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精神压力 如何求救和自救

疫情的全球蔓延几乎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步调,也让世界各地每个社会,每个个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里可能导致恐惧、焦虑和孤立感增加。在家工作、暂时失业、子女在家上学、与其他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事缺乏实际接触等新常态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都是内心压力的来源。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从生活中找出实际的方法,提高我们的求救和自救意识。

生命线协会资深讲师、辅导义工兼培训总策划蔡持兴受访时表示,我国从去年3月落实行动管制令后,造成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各种娱乐行业被禁止营业,尤其近期的行管令建筑业被勒令停止运作后,很多员工失去薪饷。虽然去年政府有宣布允准暂缓偿还银行贷款,民众也或许有紧急基金,但经过了一年半载存款多数已用到七七八八了,加上银行暂缓贷款的利息之后也需要追加清还,车贷房贷的压力让人喘息不过来。

压力堆叠 无处释放

他说,现阶段民众承受的内心压力,主要因为疫情时间拖延太长的关系,人民在经济和生活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

这包括大部分业者租赁商店做生意,每个月需要还租金,虽然部分业主愿意减租,但长期下来业者也受到牵连。

疫情下,当发现身边人有压力和情绪时,或发现自己状态不佳,不要急于沟通,待气氛缓和再谈。

“疫情时间越长,M40变B40阶层的情况越来越多,面对着拮据的生活。前个月发起的举白旗运动,就算在亚洲金融风暴时也不曾这样,虽经济情况不好,但大家还有工作有饭吃,惟现在的情况却是手停口就停,失去工作,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开销。”

他说,糟糕的情况在今年特别明显,确诊感染率的数据从几百宗到现在的五位数,不时可听闻身边有人确诊。确诊人数增加就会担心形成感染群,大规模进行检测隔离,大型企业被迫暂定运作,却仍无从下手制止疫情蔓延扩散,加上医疗体系在近日崩溃,造成民众焦虑不安。

“去年的情况是,确诊的话就到隔离中心住上两周即可出院,如今却是被送院后情况加剧,无法获得医疗的妥善照顾。”

孩子受疫情影响的层面远比想象得多。

再来,他说,疫情局限了释放压力的管道,过去人们会到处旅行或看电影运动等健康管道疏解生活上积累的压力,但目前的情况却是无法抒发,人类不是机器,长期高压下会影响饮食起居。

“你是不是面对失眠、嗜睡、没有胃口、暴饮暴食,不敢面对,长期下来肯定会造成其他的健康影响。”

集体在家 角色冲突

为了防疫不能出门,小孩居家学习、父母居家工作之余,还要兼顾孩子的课业,又要烦恼手机不足给孩子们共用等等的问题。

父母居家工作之余,还要兼顾孩子的课业,多重的角色增加内心压力。

“过去,父母从工作岗位回家才处理家庭问题,如今却是身兼多职同一时间要进行不同领域的问题,如何分割不同角色和压力,是现阶段父母面对的窘境。”

再来,面对夫妻、婆媳或亲子关系,过去可以和伙伴畅聊诉说烦心事,从中找到检讨和情绪冷静的管道,容易作到床头吵架床尾和,现在的情况却是彼此24小时面对着,却无处释放压力,处于情绪紧绷下极易挑起未平息的神经,轻易就能踩到彼此的地雷界线,这就是疫情造成的情绪部分。

他说,还有一种情况是,受疫情影响下一些夫妻和孩子被迫分隔两地,有些甚至见不到面长达一年多了,这也是内心的压力来源,甚至接获夫妻不能再沟通或情侣分手状况。这是连带性的,生活、经济、健康和多重角色都有连系。

疫情期间防疫在家,婆媳问题更是加剧。

自救 从关注自身开始

当人体无法充足的休息,又面对高压和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要如何自救?蔡持兴说,要懂得多关注自己,但这种是具备敏锐度的人,有不少是忙于工作而少了关注自己的人。

那么,对这些少于关注自己的人,蔡持兴举出几个生活上的例子,包括衣食住行,希望大众及早发现身体的警讯,提高求救或自救意识。

睡眠质量

首先,要关注自身的睡眠质量,若一直以来的睡眠时间维持于6至7小时,那么现在能好好的睡吗?凌晨睡醒后还能继续入睡吗?是否有嗜睡情况?睡眠充足但早上睡醒还是觉得疲累,下午晚上也累,其实这是身体发出“想好好休息”的讯号。

睡眠充足但仍感疲累,其实这是身体发出“想好好休息”的讯号。

饮食胃口

第二是饮食胃口,是否像之前每餐定时吃,还是无法在某个时间点进食,过去每天摄取的、喜欢的食物现在却不吃了,没有胃口,想吃油腻食物或甜食、汽水、蛋糕。这可能是身体的信号,用高热量食物抗压,身体在进行调适。

没有食欲和胃口,过去喜欢的食物现在却不吃了,这可能是身体在抗压的信号。

人际沟通

第三,我们要关注的是和人的沟通情况,例如最近和家人的关系如何?要检视最近和家人谈话时的情绪。

处理情绪不容易,一旦情绪被挑起,人与人容易发生冲突,除非人体有充足的休息,可以好好的回应对方,妥善处理对方试图挑起的纷争,反之粗略的处理,这时就要警惕是否精神压力到了一个点。

蔡持兴也分享,在这种情况下若有感自己今天没法应对,其实大可定下心来,和对方说好明早或定个时间再谈,这样就能避免纷争。

蔡持兴说,这些情况是我们可以透过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垃圾桶是我们释放情绪,和把压力丢进去的地方,人需要释放压力,不然容易理智短线,坏情绪爆发。

行动 减压纾压找协助

蔡持兴举例,我们可以透过生活上一些实际举动把自己从情绪崩坏的深渊里拉出。首先,减少新压力的出现,再来增加压力的抒发。若一直以来你是个喜欢用嘴巴声音,如唱歌喊骂方式抒发的,你大可考虑找人诉说。若家人是情绪压力部分,不方便和他们诉说,大可找辅导员聊聊。

出现疫情至今已超过一年多的时间,民众在经济和生活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

“若以前你喜欢透过运动,缓解身心灵压力,虽然如今不能到健身房或户外公园,你不妨在家里做运动,到youtube搜索居家运动方式,也可以将居家用品当作健身器材,把沙发当举重,或者来个换位思考,过去觉得做家务令人烦心,如今不妨将之视为运动,流了一身汗畅快许多。若你喜欢静态的,不妨考虑用写的方式抒发自己,透过笔和纸写出文字。

把情绪写出来

他会建议用笔和纸,因为电子产品可能感觉不对,透过笔芯把心情传达在纸上,甚至可以把写好的纸张撕烂,一方面不必担心让家人看见,也可以释放负能量出来,进而减少情绪堆积。

车贷房贷的压力让人喘息不过来。

减少看手机

他认为,在心烦意乱时看新闻和社交媒体是增加心里压力的部分,应设法减少不去看,或可以限制自己早上看半个小时,而非刚起床或临睡前持续的看,影响睡眠素质。

“机不离手的可折半减少时间,现阶段的焦虑大部分来自于疫情,所以要透过正确管道或可信任的媒体平台获取资讯,避免接触假消息。”

建立安全感

对于环境和生活的未知,如何在疫情下有系统地过生活,才能建立起安全感。
“一些人的生活规律是每天早上八点起床,疫情下即使在家上班,也可以按照过去的日常生活作息,这样生活不容易失焦。”

实际的方法有,早上起床换好工作服,然后走出家门一圈回来,在家里固定的角落坐下办公。

设定了时间地点,换好工作服,让脑部懂得区分我们的角色和要处理的事情。

“家里有小孩的,可和孩子们约法三章,我穿上工作服,这个时候是办公时间,你不要打扰我,有急事才找我。”

他说,设定了时间地点,有了服装仪式,让脑部懂得区分我们的角色和要处理的事情。

长时间在家,和身边人接触的时间自然多了,当发现身边人有压力和情绪时,或发现自己状态不佳,不要急于进行沟通,待气氛缓和或周末时再谈。

生命线协会资深讲师、辅导义工兼培训总策划蔡持兴。

求助辅导员

最后蔡持兴呼吁大家要有自觉,若发现自己不能处理眼前的窘境,也不想影响家人朋友,千万记得可找辅导员聊天自救。面对压力时要有喘息空间,我们不晓得疫情多久才会过,或者情况会完全不一样,我们会担心害怕是很自然的情况,如何给自己多一点安全感,这是我们要学的。

杨丽华/报导
图片:取自网络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