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家庭拼盡全力
閃耀的星兒(下)
星兒媽吁社會多鼓勵少批判
看到李啟源這些年來的成長,我們都堅定相信
母親林美玉也是如同文章里的自閉症孩童家長一樣,躺下來為孩子築橋,讓孩子從身上走到另一端,同時希望有一天社會也能為這些星星的孩子搭建更多橋樑。
說到當初讓啟源參與影片拍攝,林美玉說,馬來西亞在很多年前有一部獲獎微電影,是導演特地為自己的自閉症哥哥而拍的電影,電影名為《光》。這部微電影,啟源看了無數次,他很認真對媽媽說,他要去吉隆坡拜訪電影里的主人翁,且他希望將來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
“一次偶然的機會下,AARON和DORA老師告訴我TVS招募砂拉越人拍電影,他們躍躍欲試,我知道後就鼓勵他們,也願意提供我們家的故事讓他們改編成劇本。最關鍵的是,啟源願意出演自己。”
每晚練習演戲
在拍攝前幾個月,啟源開始在家不斷練習演戲,可是他並非按照劇本的台詞和場景去練習,而是開啟一些電影和連續劇,然後靜音,接着他就給這些影劇配音,聲音也會隨着角色改變,每晚睡前都會如此練習。
“我們看不明白他是學演戲還是學配音,但他堅持要如此做,我們就配合他。萬萬沒有想到,來到劇場,他可以完整說出對白,且本色表演得很自然。他和劇中的好朋友不因年齡差距而有隔閡,他會說很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只要旁人可以耐心聽,他就很快和他們打成一片。”
希望孩子活在當下
媽媽以平常心看待兒子演電影這件事,因為他的人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很多好玩的事可以參與和體驗,媽媽對兒子的人生不設限,活在當下最重要。
除了是母親身份,林美玉還是兒子的老師和朋友。面對正值青春期的兒子,腦海中有很多青春期的困惑和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會和媽媽分享,而媽媽樂當那個解惑的人。
放學後除了完成作業,啟源大部分時間都在畫畫、看動物視頻和動物百科全書。
在啟源的成長發展過程里,媽媽一直做到正確認識和科學對待自閉症兒童。既然是科學對待他們,那麼就要理性看待他們的問題行為。










家長一輩子的功課
所有的問題行為都是一種溝通的契機。自閉症孩子的核心障礙在社會性,社會性又是着重在語言交流和行為規範,他們偏偏缺乏表達和理解能力,所以往往行出來的和社會人士所認知的行為規範有出入,這就是為何被詮釋為行為問題。
“假如我們科學化去觀察、記錄、思考,找到他們行為背後所要表達的是什麼,一來二往,找到規律並了解他們的障礙,幫助他們怎麼表達自己,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教他們如何融入這個世界,這是所有自閉症家長一輩子要學習的功課。”
多鼓勵少批判
最後,讓林美玉呼籲社會對自閉症兒童的關注,她說,其實最恰如其分的關注是,用鼓勵的眼光去鼓勵這些自閉症家庭,不要批判他們的教育方式,畢竟只有當事人才冷暖自知。
“這些孩子需要平台和機會展現才能,還有平等的入學機會。我們非常了解自閉症孩子一些情緒和行為會給旁人帶來不方便或不舒適,當他們的父母焦頭爛額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社會人士多一份理解,不要落井下石,孩子哪怕只是簡單上廁所和吃飯都是父母花了多少時間和淚水換來的。”
她呼籲,如果想要了解自閉症孩子,可以去成為自願者,和他們相處幾個小時,從中感受到他們的核心問題,明白他們也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僅僅是一個孩子,也需要父母等待開花結果的一天。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