色卷曲有节的毛,小羽轴和主脉下面有略呈泡状的鳞片;小羽片羽裂几达小羽轴,裂片披针形,短尖头,有疏锯齿。叶脉分叉。孢子囊群生子小脉分叉点上凸起的襄托上,襄群盖近圆球形,腆质,初时向上包被囊群,成熟时裂开。

本报杨丽华/报导
受访者/图片

Check Also

小心别被骨痛热症“叮”上!

随着大马骨痛热症再次来袭,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