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之美:小,物之微也︱雨林無所不美

生命不只有一種模式,有些生物以大增機,有些生物以小獲利,在大自然中‘小’不一定是低微或弱勢。正所謂‘器小易盈’這句成語通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容易自滿,但如果只看其字面意思——東西小,很容易就裝滿,這就能明白為什么在婆羅洲熱帶雨林裡,有些動植物的體型比一般來得小。因為小,所以需要的不多,因為小,所以容易滿足。也許,我們人類真該向動植物們學習。

小巧玲瓏 
大自然生態的奇妙,真是叫人怎麼想也想不透。婆羅洲熱帶雨林的物種有著非常極端的外型,同樣種類的物種,大的是異常大,小的是超級迷你。就拿松鼠來說,前面提到的巨松鼠身體和尾巴加起來,可長達75公分,而另外一種松鼠,婆羅洲侏儒松鼠(Bornean Pygmy Squirrel: Exilisciurus exilis) ,體長約7.3公分,尾長4.8公分,加起來總長度至多只有約12.1公分,體重只有大約20克,這種侏儒松鼠是世界上最小的松鼠之一。侏儒松鼠身體上的短毛主要是橄欖棕色,在脖子後面和頭頂逐漸變成橙棕色。它的尾巴呈灰褐色和橙褐色,底部呈粉紅色。侏儒松鼠雖然體型很小不易觀察,數量
卻很豐富。婆羅洲侏儒松鼠是婆羅洲特有種,全島低海拔地區都可以發現這種體形細小的松鼠。它們通常在中型到大型樹木的樹幹和藤本植物上活動,它們以樹皮為主食,有時候也會捕食小型昆蟲。

婆羅洲侏儒松鼠攝影:沈競辰)

小物大名
大象是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成象體重可達6000公斤,身高普遍為2.7米至3.2米,但是生長在沙巴的婆羅洲侏儒象(Borneo pygmy elephant :Elephas maximus borneensis)並不符合這種‘大’的標準。婆羅洲侏儒象是世上最小的象,體重普遍只有2500公斤,身高最高只有2.6米,與其他亞洲象相比,婆羅洲侏儒象的個頭幾乎小了一倍,就連頭部兩側的耳朵也小得幾乎不能稱扇,簡直打破了‘大’象在人們心目中雄偉龐大的形象。

為什麼侏儒象那麼小呢?哺乳動物的體型大小由寒帶往熱帶遞減是通則,體型小的個體,單位體重分配的表面積比較大,散熱速度比較快。熱帶動物哺乳動物只需取得能滿足生長、生殖及維持體溫的能量需求便足夠,不像寒帶動物那樣須要更多的能量維持體溫。與其他亞洲象相比,婆羅洲象是一種更溫和的動物,它們目前主要生存在婆羅洲北部的沙巴,估計全球只剩下1500頭左右,因此被列為“瀕危物種”。過去20年來,婆羅洲象的生存一直受威脅,當地大規模伐林及發展商業種植,導致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減少,流離失所之餘,食物也短缺,令牠們鋌而走險到種植園尋找食物果腹,這增加象群遭射殺的危險。

(圖片來源:Flikr)

●熊小貢獻大
馬來熊(Sun Bear :Helarctos malayanus)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熊,體長120-150公分,體重最多只有70公斤,就像一個體型較矮小成人一樣。馬來熊也被稱為太陽熊,因為牠胸口有塊太陽圖騰,每隻馬來熊的太陽圖騰都是獨一無二的。馬來熊通常在熱帶低濕林地區活動,由於身小體輕,它們能在樹上活動自如,除了在樹上覓食蜂蜜、果實之外,它們也愛在樹上睡覺。

馬來熊是種子播遷者,它們吃果實時把種子也吃下,未經消化的種子之後通過糞便排出體外,種子因此能播遷,遠離母樹在其他地方生長。白蟻和蜂蜜都很受馬來熊喜愛,發現白蟻丘或蜂巢時,它就用利爪和犬齒扒開腐木或樹幹,再伸出20-25公分長的舌頭,將巢裡的白蟻、蜂蜜、蜂蛹等等舔舐乾淨,這不但能協助控制雨林裡的白蟻數量,取食蜂蜜之後留下的樹洞更是犀鳥等鳥類育雛的好地方,因此它們也被說是森林醫生兼工程師。此外,馬來熊也吃無脊椎動物,如:馬陸、蚯蚓、甲蟲幼蟲等,它們挖掘泥土尋找這些食物,這個行為就和農夫在進行種植之前翻土的工作一樣,能揉和土壤,有助於將養分豐富與貧瘠的土壤混合在一起,促進森林的養分循環。瞧,馬來熊並不是沒有付出,就白白地從森林裡取得食物,它們對森林可是有著大貢獻的。

(圖片來源:婆羅洲馬來熊保育中心)

小戶有小家
豬籠草小雨蛙(Matang narrowmouthedfrog: Microhyla nepenthicola)為婆羅洲特有種,主要分佈在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和加裡曼丹東北部的低地熱帶雨林裡。豬籠草小雨蛙體積非常小,雌性成蛙體長約16-19毫米、大小和五分錢硬幣差不多,雄性成蛙比雌性小,平均體長約13毫米,幼蛙就更小,只有 3毫米,和一顆綠豆差不多大小。由於個子異常地小,在2010年被正式命名之前,它們一直被誤認為其他蛙類的幼蛙。

袖珍的身體讓小雨蛙能以豬籠草為家,並且與豬籠草產生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著實讓我們看見生命的靈活性。小雨蛙一生大半時間都在豬籠草的捕蟲囊裡度過,小小的囊子可說是小雨蛙的產房、育嬰房、新房、家宅、食堂、約會場所。夜行性的小雨蛙生活在豬籠草附近,繁殖季節時,每天傍晚時分,雄蛙就開始發出類似點擊滑鼠的聲音,來吸引雌蛙。然後,兩隻蛙會在捕蟲囊上方交配,直接將卵產在捕蟲囊裡,它們的蝌蚪生活在捕蟲囊裡,依靠蛙卵蛋黃裡自帶的養份生活,兩週之後發育為蛙。豬籠草小雨蛙常被發現在蘋果豬籠草裡繁殖,牠們也會出現找其他種類的豬籠草周圍。

婆羅洲豬籠小雨蛙,雄性成蛙平均體長約13毫米。(攝影:沈競辰)

猴小殺氣大
西眼鏡猴(Western Tarsier :Cephalopachus bancanus)是很小型的靈長類動物,被稱為眼鏡猴是因為它小小的臉蛋上,長著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看起來像一幅舊式老花眼鏡。它體長只有大約12公分,叫人難以相信它是一隻猴。雖然它個子小,卻很喜歡吃肉,會捕食昆蟲、鳥類甚至蝙蝠作食物。

從前砂拉越的原住民們很避忌西眼鏡猴,因為有些原住民是獵頭族,他們以獵取敵人的人頭為榮耀,說那是英勇的行為。西眼鏡猴對他們來說是不祥的預兆,因為西眼鏡猴的頭部能夠180度轉動,眼睛卻保持不動,如同死人的頭那樣。原住民認為在森林裡見到或是提到西眼鏡猴,表示他們將遭遇測,被敵族獵頭。因此,原住民對這種身小的猴子見而避之。這樣的傳說無形中保護了西眼鏡猴。不過,現代的獵人漸漸拋開了這種迷信,開始獵捕西眼鏡猴,把它們捉了拿到市集裡去售賣,因為民間土方說他們大大的眼睛有治療眼疾的功效。其實這只是沒有科學驗證的偏方而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結語:在自然生態裡,大和小不僅僅是一個尺度,也不僅僅是數字上的突破與超常,它更是生物演化能力的展現。熱帶雨林中的生物總是跳脫框架和標準,讓我們看見生物的無所不能,和極其強大的求生能力和慾望。無論是小中之大,還是大中自小,它們都是天地中的大美。

文字报道:戴舒婷

Check Also

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三)減塑之外再塑也很重要

说到马来西亚的循环经济计划,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