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世界,萬物瞬息萬變,世間萬物,都有停止的一刻。人生在世,多少的悲歡離合。該分離的時候就分離;該歡聚時就歡聚。
《豆苗》在1994年1月5日開始出版,這25年來陪伴多少少年人成長,如今宣布走到這裡,停下腳步了。 為了適應數碼時代的發展趨勢,滿足人們新的閱讀習慣要求,《豆苗》將以新姿態推出電子版,呈現新氣象。
肯定的是,《豆苗》已成為眾多小朋友生命里不可磨滅的印記和回憶。也許就如人世間的其他事物一樣,一份刊物亦總有其停止的一刻,最重要的還是精神仍在,來延續那心中不滅的火。
過去那些時光,足以讓你回味、品析、珍惜,那是如此美好,彷彿粒粒珍寶,我們要小心翼翼的埋在心底,鎖在記憶里。現在的我們在集體中成長,現在的我們在集體中磨礪,我們脫下厚厚的繭,換上了美麗的外衣。

過去,有我們美好的回憶;未來,會有更多未知的探索。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開拓少年人生活空間的重任,為更多少年人提供更廣闊的飛翔空間。
豆苗陪伴我成長
~陳劉思宥 :閱讀《豆苗》比起玩手機遊戲更有趣

陳劉思宥是在四年級時在哥哥耳濡目染下開始閱讀《豆苗》。當時她被《豆苗》里的內容深深吸引住,自此愛不釋手。
“我最愛看星座內容,玩數獨遊戲,還有努力吸收科學常識,《豆苗》里的習題也有用心地做。”思宥繼續滔滔不絕地說,“我也喜歡在《豆苗》里尋找自己的同學或朋友的蹤影,看看他們是否有出現在《豆苗》報導里。”
對她而言,閱讀《豆苗》比起玩手機遊戲更有趣,更值得期待。“手機遊戲其實很無聊的,玩久就膩了,我一些同學也有同感,覺得沒有新意。還是讀物像漫畫、小說,更值得追捧。”
~官語恩: 星座內容很准

畢竟是小女孩,官語恩非常喜歡閱讀《豆苗》里的星座部分,而且從四年級開始至今六年級了,依然是《豆苗》的“粉絲”。她在去年還代表古晉中華小學第三校參加《豆苗》常識比賽。
“我喜歡讀星座內容,我認為準確度高達99%,因為都是在說我的優點。”她調皮好玩的說。語恩一般是在每周一放學後迫不急待回家翻看《豆苗》,也會用功做完裡頭的習題。
~官茹恩 : 最愛寓言故事

小六生官茹恩說自己三年級時開始閱讀《豆苗》,那時看到哥哥讀得津津有味,她也在一旁跟隨。
她說,最喜歡《豆苗》最後第二頁的寓言故事部分,覺得很有道理,也喜歡翻閱校園天地部分,原來別人的校園景觀都很有特色。當然,她最喜歡閱讀“哈哈一刻”笑話部分,常常讓她捧腹大笑。
現今社會,手機遊戲奪走了大部分小朋友的心,但茹恩卻並不這麼認為。“手機遊戲玩久了很無聊的,其實小孩應該多看沒有動畫的東西,像刊物、報紙、圖書等,因為這樣才能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朱鏈福:科學及華文水平提升

今年就讀六年級的朱鏈福是從五年級開始閱讀《豆苗》周刊,也在那個時候開始參加《豆苗》常識比賽。他最喜歡翻閱裡頭的常識,尤其科學常識方面。
“我有發現到自己在養成閱讀《豆苗》習慣後,科學及華文水平有所提升。”鏈福每個星期都很期待《豆苗》的刊登,並用心翻閱裡頭的新內容。
~林宥媗 : 封面故事吸引人

林宥媗起初是在同班好朋友陳劉思宥的影響下,養成閱讀《豆苗》的習慣。
“我常被《豆苗》封面故事所吸引,喜歡它的彩色排版設計,看了很舒服,然后里頭的成語故事也讓我獲益良多。”宥媗也說,平時考試壓力大,《豆苗》里的笑話故事正好讓我們可以放鬆下來。
~蔡子健 : 豆苗陪伴我成長

蔡子健說,自己在二年級時常陪伴二姐閱讀《豆苗》,當時雖然看不懂,但已經被《豆苗》的圖畫及色彩所吸引。
如今子健六年級了,他依然喜歡閱讀《豆苗》,每當看到毛茸茸的動物介紹,他一定用心讀完整篇文章,還有“哈哈一刻”笑話,也令他放鬆心情。
雖然手機、電腦遊戲等不斷推陳出新,非常吸睛,但對子健而言,《豆苗》是陪伴他成長,一份意義非凡的刊物。
~陳偉涵 : 經常重複閱讀常識

陳偉涵笑言,自己是在哥哥姐姐鼓勵下從四年級開始就閱讀《豆苗》這份刊物。
“當時,我的哥哥姐姐都是《豆苗》常識比賽的學校代表,我現在知道他們鼓勵我多讀,是要體會他們的苦了,因為我如今也是學校代表之一。”
他最喜歡《豆苗》里的“哈哈一刻”笑話、動物知識、科學常識,而且經常會重複閱讀。
他還希望《小樂園》可以重新出版。“我有收集一系列的《小樂園》,唉呀很可愛,很可惜沒有機會再追看下去了。”

報道 : 楊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