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自由 饱受骚扰 动物园里动物很受伤

动物园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鲜明记忆的一环,大多数小朋友是兴高采烈的在动物园中与马来熊、红毛猩猩、狮子、长颈鹿、马儿、牛羊的首次相逢,对父母而言,亲子同游动物园永远是欢乐与温馨的家庭活动。

但是,对动物来说,它们快乐吗?

动物园从过去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们对动物生活权益的关注日渐兴起,成立动物园的好坏众说纷纭,有者认为动物园是平民百姓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地方,有者认为这是剥夺动物的自由,不人道的行为,动物园究竟应不应该存在至今仍持续被各界讨论。

动物园雏形起源

最初的动物园雏形起源于古代国王、皇帝和王公贵族们的一种嗜好,从各地收集来的珍禽异兽圈在皇宫里供他们玩赏,像黄金、珠宝一样,那是皇亲贵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一些国家也以稀有动物作为贡品进贡给皇族。古罗马的统治者喜欢在斗兽场欣赏狮、虎、熊互斗,或者让它们和人相斗。那时已有一些猛兽能在圈养条件下繁殖了,所以除了在世界各地捕来的动物外,还有一部分人工繁殖的猛兽被投入到那些血腥的搏杀中。
直到18世纪,动物一直都是上流社会的玩物,但随着贵族们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区权势的消退,动物收藏逐渐大众化,这种把搜集来的动物进行展览的行为被称为“Menageries”,意为关在笼子里的动物展览,那时的动物都关在笼子里,并不考虑它们舒不舒服,只考虑如何让参观者看得更清楚一些。

从动物学公园变成动物园

Zoo这个英文词于1874年被正式使用,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的“ZOION”,意为“有生命东西”,进而发展成“ZOOLOGY”,意思是研究有生命的东西(动物)的学问。全世界众多动物园的全称 “XX Zoological Park”或者“XX Zoological Garden”中文字面含义就是“动物学公园”。

1835年伦敦动物园的猴子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伦敦动物园(ZSL London Zoo)是历史上第一座动物园,这是第一个被叫做“Zoo”的地方!最早伦敦动物园被称为“Zoology Park”(动物学公园),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这座动物园在1828年成立时,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动物园仅供皇室贵族参观和科学家们考察,一般平民百姓没有资格参观,直到1847年动物园才开放,让平民百姓能近距离了解动物,进一步认识动物相关的知识。后来,“Zoology Park”开始被简化称为“Zoo”,并被全世界广泛使用。而今天,Zoo这个词在中文被称为“动物园”,动物园具有保育、教育、研究、展示等功能,但是在绝大部分人的印象和认知里,动物园是可以“观赏”很多动物的地方,大家把它视为娱乐消遣的场所,而非生物学校。

●大众对动物园的迷思

迷思1:参观=学习?

近日,一位年近四十的友人趁着周末去参观某国家动物园,参观后他在脸书贴上动物的照片,其中一张附上的图说是“猴子”,然而,照片里的那只动物,其实是长臂猿,并不是猴类。显然地,这半日游的活动并没有达到很大教育效果,友人或许看到了熊猫吃竹子的动作,觉得很可爱,对熊猫产生一份情感的连结,但是他没有学习到更进一步与动物相关的事,比如:长臂猿与猴子的不同之处。

虽然动物园的主要功能包括了教育,但是现今绝大部分的民众或参观者都将动物园视为娱乐活动,许多人认为去看看动物在做什么、看看动物表演、和动物拍张照片,就是亲近自然,其实,这些行为并没有达到教育的功能和目的。

一个成年参观者的参观是如此,那么年幼无知的孩子的参观,又能学习到什么呢?真正的学习参观必须要有专人的带领,这个专员不是一般观光导游,而是生物解说员,他能给予访客正确的参观引导,专业的生态知识等等,并灌输访客生态旅游的观念,确保参观行为对动物所造成的干扰减到最低,这才能发挥动物园的教育功能。

迷思2:花钱消费=支持保育爱护动物?

很多人以为付钱入场是以消费来支持动物园,进行保护动物的活动,但是事实上,访客的消费是在支持以动物为吸引点的“商业活动”,而不是保育项目,人们的花费等于支持业者继续以“展示动物”的方式来获得收入。笔者也一度有这样的想法——在疫情的冲击下,入门票能成为动物们的食物,让他门活下去,然而,马来西亚动物保育机构Project Borneo执行长Leo Biddle(里奥)却摇头表示,绝大部分的动物并不喜欢被人“观赏”,它们不喜欢人类看它们,人类的观赏行为和带来的噪音对动物来说是一种打扰”。人们付费参观动物园,是鼓励业者收集动物,而不是保护动物。

鸟儿鱼儿你快乐吗?

迷思3:亲密接触=爱心表现?(配图)

很多动物园的访客喜欢与动物零距离接触,想要触摸和抱抱动物,尤其是一些很可爱的动物幼崽,有些家长也很鼓励孩子们这么做,然而,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零距离的接触并不是一种爱心的举动,动物很害怕异类的靠近。另外,与人类的接触会对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真心爱护动物的话,就不要靠近它们,要给他们安全的生活空间。身为生物保育者里奥与他的团队虽然多年来长期在照顾动物,但是他们一直尽量不靠近动物,也不与动物有任何直接的接触。

与动物的亲密接触满足了人类的好奇心和虚荣心,但对动物而言是侵犯。
人类的靠近会造成动物的不安。
离我远一点!(设计对白)

迷思4:喂食动物=爱护动物?(配图)

许多访客在参观时会随身携带零食,如饼干、面包等食物,他们原本是想给自己充饥,但是常常却在参观时把这些食物用来喂食动物,这些人有的是没有先了解动物园的规则,而有的是无视规则,有些人把喂食当有趣,有些人说是爱护动物。无论如何,不管是在动物园还是大自然里,喂食野生动物绝对是不当的行为。

访客的喂食会改变野生动物的习性,使它们失去觅食的本能,这样会害了动物。

大象金宝的故事

大象金宝是一只大型非洲草原象,于1861年在苏丹诞生,之后被引进巴黎动物园,并于1865年转调至伦敦动物园。在伦敦动物园中,体型高大的Jumbo大受欢迎,人们以骑它为乐,但在公众视线的背后,Jumbo过的并不好,它在狭小的生活空间中,自己撞墙打碎了两根长长的象牙,为了缓和它的暴躁情绪,照顾员使用了大量的威士忌安抚它,它成了一只嗜酒的大象,最喜欢的食物是浸泡过烈酒的饼干。

万众瞩目的动物明星Jumbo一生充满痛苦,展出及表演没有给它带来好日子(图片取自:维基百科)

Jumbo的情绪问题始终让伦敦动物园不安,于是在1882年,Jumbo再次被转手,卖给了巴纳姆贝利马戏团。Jumbo到了美国纽约,成了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不过生命也到了尾声,1885年,Jumbo遭货运火车撞击而死亡。它死后,人们从遗体得以窥见它生前的不幸,在它肚子中发现的许多金属物体,包括数百枚的硬币、铆钉、钥匙和警察口哨——Jumbo习惯性的吃掉人们投掷给它的所有东西。科学家们也从它的骨骼中,发现了它的病痛:Jumbo的大臼齿由于长期被喂食柔软的食物,缺乏磨损而导致畸型、它夜间的暴躁表现可能是起因于牙痛、Jumbo死时只有24岁,但它的骨骼像是4、50岁的大象,它当时可能承受许多关节问题、而Jumbo的毛发中被检验出大量的氮成分,这显示它的身体处于压力之下,正在从饮食中尽可能摄取更多的氮以帮助修复——种种迹象都显示,Jumbo遭受最喜爱它的人们的伤害。

结语:

虽说动物园有教育的功能,但是很多动物园并没有发挥这个功能,大多数的参观者将动物园当成娱乐场所,拿动物寻开心。但是,动物没有义务要供人类消遣,成为人类的娱乐。

报道、摄影: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