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立场修补亲子关系

首先介绍什么是量子,量子是现代的一个新的科学物理名词。其实简单来讲,也就是一门可能性的科学。量子物理学家发现,所有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包括物质,其实它的本质是一种能量,也就是科学家们所说的超弦,这些能量和超弦其实会透过我们的意识形成某种波动跟震动,进而会互相影响,以此概念取名为量子转念引导。

你对原生家庭的概念了解有多少?

一般人在谈转念的时候都会想说,我们是不是转个念就好了呢?其实说真的,一般人在转这个念头的时候很困难,因为我们原本在心里都有一个固执的信念、一个逻辑、一个价值观。当我们某个价值观存在的时候,你硬要去改变那个价值观是很困难的,除非你找到一个新的事实,例如,如果你曾经有被狗咬过的经验,当然,你说服自己狗是不会咬人的,我想你很难接受,因为在你的经验法则里面,你一直认为狗是会伤害你的,除非有机会让你认识不一样的事实,你才有可能改变对于狗会伤害你这个事情的观点,那量子转念就是类似这样的概念,我们透过对知识以及一对一潜意识的引导,深入到你的潜意识里去找出过去你曾经建立起的,让你会产生困惑、困扰以及你生命很多不顺遂的一些观念和价值观,到底来自你过去的哪一个时间点,透过引导的方式和你的觉察,然后改变这样的核心信念和逻辑观,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念头,让一个人真正达到内心的平安、喜悦、自在及幸福。

量子转念创始人陈嘉堡老师主讲“父母心念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公益讲座。

量子转念创始人陈嘉堡老师是在人生的谷底转入心灵探索领域,先后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美国环球终身大学自然回溯疗法硕士学位,并出版了多部心灵书籍作品。

孩子容易错植焦点

在《父母的心念如何影响孩子一生》讲座中,陈嘉堡老师针对其中一个个案进行分析。有一位父亲常对14岁大儿子发脾气,陈老师说,这有两种处理方式,首先妈妈要处理孩子,让孩子知道爸爸或许在表现自己某种观点时会用这种情绪,但并不表示你是不被父母珍惜的,你还是父母最亲爱的宝贝,爸爸的观点表达方式是直接针对内容焦点,和你的人格和存在价值完全没有关系。

当你能让当下的状态过得幸福快乐,你的家人能感受到你的情绪稳定和改变,他们也会过得安心快乐。

“这个部分要让孩子清楚知道,孩子才不会把观点失焦,认为爸爸讨厌我,我很糟糕。孩子最容易在亲子关系闹僵是当他受到纠正和指责时,他并非把焦点放在到底你们所谈的内容是什么?而是把焦点放在爸妈嫌弃我,认为我不够好,甚至认为我拖累父母,所以孩子可能就会想反抗,甚至自自甘堕落,这两种结果都不是为人父母想看到的。”

在处理爸爸方面,妈妈要有足够的勇气和稳定性,但不应在孩子面前阻止或维护孩子,除非孩子存有安全问题,反之应在事后和爸爸沟通孩子的教育方式。

“这并非对错问题,而是你是否有办法启发你的丈夫。妈妈可以问爸爸,这是你认为唯一的处理方法吗?孩子的行为有让你担心害怕什么?你一定要用这种情绪反应来作为你的主张和诉求吗?双方都要面对并解决,而非袖手旁观,否则事情不会被解决。”

原生家庭不是逃避,是反思和感恩。

不全是叛逆期的错

陈老师指出,我们常把这过程归类为孩子的叛逆期,孩子或许觉得不受尊重。在他们的角度,或许认为明明是父母的问题,为什么觉得是我们叛逆?凡事会有因果,孩子会故意激怒爸爸,那我们要了解之前提到的“什么样的人会用攻击方式保护自己”,如果理解真正的原因和逻辑,就会知道为何孩子会蓄意这么做?

“如果孩子并非因感受到不被尊重或被否定,甚至被威胁,他有必要故意说一些话刺激爸爸吗?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但我们往往不去寻找原因,却认为父母都是对的。若为人父母认为自己也并非完美,那为何不能有错的可能,并尝试接受调整。谁说做父母不能调整错误?除非你认为自己是权威者,不能被挑战,也不愿意踏出第一步,那亲子关系就永远不能修复。
若为人父母能认同本身的错误观点,勇于认错,愿意调整自己,这也是一种进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教育,这并不代表我们很差,而是我们希望更好。

“这个案中的爸爸承受的是他给孩子的反应,所以孩子会认为我干嘛要认错,你都不觉得自己有错,站在公平的立场,孩子也认为我为何要认输,形同一场亲子间的拉锯。”

父母要先醒觉

陈老师在讲座中给父母一些方向和鼓励,首先,父母要先醒觉,从改变态度到自然生活里逐步修补亲子关系,若父母本身不醒觉,只是为了亡羊补牢,一直要补救,那个洞会越补越大,最终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愿承担,并不是找到彼此可以互相尊重及取得共识的相处方式,这是两者不同的气氛。

从他所分享的一些案例中,可以发现他们在成年后在人生道路上碰壁,这可能是在婚姻或工作上,当他们来寻求引导时,原来发现他们可能在0至6岁的童年或某一个成长阶段的关键遭遇,所产生的认知。

“我们通常会把焦点摆在我只要改变别人来配合我的生活节奏,迎合我的需求,我就可以好好过日子,我们一直这么想,所以世界才会那么乱。”

回到问题的本质

陈老师强调,改变自己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对方,而是如何在与这样的人相处的过程当中,不受对方的情绪影响而感受到不自由。

他举出个案作为例子,有一个家庭要替年老父亲办寿宴,父亲比较固执于过去时代的教育,而子女在之前已和老父亲说好当天寿宴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结果当天老父亲却不愿意出席,理由是老父亲指在那之前子女都未向他提起寿宴,觉得自己不受尊重,固执的发脾气,子女方面也觉得莫名其妙,不能谅解老父亲的无理取闹。

“我就和这个家庭的子女说,能不能换个立场,老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若和他争议有否提起寿宴的事情显得没有意义,这个时候的你们,应该要担心的是老父亲的健康问题,是否患有失智症。”

父母和孩子应找到彼此互相尊重及取得共识的相处方式。

后来,老父亲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奇怪为何自己没有半点记忆,他不再固执及发脾气,最终愿意出席寿宴。其实父母担心健康问题会拖累子女,这也说明谈论焦点不是证明谁对谁错,而是回到问题的本质。

他说,大家平心静气下来后,不再坚持谁对谁错,当子女改变自己态度的时候,在当下遇争执和冲突时,找出最好的解决方式,虽然可能不是最圆满的方式,但一定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

改变非讨好别人

我们往往过于僵化自己在改变后,可否成为你心里边想成为的样子,但你只是为了对方而改变自己,而非真正改变自己。这个角度和重点不同,改变自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自己如何好过日子。

研究显示要毁掉一个孩子不难,你只要不断训斥和指责他。

“当孩子和我们原本想象的状态不一样的时候,如表现不理想,你是否去了解他可能面对一些问题,如可能某个科目不能掌握或同学间相处不愉快,还是你以结果先去评定他所有的过程,这对孩子并不公平,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所在乎的只是成绩,会造成孩子的价值观扭曲。”

站在别人的角度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让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可以拉宽,尽量还原原本真实的状况,而非只是站在局部角度在看,那可能不是事实的真相。

“你是宁可多花点时间学习这个概念,让事情的冲突越来越少,彼此内心的交流越来越顺畅,还是你认为那个好累啊,我就继续这样,却又烦恼为何我的孩子会这样,然后去找一些专家仍处理不完,到底哪个比较轻松?”

当孩子表现不理想,尝试理解他,对他多一点同理心。

家人因你而安心

陈老师认为,人生没有容易的,一定要学习,透过管道,人生过得自由,关系越和谐,活得有意义。

最后,陈老师给予大家鼓励的话,当你能让当下的状态过得幸福快乐,你的家人就会受到此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也会安心,过得快乐。不要小看自己的情绪和改变,这会是对家人最大的帮助,也是大家可以努力的方向。

父母心念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二)
杨丽华/报导
图片取自网络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儿童班12年 西连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