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人心便是概念,而概念是流动的,并不固定。概念也是人自己发明的抽象内容,与真相亦无关联。概念是怎么来的?从小我们被学校、父母教育特定的人生思想。”——陈玉慧《书迷》

陈在进行《幸福之叶》写作期间, 脑袋卡住,于是写了《书迷》,藉着写作消烦;而我在努力间,突感无以为力,无心向上(善),拿起这本书一日读完。

这是一个关于女作家与男书迷之间关系越界的小说故事。读着读着,越读越气愤,我不喜欢女主角的性格,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够果断,一而再,再而三,拖延处理,没有适时划清作家与读者之间的界限,一再再纵容书迷越界,后来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她与陈其他作品中女主的性格是天壤之别。

然而, 因为是陈玉慧, 我相信她即使是在轻松小品上,也不会让一本书失去意义。于是,我对我的阅读态度作检讨,减掉一点认真,拆掉一些思想框架,看看是不是自己投射了什么。我是这么想的,照镜,我对女主的不喜欢,也是女主对自己的不喜欢,也是我对自己的不喜欢。我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采用了类似的做法?我是不是生气自己,把虚构的女主,把一本书也连带一起生气?

继续读下去, 小说故事慢慢透露那女主的童年与成长经历,让我看到她的背景,于是能理解她性格和想法的由来,后来也看到了完全失控的书迷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理解了他的认知扭曲,我那当下突然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件产物,父母历史的产物,家族历史的产物,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类历史的产物, 我们受父母影响, 父母也受他们的父母影响, 几个时代承传下来,不出毛病才怪,几米说:“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不是没道理。

读这本书,学习如何不批判书,不批判人,学习如何从不舒服感和情绪里,觉察自己的问题和内在。我想,这就是《书迷》的功能之一。因为故事是虚构的,人物是虚构的,我对着虚构生气,这说明了我不是针对事情或对象,而是一个看不见的信念或心念。

看着一对这么“ 烂” 的女男主角,一对不符合主流社会对小说主角所设定的完美的形象的男女主角,如果我可以理解和接受,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接受了自己就是这么烂?是不是可以在前景和背景加起来后,看见美?

《书里那句话》图/文:那书房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