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訊視界 / 一堂本土民族植物課(上)不一樣的超市 三餐日需林中取

一堂本土民族植物課(上)不一樣的超市 三餐日需林中取

植物對你而言是什麼?是休閑愛好?食物?美化家居的材料?收入的來源?還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人們身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世,從表面上看起來,與各種先進現代科技的關係越來越親近,與各種植物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因而難以體會到,植物在人類悠長的文化歷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但是對於居住在內陸地區的本土古老少數民族而言,植物至今依然是他們生活的一大部分,每一天從睡醒張開眼到晚上躺下休息,植物無所不在地充滿在日升日落間的每一個空隙里,少數民族長年與當地自然資源交融,發展出獨特植物文化,對於他們,植物是一則故事,一個表徵,一種生活經驗,也是文化智慧。

荒野雨林學校負責人黃齡慧由於工作關係,近六年來不斷走訪內陸鄉村,除了觀察與記錄熱帶雨林物種,為保育計劃努力之外,也頻密與本南族人和加拉畢族人接觸,從族人的真實生活現場,上了一堂堂的民族植物課。她由衷地佩服這兩族人傳統的生活智慧與文化,有什麼缺少的或是需要的,他們就動身往森林裡去,找解決事情的資源。對族人來說,森林就是他們的超級市場,裡頭什麼都有。今天我們就透過她的分享,一起來認識一下本土的民族植物學,見識見識他們就地取材和巧善使用資源的方式。

民族背景:

加拉畢族和本南族是砂拉越的古老少數民族,加拉畢族傳統上主要居住在北砂巴南河和林夢河上游的內陸加拉畢高原地帶,以水稻農耕和採集森林資源為生,現今,大部份加拉畢族都已移居都市;而本南族原本是遊獵民族,過去一直游居在砂拉越中北部中低海拔森林裡,靠打獵和採集森林植物獲取食物來源,不過,隨着時代的變遷、森林的開發與地方和道路的發展及建設等種種因素,現今的本南族大部份已經在村落里定居下來,也漸漸地被現代化的生活而影響,定居的本南族人,靠着半遊獵和與比鄰而居的其他內陸民族交易來維持生活和獲取金錢。

●關鍵字:食物、竹芋葉、飯包、便當

在都市中的打工族每天都需要外帶餐飲或便當來補充體力,入山工作的加拉畢人也是,當他們需要花長時間在森林裡採集資源,或是進行長時間的步行到另一個村時,他們會帶着‘便當’出門。所謂便當並不是什麼兩菜一肉裝置在精美便當盒裡的,而是將煮熟的白飯用竹芋葉包裹成‘飯包’。

加拉畢老奶奶將煮熟的米飯用竹芋葉包裹成飯包,讓荒野雨林學校團員帶在路上吃。

傳統包飯的方式是將熱騰騰的飯壓成泥,直接在飯還熱燙的時候就包進葉子里,這樣就可以將葉包里的空氣都擠出去,葉子就好像一個半真空的保鮮包,這樣的包飯隔天吃都還不會壞。葉子的香氣會透過熱氣融入飯糰里,因此即使沒有餡料和配菜,僅是吃飯糰也很美味。竹芋葉不但防水,而且雙手捧着就可以吃,完全不需要餐具,飯吃完之後,葉子隨處一丟,它會自動分解成養分回到土壤里,不會造成垃圾問題。

●關鍵字:食物、烤魚、棕櫚葉、棕葉繩

河魚和野生動物是住在內陸地區的民族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捕到河魚後,加拉畢人習慣烤來吃,他們在生鮮河魚上撒一點鹽巴,將魚用一種刺軸棕櫚葉包裹,再用自製的棕葉繩綁好,然後放到火堆上燒烤,這樣可以避免魚肉直接受熱,也可以使魚肉受熱均勻,最大程度保留鮮味,也把鮮嫩的肉質給保持住。

加拉畢族用棕葉烤魚。

●關鍵字:食物、耕作、菜乾

每到稻田休耕時,加拉畢族會在田裡撒滿一種十字花科植物(類似油菜花)的種子,經過四十幾天後,稻田就開滿黃色小花。農民最主要是把這種植物用來做綠肥,在繁花開盡後,植物隨着整地犁到田裡面,成為農作物的養分。不過,加拉畢族不止將它用作綠肥,還會把這植物的葉子留起來晒成菜乾,將之保存為食物。日後,煮粥時,把菜乾加入粥里做配菜,這樣便是簡單的一餐。

加拉畢族收割黃菜後,將菜葉晒成菜乾,用於煮粥。

●關鍵字:食物、野果、野菜

黃氏帶着團員走訪熱帶雨林,總是大包小包,將預備好的白米、餅乾、雜糧、日用品等託付於當挑夫的本南人,若是平時,族人入山是沒有行李的束縛,也不擔心金錢的,他們隨遇而安,撿食果子來充饑,悠閑地享受山間樂趣。有手有腳有一刀在身,他們不怕路上沒食物。團隊一路走了數個小時,挑夫時不時將串串野果分給大家。熱帶野果果肉厚而多汁,而且大多數味道酸甜,吃了不但飽腹,能補充糖分和水份,也能給人提神。除了野果,挑夫邊走也邊採集野菜,準備給團員的晚餐加菜。

本南人從森林裡採集香蕉芯和竹筍煮成食物。
Doray pait是加拉畢人愛吃的一種野菜。
本南人在山裡採收西谷棕櫚,這種棕櫚所製成的粉末能煮成西谷糊,那是本南人主要的澱粉食物來源。此外,棲居在西谷棕櫚中象鼻蟲也是族人的美味佳肴。
野果。

●關鍵字:廚房、木柴、廚具

木柴對加拉畢人和本南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火可以將食物煮熟,可以將水燒開,可以用來製造工具,也可以用來取暖。然而,並非每種植物都能用來當柴燒,族人知道哪些植物是較好的燃燒材料,好的木柴即便是剛剛才從森林中收集到還帶點潮濕,也能一點即燃,比如某些山毛櫸(Takaled, Telaled palan)和木屬植物(kayeu Jemura)。族人從森林裡收集木柴後,會用巴冷刀或斧頭將它們砍成小段,然後置在太陽底下晒乾或是置於火爐上烘乾,留着以後使用。

除了木柴之外,達瑪(Damar)樹脂也是極好的燃料,樹脂外型像碎石,有些是從植物外皮上採得,有些是以類似割橡膠的方式採集,還有一些是從地底下獲取。然而,相較於木柴,樹脂更加難獲取,因為會產生樹脂的樹越來稀少,因此對族人來說,樹脂是很珍貴的燃料。

加拉畢人的傳統廚房。架子左邊掛着的是稻桿掃把(Apoh rongoh pade)是農作的衍生物,加拉畢族以稻米為主食,他們開墾樹林耕種一年兩期的旱稻,每次稻田收割他們會將剩下的稻桿和稻草,用繩子捆綁起來,製成掃把。
挑夫在營地烹煮西谷糊,烹煮過程中所使用的木柴、筷子和勺子皆取自植物。

●關鍵字:燃料、樹脂、木柴

木柴對加拉畢人和本南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火可以將食物煮熟,可以將水燒開,可以用來製造工具,也可以用來取暖。然而,並非每種植物都能用來當柴燒,族人知道哪些植物是較好的燃燒材料,好的木柴即便是剛剛才從森林中收集到還帶點潮濕,也能一點即燃,比如某些山毛櫸(Takaled, Telaled palan)和木屬植物(kayeu Jemura)。族人從森林裡收集木柴後,會用巴冷刀或斧頭將它們砍成小段,然後置在太陽底下晒乾或是置於火爐上烘乾,留着以後使用。

樹榦表層像腫瘤的疙瘩就是樹脂。
生火用的樹脂。

除了木柴之外,達瑪(Damar)樹脂也是極好的燃料,樹脂外型像碎石,有些是從植物外皮上採得,有些是以類似割橡膠的方式採集,還有一些是從地底下獲取。然而,相較於木柴,樹脂更加難獲取,因為會產生樹脂的樹越來稀少,因此對族人來說,樹脂是很珍貴的燃料。

報道:戴舒婷
圖片:黃齡慧、容碧霞、沈競辰

Check Also

我們與經濟的距離(五)老木生機延續物命

在永續建築中,木材是極受推薦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