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与伪装 生物大骗术

走在热带雨林里,我们常常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茫茫绿叶中寻找,总以为自己发现了什么,但往往只是看见像什么的残枝落叶,更多的时候,想找的就在前,却看走了眼,没有发现,也有些时候,它明明在叫着:“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可寻遍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看不到就是看不到。动物的拟态与伪装如此轻易就瞒天过海,想一想人不也如此吗?

已故台湾昆虫学家朱耀沂教授曾为“拟态”与“伪装”做解释:“某些昆虫为了躲避害敌,外表模仿另一种具备有效防御利器的昆虫,这种情形叫拟态。模拟时必定有一个被模仿(被冒用)的对像,以及模仿(冒用)的一方,所以采用拟态时不会隐蔽自己,既然冒用了身份,就要大大方方地到处走一走,让人家畏惧。而伪装是体型、体色模仿周围的环境,让自己不易被敌人发现。”两种假装同中有异,确实叫人搞不清,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装术,发现都是叫人如此惊喜,惊叹。

装坏

鹿子蛾或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看见的拟态者,只要家里有种瓜或是咸丰草,花开时它就经常会在花丛间流连,这种蛾体型小,蛾不像蛾,反而像蜂多一点,身上有黑底黄条纹,看起来像有猛烈攻击性且具毒针的胡蜂。它独行,喜欢在白天跟蝴蝶混在一起吸花蜜,带着强悍外表的保护到处游荡。

以往我一直以为它是蜂,看见时都不敢靠近,总觉得它身上的颜色是危险的警告,后来透过镜头,捕捉到它倩影,仔细一看才发现,那触须、那翅膀、那飞行的姿态,都是蛾的特征,才知道自己被它唬了半辈子,毕竟蜂也一样围绕着花儿采取花蜜,而蜂也的确长得那样子。如果人类那么笨都骗不倒,鹿子蛾更休想蒙骗其他物种,是吧?

鹿子蛾的这种拟态是贝氏拟态的典型例子,两种看起来相似的物种,一种身上有毒,一种身上无毒,无毒的对有毒物种拟态,让猎食者以为它是有毒的一方,因而不敢靠近,鹿子蛾就这样,借由模拟胡蜂得到保护。

我们人也一样,有些人为了避免被欺负,于是武装自己是强者,让自己看起来不好惹,叫别人不敢靠近,其实,脆弱得不得了。

鹿子蛾借由模拟胡蜂得到保护。(网络图片)

装好

大部分的拟态和伪装现象都是为了防御天敌,但是有些捕食者会借由身体的某部分拟态成某种饵,将猎物吸引过来,然后进一步攻击猎物。这种拟态叫作攻击型拟态,或猎食性拟态,猎捕者模仿猎物,以提升捕食成功率。

兰花螳螂是世界上进化得最完美的生物,不同种类的兰花,都有各自的模拟者,这些模拟者能随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生态作家黄一峰在砂拉越初见兰花螳螂惊为天人,他道:“兰花螳螂体色与花朵颜色相近,胸部、腹部都演化成花瓣的形态,胸足与腹足都好似经过慎密设计一样贴上了一片花瓣,这副打扮可以让它们安然地躲藏在花丛中,守株待兔地窥视前来采蜜的昆虫,并在虫子靠近的那一刻,伸出它镰刀手,猎物马上到手。”

模拟术越是高超,越叫人毛骨悚然,以为是温柔花朵,其实是无情的杀手,一个小生物都这么做,我们还能相信谁?

兰花螳螂体色与形态与兰花相近,不是专家大概看不出它是昆虫。(沈竞辰摄)

装熟

在人类的社会中,有些人会为了某些目的,借由一些爱好或活动来接近目标对象,好获取想要的东西。这种心机动物也有,它们将自己演化成被模拟者的样子,像卧底那样混在被模拟者的身边,让对方误当它是同类,对其放下防御心,然后卧底趁对方不备,制服对方,一口咬下去,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死得忽然而不明不白。

蚁蛛就是这种可怕的模拟者,它凭借似蚂蚁的外型,接近蚂蚁,然后,把蚂蚁成为他食物。而学者的观察也发现,蚁蛛的受骗者不只是蚂蚁,还包括其他昆虫,那些昆虫都把蚁蛛当成是蚂蚁,以为没有危险性,怎知它是长着八只脚的可怕蜘蛛。这还不止,蚂蚁天敌少,很少生物以蚂蚁为猎物,因此,模拟成蚂蚁也能让蚁蛛躲过被吃的危险。看看,蚁蛛模仿蚂蚁得了多少好处呀!

乍看以为是两只大黑蚁,数数脚才发情况不妙。(沈竞辰摄)

装腔作势

有一种拟态叫“自身拟态”,就是形成一种误导,当被袭击的时候动物把一部分身体摹拟成另一种物种以增加生存的机会或者逃脱机会,最好的例子就是蛾和蝴蝶。

有些蛾类和蝶类后翅背面的眼纹,是他们吓唬虫食性小鸟的秘密武器。大部分的蛾类是夜行性者,白天停在枝条上休息,利用翅膀保护色来掩护自己的行踪,但有时候还是会被它们的天敌——小鸟发现,当小鸟想啄食它们时,他们会展开前翅,露出后翅上的眼状纹来吓住小鸟。让小鸟联想到它们的主要天敌——鹰、猫头鹰、猛禽和蛇类。小鸟受到惊吓后,就会停止啄食,蛾类得以保住性命。

另一方面,眼状纹也可以让小鸟弄错攻击的目标,给蝴蝶制造逃生机会。比如蛇目蝶的后翅后缘就有小眼纹,小鸟会误以为那是它有复眼的头部,而对准眼纹攻击,蝴蝶能趁着时间,迅速逃开。对一只蝴蝶来说袭击它的翅膀以外的部分要比袭击它的头部生存的机会更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见后翅损破的蝴蝶和蛾的原因。

猜猜这是什么?(黄龄慧摄)
眼状纹让小鸟误将后翅认作头部,弄错攻击的目标。

装摸作样

似乎在热带雨林里,伪装者多于拟态者,而伪装术中最有名的佼佼者非竹节虫莫属。我对竹节虫的看见(发现)都是在偶然间发生的。常常,我明明没特别留意的,明明就该擦身而过的,却在左右脚替换的那一秒,瞥见了它。

竹节虫的伪装术很多,一节一节像竹枝的身体,酷似树枝或竹枝,体色绿色的扮成嫩枝,褐色的假装成枯枝,在枝叶常绿的雨林中,或是枯枝枯叶掉落四处的矮树上这两种颜色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潮湿的雨林里,树干上通常长满苔藓,在树干部位出没的竹节虫也把自己的身体演化成苔藓的颜色和形态,夜间活动的它,藏在苔藓中,不容易被天地发现。

婆罗洲热带雨林里有多种竹节虫,看看它们的造型和颜色,名符其实的伪装高手。
(容碧霞摄)
发现苔藓竹节虫了吗?(沈竞辰摄)

在人类的社会里,有些人希望被世界看见,但也有些人安于平凡行事低调,不想成为焦点,为了避开别人的眼光,他让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样普通,这种人你见过吗?

装呆卖傻

夜观赏蛙最恨的就是你一直听到角蛙在你附近呱呱叫,但你寻遍都不见它身影,它吻端和双眼眼脸特化成三角锥状,搭配褐色身体,枯叶纹的背部,蹲坐在枯叶堆上或是溪边石头上,遇到危险时,它压低身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真是完美的避敌伪装术啊!角蛙它对自己高超的伪装术有绝对的信心,夜里老是不断发出洪亮叫声,完全不担心自己被发现,真觉得它太过嚣张了。如果能从将一片枯叶看出一只蛙,那掠食者也绝非泛泛之辈。

与角蛙较之,沙蟹(不确定是哪一种沙蟹)虽然也是很厉害的伪装高手,但它显得有点胆怯与不自信,在沙滩上横行,它几乎隐形,别说它不动,就算它在你面前行过,你也还是会怀疑自己是否看见什么。沙蟹外壳颜色与沙和碎石一样,我原本以为它是透明的体,以为沙石颜色穿透它身体,看清楚后才确定它有保护色。一两公分大的沙蟹,出没在退潮后沙滩上的残骸堆上,几近完美的隐身,就因为一个移动,引起我注意。它知道自己被发现,愣在那里压低身体不敢动,以免进一步曝光自己行踪,或许它也在同时不断催眠我和催眠自己:“我是石头不是螃蟹,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两眼露在头顶端的它样子有点憨。我纳闷,沙蟹体型那么小,人类不吃它,它怕什么它躲谁?前辈给我解谜:海鸟啊!

婆罗洲角蛙 (沈竞辰摄)
(容碧霞摄)
看见什么了吗?
(沙蟹放大图)

笔者小语:

善于拟态和伪装的热带雨林物种还有很多很多,包括:枯叶蝶、枯叶螳螂、树叶虫、大王花、蛇、蜥蜴、壁虎等等。砂拉越物种的十八般武艺总让外国学者和大自然爱好者竖起拇指,睁大眼睛,雨林所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与荣耀绝对不是货币,我们真的要好好保护。

报道:戴舒婷
摄影:沈竞辰、黄龄慧、容碧霞、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