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建筑 ●婆罗洲文化博物馆 ●融合现代与传统

“二十一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能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作为无可比拟的发现之地,博物馆教会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并打开我们的思想去接受新的观点,而这正是人们构建更美好未来的两个基本步骤。”——国际博物馆协会

●博物馆的力量
2022年的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力量”旨在通过三个视角探讨博物馆为社区带来的积极变化的潜力: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作为当地社区的关键参与者,博物馆广泛地为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做出贡献,包括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传播有关环境挑战的科学信息。

二、数码化及可及性创新的力量。博物馆已成为创新游乐场,新科技在这里得以发展。数码化创新让博物馆更容易接近和参与,帮助观众理解复杂且精细的概念。

三、通过教育建设社区的力量。博物馆通过其藏品和活动,为社区建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社会架构。通过维护民主的价值观,并为所有人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塑造一个知情与可参与的公民社会。

金碧辉煌的婆罗洲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也是对国家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承诺的体现。(图片来源:婆罗洲文化博物馆)

序幕背后 
1 8 9 1年,也就是距今1 3 1年前,砂拉越在第二任白人拉者查尔斯布洛克的统治下,有了第一所博物馆。这所博物馆座落在古晋独立广场以南的小山丘上,整体构造具有诺曼底排屋风格白色建筑,是当时婆罗洲造价最高,最宏伟的建筑,也是东南洋最早成立的一所博物馆。原建筑只有现在规模的一半,后来几次的扩建与维修工程,使它规模不断扩大,从只有左翼,到后来有了右翼。砂拉越博物馆收藏物丰富,展示了民族学物品、考古学和动物学标本,目前收藏品计有43万5千件。它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场域,它更是本地各学术领域重要的研究中心,它也象征着砂拉越人在维护其身份和传统方面坚定不移的努力。

随着砂拉越作为地区文化旅游中心的地位日益提高,自 2000 年代初期以来,砂拉越政府一直考虑提升博物馆的计划项目,这个项目不仅包括建设新馆和及修复旧馆,还涵盖了与海洋博物馆、探险博物馆、植物园和表演艺术中心的衔接,为砂拉越创造一个长久性的意义。于是,2013年,砂元首敦丕显斯里泰益玛目(当时担任首席部长之职),在古晋国际博物馆日庆典上,宣布这项计划。新博物馆从项目拟定、资源筹备、建筑设计、实地考察、工程施工、内部设计、展示内容、呈现方式、软硬体设计、藏品准备等,从初期、中期到后期,用了数年时间,集合了国内外的许多的人力与资源,终于在2022年3月4日,在砂元首敦丕显斯里泰益玛目主持下来开序幕。为经历了两年疫情考验的砂拉越和砂拉越人,带来了一份充满生气与希望的礼物。

2021年修复后的砂拉越博物馆建筑外观
砂拉越博物馆于1 8 9 1 年8 月4 日落成。(图片来源:婆罗洲文化博物馆)
1983年这栋立法议会大厦改为敦拉扎展览馆,收藏与民族学和生物学相关的文物。如今该旧建筑已拆除,被婆罗洲文化博物馆取代。(图片来源:婆罗洲文化博物馆)

耳目一新的设计
婆罗洲文化博物馆以新时代之姿闪亮登场,富丽堂皇的建筑,达到国际建筑水平的标准,现代化的外观,让人耳目一新,馆内丰富多元的展示内容,结合了实体、多媒体与数码化的呈现方式,更让访客透过五感体验来重新认识砂拉越。这种全新的体验,打破博物馆一直以来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婆罗洲文化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也是对国家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承诺的体现。这座建筑的设计灵感汲取自雅典帕特农神殿,两座建筑同样座落在高处山岗,神殿俯瞰卫城,而婆罗洲文化博物馆俯瞰壮丽的独立广场。金色建筑的外观设计表现出它保护文化遗产的角色,并同时在作为标志性建筑与展览空间的功能之间取得平衡。新馆建筑的外观设计刻意复制这城市同一轴线上的砂拉越州立法议会大厦(DUN),拱形檐篷与金顶设计,还有独特的加冕柱廊设计都与DUN建筑一呼一应,相得益彰成为砂拉越土地上显眼的地标。

新馆主楼外墙的实体部分,采用由铝复合板制成的模块覆层建造。菱形的模块覆层巧妙地将砂拉越民族的传统艺术图案,以全新的诠释方式展现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连续并列的菱形花纹是本地土著经常采用的传统图案之一,这种花纹常见于pua kumbu、宋吉、席子、藤篮等布制品和编制品上。外墙设计模仿这种传统花纹,将菱形模块覆层交替排列,以两种明与暗的金属色为选色,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墙面在自然光的照射与阴影效果下,形成一个三维、交织、重复的立体图案,彷如放大版或隐藏版的原住民传统编织物。在阳光照射下,设计师的设计概念昭然若揭,叫人赞叹与佩服。至于侧门边横跨大道的绿色天桥,它在意义上和实体上将旧馆和周边其他博物馆与新馆连结,似乎也表示了,砂拉越向新时代迈进,但是文化与历史不可失也不可忘。

新馆外墙设计灵感来自土著传统手工艺品上的花纹。菱形模块覆层交替排列,以两种明与暗的金属色为选色,在阳光照射与阴影效果下,形成一个立体图案,彷如放大版传统编织物。
新馆外墙设计灵感来自土著传统手工艺品上的花纹。菱形模块覆层交替排列,以两种明与暗的金属色为选色,在阳光照射与阴影效果下,形成一个立体图案,彷如放大版传统编织物。
楼层中央为扶手电梯及中庭,透过中庭玻璃窗可俯瞰市中心。

目营心匠 古老文化藏在细节里

卵形吊灯
三楼河岸展厅悬挂着一盏形如巨蛋的吊灯,那是根据马兰诺人的古说而设计的。根据马兰诺人传统信仰,宇宙是卵形的,并分为上中下三界,三界之间互不相通,宇宙中万物都有他们所属的归界。人类生存于中界,那里有村落与河道,还有森林、群山和海洋,人类与动植物和灵者们共存于中界。假如中界发生失衡或纷乱的话,这些非人类将会给人类带来灾祸。越界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危险和威胁,因此人类必须安分守己,遵守习俗,以免招来不幸。

草帽吊灯
编织是砂拉越土著手工的手工艺术,他们利用这门手艺,将从周围环境取得的材料编织成日常用品,包括遮阳帽、篮子、绳索、食物罩等。三楼与四楼间一组由五件合成的灯具,其设计灵感来自于这些编织物。五件形如拱顶的吊灯,从三楼斜排到四楼,比较小的三件拱顶较高,似食物罩;另外两件拱顶较矮,帽缘较宽,像加拉毕族的大圆帽。

中庭色调
受砂拉越自然环境的启发,中庭以大自然的色调和纹理为装饰,本地常见的春茶木(Nyatoh)用作中庭墙板。太阳光透过防紫外线玻璃照入大厅,较低层楼的墙壁使用较深的色调,随着楼层升高,色调逐渐转浅,就像热带雨林的环境那样,从地面层到开阔处,从暗到明。

传统工艺材料
除了建筑外观外,民族传统工艺材料也融入于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上。一楼接待处柜台以藤蓆为材料,视听室舞台背景由竹叶蕉席搭成。二楼儿童馆将民族的编制手艺巧妙地用在空间隔断上,经纬编织,一上一下,横竖垂直交叉,叫人想起躺在蓆上的凉快。展厅墙面上的传统图腾和花纹是展示也是装饰。

展场
展场
展场


博物馆的新时代(上)
报道、摄影:戴舒婷

Check Also

我们与经济的距离(五)老木生机延续物命

在永续建筑中,木材是极受推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