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儿记事

法国昆虫学家尚亨利法布尔的《昆虫记》第一卷完成至今已有141年,今天它依然是脍炙人口的生物书籍,也是许多生物爱好者追捧的经典作品。《昆虫记》分十卷,主要描写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蝉、螳螂、粪金龟、泥蜂、蚱蜢、蟋蟀、孔雀蛾、蜘蛛、步行虫、象鼻虫等100多种昆虫。法布尔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昆虫的本能、习性、生活等,既把小小昆虫的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读者,又加入了细腻真挚的感情,拟人化的书写方式,不仅把昆虫描绘得活灵活现,也让读者能以人类的角度来理解、感受和认识周围的昆虫,从而对它们产生情感。若说《昆虫记》是生物爱好者的启蒙老师,这一点也不夸张。

以下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昆虫记》里的一些经典“故事”,回顾那颗喜欢上昆虫的赤子之心。

●蝉—我是歌手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蝉的身体构造。
雄蝉(右)腹部有响板因此能增加声音的强度。

●萤火虫—麻醉师

表面上看起来小巧柔顺的萤火虫是食肉昆虫,而且它的捕食手段罕见地恶毒……被萤火虫盯住的那只蜗牛全身都藏在壳里,只在壳的边缘露出了一点软肉。萤火虫在旁边窥伺了很久,猝不及防地一头扎了过去,看上去像是轻轻地碰触了蜗牛的软肉一下。蜗牛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嗖”地缩回壳里,而是像中了定身咒一样,纹丝不动。接下来萤火虫就取出了它的手术刀——两片呈钩状的锋利的大颚,轻轻击打蜗牛壳封口处的薄膜,动作轻柔地让人想起孩子们嬉闹时互相用手指捏脸蛋的情景,孩子们那个接近瘙痒的动作被人称为“扭”,萤火虫就是这样‘扭’着蜗牛。它的动作轻柔得完全不像笼罩着死亡阴影的蛰咬,仿佛只是温柔的接吻。但对蜗牛来说,萤火虫的吻是致命的。萤火虫的麻醉剂药效明显,它只要轻轻扭几下,并在这个过程中把毒汁注入蜗牛身体,蜗牛就逐渐失去了生气。

萤火虫若虫捕食蜗牛。

●圣甲虫——推土师

食物制作好了,现在要从混战中脱身,把食物运到合适的地方。圣甲虫习性中最惊人的特征便由此展现。这种食粪性甲虫毫不迟疑立即上路,它用两只长长的后脚抱着粪球,脚末段的爪子卡进粪球作为旋转轴;中间那两只脚支撑这粪球,长着锯齿作为铠甲的前腿交替着地,就这样带着重物,身体倾斜,头朝下,屁股朝上,倒退着走。两只后脚是机器的主要构件,来回运动,脚不断地挪动变换旋转轴,使重物保持平衡,两前脚左右交替的推力使重物往前移……

圣甲虫身体倾斜,头朝下,屁股朝上,倒退着走,将制作好的粪堆推回家。

球在前进,球在滚动,加油,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的!不过途中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圣甲虫遇到的头一个困难便是,在翻越一个徒坡时,沉重的粪球会顺着斜坡滚下去。果然,一步踏错,粪球滚入了谷底,昆虫也被重物拖倒,翻了个跟斗,六只脚乱动。不过,它又翻过来了,奔跑着去把粪球抓住,浑身的器械更起劲地运转着。圣甲虫以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又重新开始。它十次、二十次徒劳无功地攀登,直至顽强地克服了障碍。

两只争斗中的圣甲虫,其中一只是盗窃者,一只是粪堆的主人。
圣甲虫的身体构造。

●螳螂—修女变杀手

在火球一样的太阳下,螳螂优雅地半立着自己的身体,双手高高地举起,伸向天空,整个翅膀宽大、碧绿、轻薄如坠的长裙,简直是一名正在祷告、仪态万方的修女。所以很多人认为它是传达神谕的女预言家。其实螳螂把我们所有人骗了,那是它在捕食前摆出的姿势。这个姿势不会坚持太久,等到周围有猎物经过的时候,它就会立刻展开无懈可击的攻击技巧,先把大弯钩尽量抛向远处,然后钩回猎物,猎物紧紧地被夹在两个钢锯一样坚固的钳子中间,然后螳螂胫节向腿节的方向弯曲,一切就这样结束了,老虎钳子已经合上,任凭猎物有多么强壮,不管是扭动还是后踢,都逃脱不出螳螂的铁钳。而螳螂还是会保持着自己优雅的姿态,直到猎物精疲力尽,它就开始享受新鲜的盛宴了。

螳螂的英文名称Praying mantis来自它猎食前双手高高地举起,伸向天空的姿态,如同祷告中的修女。
猎捕时螳螂将前足往远处伸出,然后钩回猎物。

●蓑娥—避债的家伙

蓑娥又称为避债娥,为什么,因为它的若虫就像个避债的家伙,整天躲着。我第一次看见避债娥的情景,就和法布尔写得一样:原本静止的一些小柴捆却在突然间晃动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在柴捆里面有一条黑白色的小毛虫,看起来挺漂亮,长得也有点粗壮。待在柴捆里的它们就好像发动机一样,带着柴捆行动。小毛虫的前半身有六只爪子,它们只将身体的一部分伸出柴捆。假如听到外界的丝毫动静,它们就会立刻将全部身体都缩回柴捆,一动也不动。这些小东西的行为有什么目的呢?原来它们是在为自己将要发生巨大变化的身体寻找最合适的地点,所以才钻进柴捆里四处游荡。

看见避债娥别以为自己产生错觉,看到了会移动的柴捆。

●蟋蟀——小提琴手

蝉用嘶哑的歌声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蟋蟀的歌声和蝉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比蝉更胜一筹。蟋蟀的歌声更加清亮、更加细腻,蝉重复着“知了——知了——”的单调曲子,蟋蟀却懂得抑仰顿挫。它的前翅在侧面伸出,形成一个宽边。宽边放低或者抬高,就会改变与腹部接触的面积,从而使声音的强度产生变化。蟋蟀就是用这个制振器,调节声音的大小高低,时而放情高歌,时而低柔清唱……法布尔所见到的蟋蟀都是右撇子,用处在上方的右边的琴弓拉琴。

蟋蟀利用前翅的震动来发出声音。

●节腹泥蜂——身手敏捷的“刺”客

节腹泥蜂狩猎归来时,会落在离洞不远处的斜坡地下,千辛万苦地把猎物拖进洞里。这时法布尔用镊子夹住猎物的一只脚,把它从节腹泥蜂怀抱里拖出来,然后立即把一只活象鼻虫扔给它。

节腹泥蜂一感觉到猎物从肚子地下滑走不见了,便用脚急切地跺地,转过身发现那只象鼻虫,急忙扑过去,用脚搂住把他带走。但是它很快就发现这只象鼻虫是活的,于是开始了一场好戏。节腹泥蜂与猎物面对面,用它强而有力的大颚抓住象鼻虫的吻管,用力夹住;而当象鼻虫被迫直立着挺起身子时,节腹泥蜂用前脚使劲压着它的背,使它腹部关节微微张开。这时凶手的腹部滑到象鼻虫肚子底下,弓起身子,用带毒的蛰针在象鼻虫第一对和第二对脚之间的前胸,狠狠蛰了两、三下。一刹那间大功告成了。这个牺牲品没有丝毫抽搐,四肢没有任何踢蹬,它就像被电击毙似的永远一动也不动了。

节腹泥蜂把尸体背朝地翻过来,跟它肚贴肚,用脚一左一右地紧紧抱着尸体飞走了。

后语:

以上文字摘录不过是《昆虫记》很小的一部分,我个人最喜欢的其实并非这些,而是法布尔在每一章节的开头所写的引文,他将昆虫和人生结合一起,成为一段令人省思的感悟。

整理: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