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對於生活上的一些小細節特別在意,比如讀書的校服,一定要把白襯衫兩邊的袖子熨燙的平直,長久下來,袖子兩邊都幾乎成了鋒利的刀子!還有,其他女生穿白背心,我偏偏選一件白T恤墊底,T恤的袖子大小一定要和襯衫的袖子剛剛好重疊,兩者不能有所偏差。若稍微有點不妥,那天的心情就會大受影響,那種無奈沮喪的感覺,至今想起來依然如新。

即便我不願意承認,但一些似乎無關緊要之事卻常常讓那種感覺重新浮現。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比如地板上的毛髮、答應過對方的事情出了紕漏,甚至他人的一些無心之言,好比“你怎麼可以這樣?”、“為什麼你不會?”等,都會在腦海里揮之不去。面對更大的挫敗,即使一開始就知道這個目標不易得逞,也會讓人一蹶不振。
所以,總有人愛調侃說“你就是典型的處女座!”,愛吹毛求疵,追求完美,對自己又或他人有着不切實際的高要求,因而覺得自己或者他人永遠不夠好。可如今環顧周遭,這類完美人格已不再是處女座專屬,似乎有年輕化趨勢,並越來越常見。
追求完美,不計代價
西弗吉尼亞大學研究兒童發育和完美主義的學者凱迪拉斯穆森(Katie Rasmussen)說:“在兒童和青少年中,五人中竟有兩人是完美主義者。因此我們開始將其視為流行病和公共衛生問題進行討論。”不過,完美主義在這代人中比例增高並不意味着這代人會更加成功。相反這意味着我們正在變得更加脆弱、焦慮,甚至破壞我們的潛能。

眾所周知,在現實生活中,犯了錯承認過錯是人們成長、學習和學會為人處事不可或缺的部份,然而,完美主義者不惜任何代價避免錯誤,卻因此更難實現自己崇高的目標。因此,完美主義是通過最終的自我挫敗方式來應對世界。
而且,完美主義的缺點不僅在於它阻礙你實現最成功,最有成效的自我。完美主義傾向還與一大堆臨床心裡問題有關,如抑鬱症和焦慮症(甚至包括兒童)、自我傷害、社交焦慮症、廣場恐怖症、強迫症、暴食症、厭食症、貪食症和其它飲食失調症、創傷後抗壓障礙、慢性疲勞綜合征、失眠、強迫性囤積症、消化不良、慢性頭痛以及最可怕的英年早逝和自殺。甚至有研究表明,完美主義程度越高,遭受的心理障礙就會越多。
誰是完美主義者?
事實上,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常常被稱為“健康”完美主義的那些表現,如追求卓越,實際上並不是完美主義,他們只是態度認真而已。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那些有這類傾向的人往往在學習中會有不同的學習成果。他們認為,完美主義並不是通過努力工作或設定高目標來定義的。完美主義的關鍵定義是如何自我判斷呢?

以一位刻苦學習卻成績糟糕的學生為例。如果她告訴自己:“我很失望,但沒關係,我總體仍是不錯的。”這就很健康。但如果她這樣想:“我是一個失敗者。我不夠好。”這就是完美主義。
心理學家Bosco(1999)用以下的特徵來描述完美主義的人:
- 關注細節
- 注重規則和組織性
- 期望很高
- 外表整潔
- 害怕犯錯
- 自信不足
- 很有條理
- 決策時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
- 較難信任別人做事
他還描述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完美主義者:
★自我導向型:
1)認為他們自己和他們做的事情永遠不夠好;
2)可能在其他人眼中很成功,但自己仍感到不足;
3)過分擔憂自己犯錯;
4)通過更努力工作來隱藏自己的不足,害怕別人發現他們其實沒有能力;
5)因有焦慮、抑鬱、或缺乏自信等癥狀而尋求治療。
★他人導向型:
1)對別人的工作方式不滿;
2)認為別人不關心他們的工作表;
3)因為擔心別人做不好而寧願事事自己親力親為;
4)因為他們不享受自己的人生,覺得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並且對;
他人十分不滿,從而尋求治療和幫助。
專家也提出,完美主義者和非完美主義者“短期內遠距離觀察可能是一樣的。但是,當你長時間接近觀察他們時就會發現,認真謹慎的人會在出錯時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來應對事情。完美主義者的情緒卻大起大落,他們對壓力很敏感。”

應對方法
人生苦短,每一分每一秒盡自己所能,將每件事做到最好並沒有不對,如同印度影星阿米爾罕在電影《三個傻瓜》裡面所說“追求卓越,成功自來”,人生看似就是一段追求自我臻於完美的過程。然而現實生活中,有時別太完美反而更好,這樣的說法顛覆許多人長久以來的印象,但事實確是如此。看看以下的應對方式,或許能讓你從此對於追求完美改觀!
1)意識到完美是一種無法企及的境界,而追求完美對自己會造成傷害。永遠記得,沒有人是完美的。
2)嘗試辨識出那些導致你形成完美主義傾向的因素。一些可能的因素包括:家族史或基因遺傳、父母在你犯錯或者沒有達到他們預期時,會表現出對你的否定甚至冷漠、所在的社會環境苛求完美,或者只以個人成就為社會價值標杆、擁有混亂的童年,只能通過追求完美來獲得對人生的掌控感、曾經在把一件事做得完美時體驗到過強烈的自我滿足感等。
3)分辯完美主義者和健康的成功者之間的區別,並努力成為健康的成功者。
★完美主義者
- 設立無法達到的目標
- 因為害怕失敗而擁有動力
- 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
- 把犯錯看作個人的失敗
- 被批評時會產生自我防衛
- 只要不完美,就不滿足

★健康的成功者
- 設立的目標很高但可以達到
- 因為渴望成功而擁有動力
- 了解並接受自己的不足
- 把犯錯看成學習的機會
- 認為批評是有用的信息
- 享受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
4)根據自己過往表現和想要投入的精力為自己設立更現實的目標。然後確定你的首要和次要目標,因為人無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完美。然後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首要目標中,而以最少的精力來處理次要的目標。
5)假如你給自己設立過高的目標,那麼你最害怕的失敗恰恰就會因為無法達到這樣的目標而發生。專註地想象一下可能的後果以及你是否可以面對這樣的後果。與常人相比,一個完美主義者對不完美結果的恐懼常常是被不成比例地放大的。
6)改變你對負面或批判性反饋的看法。很多完美主義者把對自己的批評看作是人身攻擊,而不是一個學習的機會。記住,犯錯是學習過程的自然組成部分,所以不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去迴避它。
7)即使坦誠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別人還是會接受你的。如果有人因此不接受你,那麼可以考慮跟他們拉開距離,因為這顯然是一個不健康的環境。如果你過去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現在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許多人會覺得你更平易近人討人喜歡。
8)為每個作業、論文或項目建立嚴格的期限,而不是把所有的時間花在一個事情上以求完美。期限一到,就轉而去做下一件事。完美主義者的一個通病是拖延,運用這種技巧將會減少你的拖延傾向。

9)當你的表現不算完美時,學會控制你的消極自我對話。多着眼於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為錯誤糾結。
10)試着去享受過程而不是以最終結果來衡量一個任務是否成功。
11)記住,為了把事情做到近乎完美所要花費的額外精力是很不划算的。相反,如果你把那些精力投入到其他任務中會更有效率。
12)向這樣的人尋求支持與幫助:
- 非完美主義者
- 願意包容錯誤和失敗
- 對你作出的任何積極的改變給予積極反饋
- 當你的期望太高時會提醒你
綜合文︰薇恩
圖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