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头顶上的礼仪

帽子是一种戴在头部的服饰,对砂拉越的原住民而言,它的用途不仅仅只是遮阳挡雨,它还是种族身份的象征,是一种手工艺品,是一种文化的展现与传承。

年逾五十岁的本地的手工艺品家Juliana Embrose是一位来自西连的比达友族,家里三代的女人都以手工艺品为生,母亲善于编制藤具,朱丽亚娜喜欢串珠,而女儿受她影响,和她一起与大颗小粒的珠子玩在一起。走进她位于古晋老街“Juliana Native Handwork”的手工艺品店铺,总是可以看见她和女儿坐在小小的桌子前,埋头专注于手上的制作。然而,一开始吸引笔者的并不是她们,而是一顶顶挂于墙上的帽子,那些有着圆锥形或碟形的物件,每一件的款式、花纹、颜色和尺寸都不同,贴着墙面像就像画作一般,有供人欣赏的价值。

古晉著名的串珠手工藝家Juliana Embrose。

多元种族多样帽子

“和传统服装一样,不同的种族穿戴不同的帽子,就算是同一个种族,也会因为区域不同,而有不同的帽子,比如比达友族女装帽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藤与树叶制作,下部是圆塔,上部是圆锥形,这是石隆门、新尧湾一带比达友族的帽子;而另一种是以黑白红三色布料和花边制作,帽子有着长长‘尾巴’,那是西连、十七哩、巴达万区比达友女性的帽子,我们称它为Pia。”朱丽亚娜的店里就摆放着一顶自己亲手缝制的Pia。

乌鲁人喜欢用珠子在帽子上缝制图腾和装饰图案,除了自制陶珠之外,他们向外商购买进口珠子。

由于各种族的分布区域不同,所能获取的资源与材料不同,因此用来制作帽子的材料也相异。从森林或大自然环境里采集的材料包括树皮、藤、棕榈叶、竹、贝壳等等,一些种族透过外商购得进口材料,比如珠子、布料、纽扣等。而伊班人会用贝壳做装饰。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种族来说,也有不同的意义。比达友族喜欢使用黑、红、白色,这些颜色代表了吉利吉祥;而同样的红色与黑色对马兰若人来说是象征快乐的喜色。

传统服装依旧受看重

朱丽亚娜表示,无可否认原住民的穿着受现代文明、社会分工、制作成本与时尚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服装逐渐被现代服装所取代,但是依然有不少土著钟情于自己的传统服装,每逢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或庆典,或正式宴席、婚宴等,他们会穿上传统服装,佩戴帽子或头饰出席。

当贵宾到访土著村落,村民们会穿戴传统服装帽子来迎接和呈现民族舞蹈,以表示他们对客人的重视、尊敬与欢迎。并不只有年长者才懂得欣赏和珍惜这份传统,虽然年轻一辈更趋向时尚服装,但是他们同时也喜爱自己的传统服装。也有一些土著即便身上穿着T恤,但是头上依然顶着种族的帽子在田里务农、在市场上做买卖。对最他们来说,帽子就和衣服一样,是必须的。

精工细制手工一流

店里形形色色的帽子都是由本地原住民手工制作,他们从森林里采集天然材料,在空闲的休耕期动手制作,制作过程包括材料的切割、晒干、染色、编制、缝制等等。一顶帽子的前制准备比后期的动手编缝,更加花费时间与劳力,简单的帽子,大约一周就能编织成,但是材料却是需要个把月来准备。朱丽亚娜向不同的种族收购他们的手工艺品和帽子,除了是为自己带来生意之外,也希望能给土著同胞增加收入,另外她也希望让土著的手工艺有个展现的平台,被人看见。

本南人制作的藤帽,无论里外都秀出好手艺。

我在镜头后面将藤帽放大来看,藤条一上一下纵横交织,无论是里外,手工都非常整齐,花纹同样精美,原料色泽淳朴天然,帽子还带着淡淡的植物香气,那是本南人的杰作。本南人很少戴帽子,但是有时候会戴Lavong Tepo。常年在森林里走动的他们,经常会采集藤材,提供给其他土著,以换取收入。受访者Juliana就经常向本南人购买藤材,以制作藤具,另外也会向他们订购藤帽,增加他们收入。本南人编织的藤帽,不仅手工好,而且会采用天然染料来染色。这样一顶帽子说是服装,它更像是艺术品,难怪熟客会上门订购。

新帽哪有旧帽好

众多的手工帽子摆在一起,挑选时顾客除了看花纹图案和颜色之外,也会依据个人的需要和所在意的点来购买。比如朱丽亚娜偏爱‘老帽’,因为帽子的年龄越久远,所用的制作材料和手法就越是天然。她指着墙上一顶肯雅族藤帽作解释:“老帽子一般颜色比较深暗,采用优质藤材制作,藤条先用天然植物染料来染色,再用手工编制出图案,老帽不但耐用,颜色也经久,这顶帽子已有80年的历史”。

颜色亮丽的‘新帽‘。
颜色深沉,年届80的‘老帽’。

原来帽子的制作手法也随着时代在改变,一些新一代的帽子上的图腾花纹并不是编制出来的,而是在帽子编制成后,用化学颜料上色,颜色用指甲一刮就会脱落,帽子使用或是存放久了,颜色会褪。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用眼睛来分辨‘新帽’和‘老帽’,以化学颜料彩绘的帽子,其颜色比较光鲜明亮,也有一些会刷上一层光亮漆,使帽子外观油亮,并且能保护帽子避免虫蛀。一些年轻舞者偏好这类‘新帽’,在舞台灯光照射下,鲜艳亮丽的色彩能为现场打造气氛,为表演加分。

马兰诺族斗笠Terendak Igan

斗笠以亚答叶(Daun nipah)、硕莪叶(Daun sagu/rumbia)、Bemba(一种类似竹的棕榈植物)茎、竹或藤等材料制作,制作时先用已屑薄Bemba茎、竹、或藤做好骨架,再用叶子进行编织。 红色与黑色是马兰诺族的传统使用颜色,代表了喜悦、欢乐。

宽大圆帽 Saung/Seraung

Saung有好几种,比如:Saung aban, Saung Ledap, Saung Seling等。传统上Saung是用巨型的菱叶棕榈叶来制作,但是由于雨林中的菱叶棕榈越来越少见,一些族人改用其他较容易获取的其他棕榈叶或是露兜科植物叶子来代替。这种大型帽子是居住在内陆的肯雅族身上的必备之物,平日他们在Saung的保护下,在田里务农。平日外出远行时肯雅族女性也会戴上Saung来遮阳挡雨。Saung通常用珠子缝上一些装饰花纹或图腾,不使用时挂在墙上当装饰品。除了肯雅族之外,加拉毕和其他内陆少数民族也会穿戴这Saung.

伊班族 Topi Tunjang/ Ketapu

Ketapu是一种是伊班男装帽子,这种贴着头部的藤帽,形状像一座山,共有三层,每一层都有如尖刺的突角(称为peak:山峰)。Ketapu上的花纹图案按个人喜好来编制。这种帽子还有一个特点,帽子上有许多的小洞口,其功能是让男士们能插上鸟类羽毛做装饰,同时也让头部保持通风,避免头部戴上帽子后感觉闷热。新设计的Ketapu在底部加上平坦帽缘,增加遮阳功能,也让Ketapu更加好看。

伦巴旺族 Rong Sia

Rong Sia或称红帽是伦巴旺族非常著名的头上服饰。圆锥形尖顶的帽子,以红色来装饰,削割成细条的藤条,围在帽子上,一圈又一圈,再用针线缝制固定,帽尖部分用绳子继续围绕成圈,仅仅是藤条圈构成的纹路及白线就充分现出一种淳朴的简单美,同时也展现出伦巴旺族精细的手工艺术,不但帽子表面藤条工整,就连帽子里部的缝制线也整齐得叫人佩服。

乌鲁民族男装草帽 Lavong Tepo

乌鲁民族是砂拉越内陆27个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加央族、伦巴旺族、加拉毕族、肯雅族、比沙亚人、伯拉湾族等。乌鲁民族男子头上经常戴上一顶浅色空顶草帽,帽子前面和后面有帽舌,这种帽子称为Lavong Tepo,是露兜科植物树叶来制作,不同的种族会在帽子上缝上各种颜色的花纹、动物图案或图腾做装饰。有些人也会在帽子后端插上鸟羽毛。

乌鲁民族男装毛帽 Topi Bulu

乌鲁民族毛帽有男女款式,不过女装的比较倾向于头饰,设计和材料与男装相同,只是空顶的。毛帽的特色就是上面有珠子串成的民族图腾,帽子周围系上一束束的白色羊毛,据说只有战士才能戴上这种帽子。而帽子上的图案一般是采用一些寓意与平安相关的传统图腾。

比达友女装布帽 Sipiah

Sipiah是西连一带比达友族的女装帽,扁平圆顶由黑红白三色布块拼成,帽缘缝上金边。软帽后部有一个约条五英寸宽的长至腰部的布块。上面缝上与服装主体相称的花边、硬片或珠子。

这与石隆区比达友族的女装帽不同。
网络照片

结语:

砂拉越有超过三十个土著民族,他们的传统帽子和新颖帽子多不胜数,还有很多没有在本文中提到的,比如加拉毕族的串珠帽。有些民族也会在头部绑上头巾来代替帽子。土著的传统帽子不只是服饰和美观那么简单,帽子的取材是一种谋生能力,而编制和缝制也是一门手艺,不可小看。

帽文化(上)
报道、摄影: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