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的十月是乳癌醒覺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數據,每年約有138萬乳腺癌新發病例,以及45萬8000例死亡。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
馬來西亞的女性平均每20人就有1人罹患乳癌,其中華裔和印裔每16人就有1人確診,巫裔則是每28人有1人確診。這也意味着 “乳癌” 已經成為最常見的疾病,即使是男性亦有1%的幾率患上乳癌,無論男女都無法置身事外,因此人人都要提高警惕,時時自我檢查。
這一期的“空中醫生”,Tea FM Addy邀請腫瘤及癌症放射治療專科醫生林曄霓來跟我們聊聊有關乳腺癌的治療與預防。

本期醫生簡介
姓名:林曄霓 Dr.Lim Yueh Ni
▋MBBS, AIMST UNIVERSITY
▋MASTER IN CLINICAL ONCOLOGY, UNIVERSITY MALAYA
▋目前任職於砂拉越中央醫院腫瘤及癌症放射治療專科醫生
1)什麼是乳腺癌?乳腺癌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乳腺癌發生在乳腺細胞里的癌症,Breast Cancer。Cancer的意思在拉丁文叫螃蟹。螃蟹有鉗子會破壞周邊組織的細胞,發生在乳房裡,所以叫乳腺癌。
乳腺癌分為幾個階段呢?從0期DCIS,原位癌細胞,然後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到第四期擴散,總共五個階段。
最開始時,癌細胞生長局限於導管或小葉里(“原位”),通常不會出現癥狀,擴散(轉移)的可能性極小。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原位(0期)癌細胞可能會逐漸發展並侵襲周圍的乳腺組織(侵襲性乳腺癌),然後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特定區域性轉移)或體內的其他器官(遠處轉移)。如果一個女人死於乳腺癌,那是因為出現了廣泛的轉移。
2)哪些人患上乳腺癌的風險比較高?
當然第一個是女性,乳癌99%是女性,少過1%是男性。男性也會患上乳腺癌。乳癌發生的年齡大約在40歲以上,40歲以下佔大約10%。
再來就是肥胖或有乳腺癌家族史,帶有BRCA1、BRCA2和PALB-2基因的人患上乳腺癌幾率會比較高。絕經後有使用荷爾蒙來做激素治療,這種女性患乳癌風險也比較高。
比較遲生育、完全沒有餵過母奶、很早就來月經的女性,煙草、酒精、輻射都影響到患乳癌的風險。環境不大可能影響患上乳癌,但如果病人曾經患過別種癌症,在胸腔做過放射性治療,5至10年後得到第二個癌症,乳癌的幾率會比其他人高。
3)如何自我檢測與觀察?
一般來說,乳腺癌的癥狀包括:
● 乳房或腋下淋巴結出現腫塊或增厚;
● 乳房大小、形狀或外觀出現變化;
● 皮膚出現凹陷、發紅、蝕損斑或其他變化;
● 乳頭外觀出現變化或乳頭周圍皮膚(乳暈)出現變化;
● 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

通常檢查是在月經前一個星期摸看,但自我檢查並不能找出非常早期的原位癌。所以可以的話還是要去做乳房X光(mammogram)或超聲波(ultra sound)檢測。根據衛生局建議,超過40歲以上、有家族遺傳乳癌的家人患癌年齡的早十年前開始就做乳房X光檢查,這樣就可以早發現原位癌。
建議40歲以上的女性每兩年做一次檢查。家裡有遺傳史的要更早開始。40歲以下的女性,如果家族姐妹、父母或父母姐妹有超過一位患有乳腺癌、卵巢癌、子宮癌或大腸癌一系列的癌症的話,就有可能有患上風險的基因。這種情況,就需要在患者患癌年齡的十年前就做檢查。
4)乳腺癌的治療方式?有些人很在意一定要切除嗎?
切除腫瘤是一定要的。如果是早期的癌症,不一定要切除整個乳房。如果已經是晚期,第四期有轉移的話,不一定建議需要切除。現在切除的方式越來越先進,還有乳房重建的方式也有很多。而且現在也有很多受訓專做乳腺癌乳房手術的醫生,醫生會做乳房重建的手術,就算需要切除全乳房的情況下也可以做義乳,保持有乳房的美感。
所以,不要擔心因為要切除乳房而不接受治療。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把問題嚴重化。因為腫瘤可能本來小小不嚴重,拖得半年一年後腫瘤變大了就需要切除整個乳房,那就很可惜了。
5)除了切除,還有什麼後續的治療嗎?
乳腺癌是早期就會開始轉移的,小小的乳癌細胞跑到其他地方潛伏在那,屬於全身性疾病模式(systemic diseases pattern)的癌症。除了0期的DCIS/LCIS乳腺癌或還沒有轉移的癌症不需要做後續治療之外,其他的都需要做後續治療。要不然,複發的其他器官,變成第四期的幾率會大大的提升。
目前的後續治療,原本是切除後才做的化療和標靶治療,現在已經轉換成在動手術前就開始做了。這種治療也看幾個因素:癌症腫瘤的大小、屬於第幾期、有沒有HER2、ER、PR在腫瘤細胞上,這些都用來評估決定用什麼藥物,是切除前就做化療和標靶治療,或是切除之後才進行化療。
治療的概念就像一棵樹,如果我們把樹砍掉,把根挖掉,我們是看不到那棵樹。但我們知道小小的樹根和種子還有在的話,可能幾個月後會發現到又長出來小小的,然後種子被吹到旁邊,過些日子,種子又長出另一棵樹苗。所以,除了切除還要做系統性的治療,需要放葯,確保種子都被消除。
如果我們好好治療,早期乳癌(第一到第三期的乳癌)的長期存活率是相當好的。
6)除了身體上的治療,乳腺癌患者的心理也不容忽視。心理方面建議如何去調適?
這是無可避免,人都會害怕,都會在開始階段埋怨為什麼是我,甚至逃避不要看醫生,不要去面對問題。這些可以說是正常的情況。
如果人們知道更多正面的資訊,就不會這麼害怕。綜合所有的癌症,每三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有機會碰上癌症。
有很多病人一開始是很害怕,但經過治療病情得到控制或根治之後,會看到他們在換位思考,以感恩心面對病情, 開啟了第二次生命。
患者的家人或朋友在治療期間也不要給患者太大的壓力,包括在飲食和睡眠方面。同時家人也不要對治療過程進展緩慢而太自責於自己照顧不周到,形成很大壓力。
如果患者很鬱郁,對人生失去希望,走不出一個方向,進入惡性循環中,對身邊的人、事物完全提不起興趣,甚至連平時愛吃的東西都不吃,對這個世界完全沒有留戀的話,這種情況就需要尋找心理醫生。
7)對於疾病當然是預防勝於治療,對於預防方面,有什麼要分享的嗎?
在預防方面,首先就是做乳房X光和超聲波掃描,儘早在0期就診斷出癌細胞和切除,這樣就不用做後續治療。
第二就是在生活習慣方面預防,控制體重、避免酗酒、抽煙等。
後語:
乳癌已不是絕症,是一種慢性病。就算到第四期,存活率也越來越長,平均存活率是兩年以上,活到8年、10年的都有,所以不要害怕就醫。
現在初診時第四期乳癌有所減少,是個很好的現象,最好是在0期時就診斷並作治療。
文字記錄:小萳
資訊出處:Tea FM
首播:周五上午九時
重播:周日上午九時
官網:teafm.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