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和批评和惩罚有必要

【恰当的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批评孩子可以说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必修课。但是,批评孩子也是有技巧的,如果家长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父母批评孩子不分时间、地点,或采用不适宜的方式批评孩子,甚至把批评变成对孩子的情感虐待,这些惩罚方式就有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自卑、孤僻,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甚至批评后他们还是会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这便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批评孩子一定要让他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就得讲究批评的艺术。恰到好处的批评,同样可以引导孩子有意识地杜断某些不良行为的发生,提高自控力。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堪称世人的楷模,他曾经说过一段话:“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处。”父母可以从他“奖励四块糖”的故事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形象地告诉我们,批评孩子也要找对方法。许多妈妈喜欢用疾风暴雨般的批评方式,有的妈妈说:“训斥或臭骂他一顿,我自己也挺解恨,这孩子太气人了!”诚然,这种大发脾气式批评可能会收到暂时的效果,但它只是表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父母会痛苦地发现,孩子对父母这种近乎原始的批评方式越来越无所谓,有的孩子会说:“我妈妈就会说这几句话,她批评我第一句,我就知道她第二句要说什么,没啥新鲜的。”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呢,那就是批评方法有问题。因为你的批评没有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受,孩子只是因为惧怕你的威力而临时做做样子而已,这样的批评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批评孩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批评孩子

有的父母凭着自己的喜怒随意批评孩子,同样的行为有时遭批评,有时则随他去。这会使孩子以为只要父母心情好,做错事不要紧,要是父母心情不好时,做任何事都有可能挨训。父母的这种做法,往往使孩子很迷惑,或者使他专看父母脸色办事。批评不仅没有起什么效果,反而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

2)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

对孩子来说,自己发现错误,才算真正地“明白了”问题。比如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可以不指出哪里错了,而是要耐心地启发孩子:“这样做,对吗?”“你对自己做的事是怎么想的”,让孩子冷静地反省,当他明白错在哪里了,他就会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3)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当众批评往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引起孩子的厌烦心理。有些父母认为,当着别人批评孩子,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自尊,刺激孩子改正错误,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

4)批评孩子要对事不对人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小错误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将孩子批评得体无完肤。父母只需明白地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做得不好,错在什么地方,以后要注意改正,这就足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了。

5)批评孩子要点到为止

批评孩子不能没完没了、唠唠叨叨,这种批评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作为父母,只需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让他有所醒悟,并下决心改正就可以了。

6)批评孩子要及时

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7)不要对孩子“翻旧账”

父母教育孩子要就事论事。就算孩子在一个问题上总是犯错误,因为那样会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无法翻身,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另外,也不能在批评一件事情的时候又提起了一个其他的错误,这样做只会让父母的谈话更加缺少中心,不仅不能提高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还会让孩子对父母的批评心不在焉。

8)对孩子的批评中还要带有肯定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和肯定,父母批评孩子时,也应该设法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和成绩,批评中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评,不仅可以督促孩子改正错误,还可以帮孩子建立自信。

9)给孩子指出改正的方法

有的父母批评孩子时,没有指明改正的方向和具体方法,只是单纯在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也不对,孩子听了大半天之后,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这种批评是没用的。批评时不应把重点放在“错误”上,而是应引导孩子对错误行为进行补救。例如,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如果错在自家孩子,父母除了要严厉批评之外,还要让孩子主动向对方道歉,弥补在对方身上所造成的有害影响等。总之,父母必须把改正方法说明,而且要多说“做什么”,少说“别做什么”。

【教育需要智慧的“惩罚”,而不是体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让父母气愤,甚至束手无策的时候。教育孩子需要奖励与惩罚手段并行,因此,惩罚也是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错误的必要手段,智慧的惩罚不仅会让孩子自觉改正错误,还有利于提高他们控制不良行为发生的控制力。但是,父母应当知道的是,惩罚也是应该讲究智慧的。

中国有两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但实际上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打孩子是愚蠢的,打孩子的后果是严重的。大多数打孩子的父母都说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结果往往并没有帮助孩子,反而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孩子感受到的最大伤害不是皮肉之苦,而是人格上的侮辱以及精神上的伤害,他会产生一种怨恨。所以说,打骂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曾说:“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更多地采用自然教育法,少用人为惩罚。”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然惩罚和人为惩罚呢?斯宾塞认为,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后,吸取这方面的经验,以后不再犯,就是自然惩罚。人为惩罚则是指,父母明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另外,他还提出,体罚是一种极端的人为惩罚方式,父母应当慎用。父母要知道,这绝对不是主要的教育手段,而且也不要认为只靠这个方法就能把孩子培养成才。

作为父母要明白,惩罚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认识到错误,然后改正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那实施的惩罚就没有任何意义。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应该怎样做才是智慧的惩罚呢?

1)尊重孩子的权利

父母要学会用文明的方法对待孩子,用爱呼唤爱,用真情呼唤真情。因为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被尊重的权利,拳脚相加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要知道父母可以批评、惩罚孩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尊重孩子。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办法让孩子改正错误。

打孩子既是违法的,也是不明智的,而且有可能使问题恶化。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被打好的。因为当孩子被打得多了,他的思维就会僵化,学习也将只是应付,何况打孩子还影响亲子关系,关系不好教育就更难了。所以一定要善待孩子,将心比心是做好教育的最简易方法。

2)事先把后果跟孩子说清楚

惩罚的措施和后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起到威胁的效果。如果父母事先跟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把后果跟孩子说清楚,那孩子自然也就明白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惩罚等,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增加一道心理防线,从而自觉抵御犯错的冲动。

3)让孩子立刻体验犯错的后果

对于惩罚来说,立刻执行是确保惩罚有效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孩子一旦犯了错误后立刻能体验到犯错的后果,那么他对这件事情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就不容易出现我们常常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情况。

4)父母要保持一致

面对同样的错误,不能今天惩罚,明天又不惩罚,这样孩子就会糊涂,不知道到底何为对与错。另外,给孩子定规矩、提要求时,父母也要保持一致,惩罚要有同样的原因,要使用同样的方式。

5)不要带着“坏情绪”教育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最初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糟糕,却因为我们在惩罚时加入了自己的情绪,才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最后弄得不可收拾。因此,当你发怒的时候,千万要注意,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先从1数到100。数数的过程就是一个让人冷静的过程,冷静下来教育孩子才会理智。不管怎样,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发展自控力,在惩罚孩子之前,父母首先应该保持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性地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冷静地思考一下,用其他更好的方式来代替打骂,打骂只能说明父母欠缺教育的智慧。

现在这个年代,“熊孩子”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惩罚并不到位。不少家长听说美国的教育就不太惩罚孩子,所以人家那儿“熊孩子”就少。其实美国也有不少“熊孩子”,也有针对“熊孩子”的惩罚机制,而美国的这种机制中,有不少东西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叶壮认识一位美国家长,她对在惩罚之前如何跟孩子交流很有心得。中国的家长在惩罚孩子之前一般不说什么“废话”,但美国的不少家长在惩罚孩子之前,都会跟孩子交流一番,甚至会跟孩子共同完成一个表格。他的这位朋友在每次惩罚自家孩子之前,都会先问孩子四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你刚才做了什么?
◎ 第二个问题是:你刚才为什么这么做?
◎ 第三个问题是:你刚才这么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给哪些人带来了不便?
◎ 第四个问题是:说出两种能代替你刚才行为的正确做法。

最后,她还会和孩子一起把四个问题的答案写在卡片上,并标注日期和时间。时间一长,她家就有了一个记录孩子成长中坏习惯的“错题本”。这位朋友说,当她跟孩子一起完成这个表格的时候,有好几次她和孩子都发现,其实已经没必要实施什么惩罚了。最好的惩罚就是通过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深深地感受到:“我错了,而且我知道该怎么改。”

孩子的教养守则(下)
整理:游晼婷
摘自:《21招让孩子独立》&《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