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常见迷思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RT-PCR)与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测试(RTK-Ag)

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测试(RTK-Ag)只是检测病毒表面的蛋白,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RT-PCR)则是直接检测病毒的基因组织RNA,因此RT-PCR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也是受到国际认可的检测新冠标准方法。RT-PCR检测先是透过口鼻取得样本,从中抽出病毒的RNA再把它转换成DNA。无论如何,由于样本中的DNA过少,机器无法轻易测试出来。所以,第二个步骤就是PCR,把这些DNA复制以加倍它们的数量并在过程中添加一些荧光材料以让机器可以看到。过程中这个数量会双倍地复制直到几次可以检测到一个标准的荧光值,让我们看到总共用了多少个回合才达到标准——检测到病毒。比如说,CT值是19,这里指的就是用了多少个回合来“放大”病毒才能检测到病毒的存在。因此,当CT值越高,这也就意味着病毒需要放大很多倍才能被检测到,所以身体的病毒载量就比较低,传染力也比较弱。相反的,当CT值越低就意味着体内病毒载量比较高,因为只需要放大几倍就可以检测到病毒,所以传染力也比较高。因此,CT值越高,传染性越低;CT值越低,传染性越高。

当然,CT值只是和传染性有关,它和个体的严重程度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比方说,一个人的CT值可以很低但却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或是症状非常轻微。目前,国际上确诊的CT值没有所谓的标准,大多数的国家都以CT值35 至40以下定义为确诊(阳性),在我国则是以CT值40 以下衡量一个人是否确诊。CT值也会因为受感染的持续时间而出现变化,比如说你在刚接触确诊者的第一天就马上去做RT-PCR,CT值很容易在40以上就会被定义为“undetected”,但是很多时候在一天的时间里体内的病毒就会大量变多,CT值也相对变低。再过几天当你开始康复了,体内的病毒载量就会变少,CT值也会随之变高。因此,医生可以通过CT值预测一个人大约是在多久前确诊冠病。例如,刚确诊不久的患者CT值较低,而已经确诊一段时间或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CT值则比较高。

为什么RT-PCR报告里会有两个或三个CT值?

RT-PCR会同时对病毒基因不同的区域进行检测,主要有ORF、E、N还有RdRP gene,因此报告里就会有不同基因的CT值。RdRp 基因的CT值准确度是最高的,但是在临床上我们通常还是会参照CT值相对低的一个。

在确诊后也完成了隔离,还需要进行RT-PCR检测吗?

答案是不需要。这是因为RT-PCR检测无法检测到病毒是不是活体,所以大部分患者即使重复进行RT-PCR检测依然会显示为阳性,因为体内肯定也存留着病毒的尸体和蛋白。因此,只要患者完成隔离并再观察3天,症状并没有变得更严重就可以被视为处于康复阶段,也不需要重复进行相关检测。

确诊后已过7天但RTK-Ag 检测依然呈两条线,可以出门吗?

这取决于患者感染冠病时所承载的病毒体复制CT值有多高,如果说一开始的CT值偏低,那么要检测结果呈“not detected”可能就需要更长时间。再来,大部分的患者如今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做RT-PCR 检测,只是在家中自行使用检测试剂盒进行RTK-Ag检测,而不同品牌的检测试剂盒无论是敏感度或准确率也会有所不同。市面上大部分的品牌可以检测到的CT值大约为30或以下才会呈现两条线,而只有少数品牌的检测试剂盒可以检测到CT 值高达36。因此,如果你使用的品牌属于后者,那么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从阳转阴。检测试剂盒依然呈两条线到底可以出门吗?在完成7天隔离后,我们只能说一个人的传染率相对较低,但为了身边人的安全依然建议等到检测呈一条线后才外出活动或办事。

曾经确诊但在康复后还会再次确诊吗?

答案是会的。我们必须了解一旦确诊后在逐渐康复的过程中,比如说近3到4个星期内再次确诊的几率较低,因为身体通常会有特定数量的病毒抗体。再来,很多时候在同一个社区所流行的病毒属于相同类型,即使再次感染,健康的机体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认清病毒体并刺激免疫作用继而出现轻微症状,而出现症状的时间也可以被大大缩短及痊愈,当然这取决于如果感染上的病毒是同一类病毒体或者病毒株。但是,如果有外来的新病毒体或者是出现社区内的病毒变异,那么再次感染冠病的几率是人人皆有的。因此,在社区的病毒感染还没有真的被控制住前,依然建议大家做好该做的防疫措施,一旦出现症状或确诊了就必须尽快进行隔离和求医。

确诊后,有什么保健品是可以帮助康复的吗?

首先,建议在确诊后还是要对症下药,这是因为只服用保健品并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当然,如果身体需要我们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电解质,这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帮助。不过,大家必须理解这并不是在鼓励确诊时大量服用维生素或是依靠维生素来控制病情,更不可以滥用不同类型的保健品。就像有些保健品含有大量的补品如较为大量的维生素B群或是大补的中药,这类保健品就有可能在冠病活跃期的时候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影响康复进度。

陈伊雯医师

《医言良语》
文字处理:黄宇恒
分享者:陈伊雯医师

Check Also

可怕的心丝虫 犬只隐形杀手

心丝虫病,远比想象的恐怖。只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