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不应仅拥有美丽的外衣,更应具丰富的内在。石隆门中华公学的师资团队发挥“工匠精神”,在绿色校园里融入了知识、文化底蕴,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知识走廊
石隆门中公校长蔡常青受访时说,为了让阅读在校园蔚然成风,校方在办公室外精心打造了一条长长的知识走廊,让小学生每天置身在知识海洋里。
在这里,每个阶梯踏足处皆有多彩的语文单字,学生们每天拾梯而上,时间久了,轻松记牢生字。
登上位于二楼的知识走廊,多个角落整齐排放着故事书、漫画,让孩子自由翻阅。仔细观察,还有一些教育性质的游戏、传统游戏、拼图、字卡。除了语文知识,也有科学、数学知识。
知识走廊人气高
校长说,每当下课休息时间,这里的长廊可谓排满人龙,好不热闹。
“我们时常鼓励学生上来这里,不论休息时间,早上上课前及放学等车时都有人潮,还会听见学生们大大声的朗读故事书,甚至彼此约定好时间,明天几点要来这里一起玩。”
看到这样的情景,蔡校长开心触动,“我们就是希望给孩子这样的一个阅读、玩乐空间,校园每个角落都是有趣、美丽的风景线,这样一来,学生们爱上校园,有归属感,学习动力自然产生了。”
这里也有一座“不打烊图书馆”,校长说,该校图书馆平日上课时间都开放给学生们,没有上锁,就是希望他们常到图书馆。
校长、老师们的这些用心良苦,相信一定会激发着学生积极进取,而知识走廊、知识园地,也会达到一种潜在的、无声的育人效果。
环保小座椅吸睛
学生们可随意坐在小座椅上,与同伴们一起阅读、游玩。这些小座椅看起来很不一般,在旁的蔡校长解释,这是以旧课本的封皮裁剪、黏贴在纸箱上而制成的座椅。
另一角摆放的座椅,也强烈展现独树一帜。趋前一看,原来是以废弃轮胎改装而成,在轮胎的悬空位置加了可爱卡通的椅垫,顿时焕然一新。
从走廊一端到尽头那里,就是借贷课本室,这一条“知识街”成功营造出内容丰富的特色。
学生人数逐年少
谈及目前所面对的挑战,他认为,石隆门中公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减是需要克服的挑战,最近5年,该校学生人数从353人减至316人。
“过去的学生人数达500多人,后来逐渐减少至目前的300多人,相信这是因为华裔人口减少或人口外迁所致。”
目前每班学生人数有20多人,课室充足,如今也落实兴建多用途活动中心,一旦落成将可提供更宽敞空间及新颖设备,而每个班级也将采用电子教学。
学前教育设备优
他说,该校自2015年开办学前教育班,目前该班共有25名幼儿,明年将开办两班,希望透过学前教育班可增加及稳定学生来源。
“我们常笑言,我校的学前教育班是公寓,因为设备完善,有冷气设备,有客厅、厨房、厕所。”
他透露,未来也将增设更多课外活动项目,让石隆门中公的教学更多元化。
“在礼堂落实后,我们计划开办羽球班,希望可以带动地区上的羽坛发展,目前所备有的课外活动项目有二十四节令鼓、铜乐队、舞蹈等。”
争取扩充校地
此外,该校面对校地空间饱和问题。“目前校地占了一英亩,在建设多用途活动中心后,校地已达饱和,所以向州政府争取校地。”他表示,该校拥有两栋三层楼课室、电脑室、科学室、会议室、办公室,以及临时性的食堂,但缺乏牙科室。
蔡校长也强调,老师们都是充满活力、爱心的一群,他们不采用体罚,而是不断给予鼓励,赏识学生。
“寓教于乐,乐中求学,学中益智”,相信这正是这位年轻有魄力的校长,以及他的团队所秉持的教学模式,石隆门中公因而熠熠生辉,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快乐园地。
报导: 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