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鬼门关前 谈自杀迷思与防治

自杀者在自杀之前都会有一些求救讯号。

【马来西亚自杀概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自杀率概况显示,2019年全球约70万人自杀身亡,至于2020/2021年因为疫情笼罩,尚未有确切数字出现。

根据警方近期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警方共接获606宗自杀案件投报,即每10万人口中共有1.9人自杀,2020年稍微上升来到1.97人。

今年首五个月,警方一共接获468宗,代表10万人中有3.51人自杀,相较前两年明显增加。其中按年龄来分类的自杀者,约57%将近六成为15-18岁的青少年,19-40岁青年占43%。

青少年自杀并非新的突发状况,卫生部在2017年针对全马大约3万名青少年所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显示,约10%青少年有自杀意念、7.3%有自杀计划、6.9%在过去一年中曾经企图自杀。卫生部以2012年及2017年的数据相比,情况明显恶化。按照性别比例来看,女生的自杀念头比男生多,同样的,自杀计划也以女生较多,而企图自杀的比例则不相上下,男生稍微高了一点。这项数据与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有点相似,死于自杀的男性比女性多,这一般上也与他们选择的方式有关,男性一般会采取比较剧烈的手段,或是无可挽回的方式。

媒体报导应降低模仿行为,提高帕帕基诺效应,使正在面临惨痛生活事件的人,让他们多看到一些希望。

【自杀三阶段】

鬼门有三关,这是近期研究提出的自杀三阶段理论。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想要自杀?

1)产生自杀意念

第一部分是,他/她是否正在经历心里痛苦且感到绝望。对于目前的情况,对方是否感到很大的心理痛苦,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任何希望。强大的心理痛苦且绝望会导致自杀意念产生,没有这两者,产生自杀行为的意念是比较低的。

2)痛苦超越连接感

当自杀意念产生后,第二个因素:痛苦是否比连接感更强烈?

他身边是否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即家人朋友,如果他正在接受治疗,他对自己的支援团体是否有足够的连接感。当痛苦比连接感更为强烈,对方可能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杀意念。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连接感,自杀念头可能还在,但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3)实际行动能力

当强烈的自杀意念产生后,我们会评估对方是否有能力执行自杀行为。如果他没有办法执行或没有办法接近致命工具,即便对方有强烈自杀意念,但是未必会执行。但是如果他有能力接近致命工具,那么企图自杀的机会就会非常高。

【自杀的迷思与真相】

★真的假的?★

1)重大压力的生活事件(感情失败、学业压力、欠债累累、家庭问题等)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

错!许多心理解剖研究显示,绝大部分自杀者在自杀前的两至四个星期内极可能已经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包括忧郁症、精神分裂等却没有被身边亲友察觉。重大的生活事件也许是导火线,但不是自杀的唯一原因。我们常常可以在媒体上看见“重大生活事件导致他走上绝路”等新闻,其实这个重大事件可能是导因或者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往往不是唯一的原因。更加重要的是,导致自杀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不是单一事件所造成。

2)自杀者,真的想要杀死自己?

错!绝大多数的自杀者,想要杀死的是“痛苦”,他们不见得要终止自己的性命,他们想要让痛苦停止,人在极度痛苦且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连接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好像杀死自己是唯一停止痛苦的方式。当绝大多数自杀者的痛苦得到释放时,他们就不一定真的要杀死自己了。

3)一心寻死的自杀者是无从预防的?

错!绝大部分有自杀意念者,对是否要伤害自己有着许多不确定。他们往往游走在生死关头,充满许多挣扎和矛盾,当他们的痛苦得到释放时,自杀意念会大幅度降低。事实上,自杀是可以被预防的。

4)经常提起自杀者,不会真的自杀;真正的自杀者不会向别人提起自杀?

错!心理解剖研究显示,绝大部分的自杀者在执行自杀计划前都会向身边人透露一些蛛丝马迹。他们可能会说“未来的日子你要好好保护自己”;有些人可能会为自己的财产做特别规划;有些人可能会把自己心爱的礼物送给别人;有些人可能会不经意地向别人道别,比如直接或间接地向别人表示“很快你就不需要再担心我了,我的日子很快就要得到解放了”;有些人会直接提起自己的自杀念头,告诉身边人说,“我不想活了我已经活不下去了”。差别在于当他们向身边人提起时,别人不一定会当真,可能会回应“你不要想这么多”,可能不会注意到他已经真的走在死亡边缘。

5)所有想要自杀者都会选择快速解决,不会让任何人知道计划?

错!绝大部分自杀者选择的方法与他们的背景有关,比如所居住的场所,所了解的部分,会多次间接发出求救讯号。许多研究也开始发觉说,自杀者所选择的方法很多时候也会受媒体影响。前几年有一套连续剧播出之后的一年内,很多青少年模仿剧中的自杀方式,所以所选择方式与他们接触的资讯有很大关系。

6)询问当事者是否有自杀意念可能会引发他考虑自杀?

错!没有人能引发自杀的念头。就好比“如果我现在拿一根烟给你,你会吸烟吗?”,没有这个意念的朋友,你的询问并不会导致他产生自杀意念。提问当事者是否有自杀意念能帮助正在经历情绪痛苦和求助的人。这个部分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是,当我们温暖中性地询问时,其实是有助于这些朋友的。记得是中立地询问,而不是提供自杀方法。

【自杀因素】

自杀行为是怎么发生的?马来西亚临床心理师彭开贤表示,一般上自杀行为的发生与沉重事件有关。可能患者正在经历生活上重大改变,有亲人去世或是失去了经济来源等。这些事件导致生活产生重大变化。第二、一般他们可能患有情感、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当二者加在一块儿就开始产生自杀意念。可是从自杀意念到自杀行为,这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这段路中间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了解自杀因素,参与公共讲座,有助自杀防治。

1)当事者的冲动行为

个性方面是否冲动,行事冲动是其中一个危险因子。

2)绝望悲观

如果当事者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这也会促成自杀行为的发生。

3)接近致命工具

当当事者有能力可以接近致命工具,知道可以怎么样执行,这是另一个自杀相关行为因素。

4)模仿

当以上因素都存在了,模仿是怎么发生呢?当他听到、知道身边人死于什么方式时,模仿就会发生。模仿英文为Copycat Suicide,中文另一名词有维特效应。当传统或电子媒体大量报导自杀新闻及其方式,透过这种详尽的报导方式,模仿可能就会发生。过去五年中有很多不同证据显示,当自杀方式被详尽报导时,会引起群体自杀效应。《十三个原因》可能是其中一个影片,维特效应源自一本书,也引起了另一波自杀潮。

【自杀的防治】

1)教育及认知

参与公益讲座,对提高一般民众对自杀行为的了解,这是有效防护的。

2)高危险人群的筛检与治疗

专业人员可能需要对高危险族群进行更多了解,及早筛检出来提供相关治疗。

3)限制使用致命工具

当国家进行致命工具采购管制,限制一些工具的采购,自杀率也相对降低。

4)安全媒体报导

可以透过安全媒体报导,降低模仿行为,同时提高帕帕基诺效应,使正在面临惨痛生活事件的人,让他们多看到一些希望。

自杀防治与安全报导(上)
报导:游晼婷
图片摘自网络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