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肝”在偷偷替你扛事!(下)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周雪燕

肝臟是永不衰竭的器官?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肝臟是唯一具有自我再生能力的器官,但其承受能力仍有極限。
周雪燕說明:“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導致肝臟疾病的主要原因。一些常見的主要因素包括過量飲酒,高飽和脂肪、高糖、高度加工食品的飲食,與飲食和缺乏運動相關的肥胖,以及某些藥物、保健品和傳統草藥的影響。”

肝臟疾病變階段

肝臟疾病早期不會有特別明顯癥狀,隨著病情惡化,明顯癥狀才會陸續出現。
“脂肪肝是肝病初期階段,通常沒有癥狀,唯有通過掃描才能發現肝臟中的脂肪堆積。”
她透露,脂肪肝後續會發展為炎症和瘢痕形成,此時你可能會出現間歇性疲勞和腹痛。若不及時干預,肝臟持續自我修復會導致瘢痕組織堆積,最終進展至肝纖維化。
“這個階段的肝功能已經受損,會出現肝區疼痛、腹水等更嚴重癥狀。”
下一個階段就是肝硬化,此時肝臟和血管的損傷已不可逆。
她還說,“肝硬化患者會出現黃疸癥狀,更容易淤青或出血。隨著肝功能持續惡化,甚至可能吐血並出現意識模糊或虛弱。最終受損細胞可能癌變導致肝癌,或進展為肝衰竭。”

低調的健康守護者

由於肝損傷的根源在於不良生活習慣,逆轉肝臟健康的關鍵在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她建議大家注意飲食,多攝入橄欖油、牛油果、富含脂肪的魚類、種子和堅果等來源的優質脂肪;適量攝入鹽和糖;減少加工食品、飽和脂肪以及酒精等物質的攝入。
保持運動與健康體重,這對促進整體健康有益,超重者減重5%至10%即可逆轉脂肪肝。最後是確保睡眠充足,因為肝臟在我們休息時最活躍運作。
養肝護肝雖重要,她也提醒人們慎用保健品和傳統藥物,這些都可能會影響肝功能,並建議人們每年進行肝臟健康篩查以便能夠早期干預。

整理:章欣嵐
圖源: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