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直都在 垃圾,也一直都在

目前州内最夯的旅游方式除了露营外,就是周末的山林之旅!然而,从一些山林老手们口中得知,自许多瀑布和山区开放之后,从简易步道,到比较有难度的深山里,都充斥着人们从都市带入山林的垃圾。有阵子,山林里尽是人们半途丢弃的口罩,看在山友眼里,愤怒之余也充满着痛心无奈!明明是走在原始的山径上,迎接我的们却是人为垃圾场。

为何人们都惯性将垃圾留在深山里,难道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荒唐的举动吗?别说乱丢垃圾本来就不该为,更何况是丢在林里,破坏大自然环境,更是大大的不该啊!环顾这问题,不仅我们面对,许多国家也正为这问题而探索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于是,便有了“无痕山林运动”LNT(Leave No Trace)的概念。

● 山林里的垃圾是怎么来的?

在一篇关于无痕山林文章中发现了这句话,“山,一直都在!垃圾,也一直都在。”,何等讽刺。据知,有环保人士注意到,人们会在山里乱抛垃圾,主要源自扩散效应,也就是所谓的“看到别人丢垃圾,我也跟着丢。”或者看到林地上一堆垃圾,自然而然就会把自个儿带进山里的垃圾留在那,等其他有心人去收拾。就像Fazilah无奈的表示,她们曾经多次到山里进行垃圾捡拾活动时,却被其他登山者当作国家公园员工或者清洁工人。这表示,很多登山客总认为“垃圾”有人会负责收拾,而他们就负责“丢”。

即便已经贴了提醒标语,在很多森林步道里仍可以看到随手丢弃的卫生纸和口罩……

话说山里的垃圾真的应有尽有,从脸书网友分享的图片里,除了一般食物和饮料包装外,甚至还有口罩、破鞋子、旧衣服、大大小小的纸袋、纸巾等等,若你曾登上山都望山,你也会觉得无奈,还真的有人攀上了山顶后,故意遗留下属于自己的个人垃圾。

●“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起源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户外运动开始兴起,大批的爱好者进入森林公园野营。到了70年代,户外运动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破坏和冲击开始引起美国相关部门的重视。许多管理部分开始与专业人士、民间团体合作,一起教育民众户外游的环境保护观念。“无痕山林”理念正是在这个时期慢慢涌现。

Fazilah和友人经常与Kuching Beach Cleaners和Sarawak Eco Warriors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森林清洁活动。

在1982年,一位Custer国家森林的工作人员Tom Att与他的同事,开始发展“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户外活动方案,此活动随即在林业署系统下逐渐传开,更在1987年由美国林业署、国家公园署及土地管理局合作发行《无痕山林土地理论》(Leave No Trace Land Ethics)倡导手册,宣扬保护自然的精神,呼吁游客尊重自然。

● 当个文明登山客

我们在登山时,经常都会看到大树上的警示牌,显目的字眼写着“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不留任何东西除了脚印),可警示牌再多,垃圾却从来没少过。这种感觉就像顽童一样,你不要我做,我偏要为。Fazilah和朋友Faried在多年前就开始自动自发为林道进行清洁工作,除了山都望山,她们也去了Bung Orad、砂南坡山、马当山等。

“其实有很多清洁河道和海滨的团体,可山林却少之又少,所以我们经常会与这些团体合作,清洁海边时,顺便也将国家公园的林道一并清理。近年来,因为疫情关系,清洁活动也减少很多,只能靠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做个负责任以及成熟的登山客,边走山边清理。”

至今为止,在经验之谈下,遗憾的是山都望山顶是经常垃圾堆积的山顶,尤其在亭子底下,三不五时就可看到垃圾布满。

Fazilah也表示,疫情限制令前,有很多登山客会在山顶露营,可她们并没有维护和遵守山令,把带上山的东西,比如食物、纸袋等,全都留在山上,人却轻轻松松下山。“恶心的是,我们还曾在山里见过人们乱抛的卫生棉。”除此之外,最可恨的是,当这些登山客懒惰把垃圾带下山时,会选择将它们即地焚烧。这举动大大污染了森林,更破坏植被。

● 无痕山林,到底执行有多难?

虽然大部分的人多少都有听过“无痕山林”,但鲜少有人知道无痕山林其实不单只有字面“垃圾不留痕迹于山林”的意思,其实它更有一套系统性的解释,分为七个要点。

其实“无痕山林”最好的实行方法,不是强制,不是立法,而是教育!从小教育孩子们要保护好环境。

★事前的规划与准备

登山前做好资料搜集、行程规划、装备准备、风险管理与离线地图下载等动作。

希望未来我们的登山文化越趋向成熟,不仅是登山环境大家懂得将不属于山林的物品带下山,更是山友与山友之间的尊敬与体谅。

★于合适的地点行走与扎营

尽量使用现有的露营地扎营,以减少对植被的伤害。若多人扎营,可分散帐篷搭设区,减少负担。

★适当处理垃圾维护环境

垃圾是人类带上山的,势必也有能力可以带下山,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忌为求方便焚烧垃圾,容易造成森林大火;忌随意掩埋垃圾,可能会对当地生态造成冲击。

★保持环境原有原貌

尽可能保持造访地点的原始风貌,不任意改变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尽可能保持造访地点的原始风貌,不任意改变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也不取走任何物件,像是摘取林里的野花。

★降低用火对环境的冲击

一点的火苗都能燃起难以扑面的火势,而山林孕育需要的时间则是好几十年,呼吁降低火苗的使用机率,若有用火需求也可使用炉具或焚火台,不使火焰与土地作直接接触。

★尊重野生动物

保持距离观赏,避免与野生动物有大动作的互动或喂食行为。

★考量其他使用者

简单来说就是同理心。降低对他人的影响并互相尊重与合作。

就像Fazilah(左)说的,做好自己就行了,身体力行,慢慢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无痕山林当中来。

●关于三大山林垃圾的迷思

1)厨余及果皮可以直接丢在户外?

大家可以试试看将香蕉皮或水果皮,放在家里的盆栽里每天淋雨,它要几天才可以完全消失分解?在山上需要花N倍以上的时间去消化这些垃圾,而且还不保证可以完全分解。为什么还会有登山人觉得厨余及果皮可以直接丢在户外呢?这些被随手遗弃的垃圾,不仅仅造成美观不佳,更危险的是可能会改变当地动植物的生态习性。

2)卫生纸可以分解吗?

其实,大部份的人误以为卫生纸在山上是可以完全被分解的。虽然以技术上来说卫生纸是可以溶解的,但在高山上因为缺乏充足的水气、氧气及微生物,因此不足以完全分解卫生纸,请大家不要再轻易将卫生纸遗留在山林里了,十年后、二十年后,它还是在那里。

3)粪便可以分解吗?

若是在低温的高山上,微生物其实是不容易分解有机物的,因此登山客的粪便污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若真的人有三急的时候,尤其是在荒山野岭,正确的排遗处理方式应是将排泄物掩埋在15公分深的小洞里,并且这个小洞要远离水源、步道、营地30公尺以上。

●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上山前简化垃圾,不管是一般步道或郊山,行动粮的糖果纸屑是最常见的垃圾之一,还有矿泉水瓶。其实很多食物可以在山下就分装于夹链袋之中,将外包装的垃圾留在山下。如果可以,使用水壶或水袋,这样就不会制造垃圾。再来,可以自备塑胶袋收纳垃圾,千万不要随便塞在外套或是登山包侧袋,反覆拿取食物的过程中垃圾都会不小心掉出来。记得,打包进,打包出。离开前仔细检查你宿营或者休息地点的周围,找到任何遗留的垃圾或食物。把所有的垃圾打包带走,包括厨余。

撰文︰薇恩
摄影︰Fazilah Shahren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