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手札 / 【東寫西讀】閱讀是一條長河

【東寫西讀】閱讀是一條長河

近讀了一本90後女生寫的旅遊書籍, 讀完之後心裡有些氣憤,認為自己花了錢買了不值得的書本,和彼得沃爾本的書相比,這本旅遊書不僅貴了,還提供不了什麼知識。那書房與夥伴說起這事,他提醒,不是每個人在旅途上追求的是內在的領悟和旅行的深度,大部分人都是去走走看看。作者敢於冒險的精神還是值得贊的。他說的沒錯,是那書房有所期待,心裡第六感明明已經提醒,說這書不適合那書房,但見網絡上的讀者評語不斷給贊,心想也許自己對90後有偏見,也許此人不同。於是還是下單購買。是自己的有所求,造成一場失望。

書房心裡那把聲音也在為作者話,那書房二十來歲時的旅行難道不是這樣的嗎?那個年紀的小女生讀的是吳慶康好笑好玩的遊記,那時何曾嫌棄過吳作家沒深度?想一想《神經俠侶》裡頭寫了什麼?不外是吃喝玩樂,到過哪裡,怎麼去到,那些發騷(燒)的輕狂,吳作家哪有對着過程做生命的思考,頂多就是在彩頁上加一些有點想法的文字。那時那書房看得津津有味,一本書看了至少七八遍,至今整套書還收藏着,捨不得讓出去。


重新給自己建立思想,告訴自己:不是書本不值得,不是作者不夠好,是年齡與心境有了變化和成長,是九零後作家的文字和思想不對胃口。只是這樣而已,這是正常的。我想到之前接觸過的一名90後女店長,談話中顯露出她的傲慢,以為自己透徹得不得了,對世界看得很多,知道很多,那書房發現她對本地市場產品並不知道,沒有說穿,只是告知她那書房嘗過,她志氣高昂地不信。那天採訪結束,我在手記上寫着:“誰的20來歲不是這樣,我看到的只是過去的我,也許十年後她想起今天的自己,也會發現自己年少無知、自大自慢”。我在車裡收拾採訪工具,莞爾一笑。

那書房已經過了閱讀長河的可口,如今在往中游去,淺白不再是我的需要和追求。那麼吳慶康的書書否該送出了?再留些日子吧,不適合我的,可能適合身邊的人。其實何止是吳慶康呢,那書房連亦舒也開始放下了。

圖/文:那書房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