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長期在媒體工作,已經不知不覺把社交媒體和資訊獲取等事情當成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從來沒有認真思考社交媒體弊端到底多嚴重。因為做“內容”的人就很容易被流量蒙蔽了眼睛,然後產生一種“give and take”的心態,把弊端忽略掉,目標就只有做出來的東西,po出來的文章要很多人喜歡。

根據最近的研究,使用社交媒體的人越多,他們體驗到的負面情緒就越多。因為這些負面情緒和抑鬱癥狀來自於“比較”的增加以及因在社交媒體上花費更多時間而導致缺乏社交互動所致。以前因為我個人神經比較大條,從來也不會去因為看了愛炫的PO文而羨慕自憐,也因為人際基礎還可以,所以更不會因為花很多時間在社媒上而沒有正常的社交。
但最近因為大數據演算法讓我看到一些人的帳號和PO文,讓我突然覺得網路世界真的好可怕。因為原本不是這回事的說得道理都是他的、虛偽的人在展示他異於日常的好人格,突然讓我看了覺得噁心,就那麼一秒我當頭棒喝,我們在長期的“視覺麻痹”之下,已經疲乏到自己失去什麼都不知道了,分辨能力也下降了。
說到社交媒體,它容易展示你想要讓人知道的角色,比如有人選擇發布華麗的度假照片或關於新寶寶的帖子,或者那些文不對圖雜亂無章的東西。然後,人類因為看到好的東西就會產生一種社會比較心理,從而令自己覺得“不幸福”,別人都過得比自己強多了。
在網上看到有一項研究發現,最常使用Facebook的參與者的自尊特質較差,這意味着當我們看到我們認為比自己更好的人的生活時,我們的自尊心就會下降。如果你還不清楚為什麼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有害,不如你試試看一個星期完全不要接觸任何社交媒體,不要瀏覽任何平台,試試好好簡單生活,或許回頭你就能有所領悟了。
最近在思考,如果我不在媒體了,我會做些什麼呢?我們都可以不再需要從社媒獲得信息和互動了嗎?還是社會如此,我們能逃過嗎?你覺得呢?
《伶聽世界》Amelyn(Tea FM 節目總監)
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amelynbongb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