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孩子相處,或是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夠親近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還能夠通過孩子的話語,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靈,從而找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事物,幫助孩子發展。如果父母並沒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習慣,那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將會越來越疏遠,這是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溝通其實並不是單純的陪孩子聊天這麼簡單。在溝通時,其實擁有一些不可以做的禁忌行為。大部分父母在無意識當中犯了這些禁忌,所以導致和孩子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
但是,如果父母了解了這些禁忌的話,父母可以避免犯錯,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和溝通變得更加順暢。
舉個例子,當孩子進入到青少年時期時,他們會經歷一個叛逆期。那麼,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往往就是最難和父母進行良好溝通和互動的時候了。父母與其擔心到時候該怎麼辦,倒不如先學會這一方面的知識,然後避免這個情況的發生。

今天的這篇文章,將會讓父母們了解,與孩子溝通時,禁忌通常會在什麼情況下發生,怎麼去避免?若已犯了這些禁忌,父母應如何修補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在了解這些禁忌之後,父母可以時刻提醒自己,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當中盡量不要再犯,讓親子關係能夠越來越好。
四大群體
如何正確的與孩子溝通,這一個知識和技巧掌握過後,其實對四大群體有很大的幫助和益處。
首先,第一個群體就是——已經擁有正處於青少年時期孩子的父母。
如果這一類型的父母,你已經發現你和孩子的關係因不正確的溝通而變得疏遠,你可以在看完這一篇文章後,想一想自己和孩子的相處過程當中,有沒有犯了這一些錯誤。
第二個群體就是——孩子還在小學,和小孩的感情還不錯的這一類父母。
這些孩子已經逐漸的邁入青少年,也很快就會經歷叛逆期,所以這一類型的父母可以先學會相關知識,防止自己和孩子的感情在無意識中被默默惡化。
第三個群體就是——孩子還是0-6歲的嬰幼兒,孩子很聽話也和父母的感情很要好的父母。

這一類的父母需要和孩子的感情進行保溫,不能讓感情因為犯了溝通禁忌而冷淡下來,也勿因不良的溝通讓彼此關係變得緊張拉鋸。
最後一個群體就是——尚未成家的群體。
為什麼還沒結婚也還沒有小孩的群體需要了解這一方面知識?這是因為,當了解這方面知識後,在尋找對象時,可以在談話當中去了解對方會否做出這些行為,從而在日後有更合適和默契的教育觀念。不僅如此,也可以提前為未來計劃,告知對方日後不應犯下這些錯誤。
無論是什麼年齡層的孩子,什麼類型的父母,了解這方面知識都顯得重要。其實,父母應該先學了育兒的知識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而不是當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時,才一昧的責罵孩子,然後才想着找辦法解決,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遲了。
禁忌一:不合適的語氣
首先,先分享一則小故事。
媽媽A和媽媽B是鄰居,兩人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天傍晚,媽媽A帶着孩子在公園散步,他和孩子之間有說有笑,感情非常要好。媽媽B恰巧也在公園散步,他看見媽媽A和他的孩子如此和諧的互動後,感到非常羨慕,因為自己和孩子的溝通和互動不太良好,經常聊了幾句後就會發生爭執或冷戰。於是媽媽B就問媽媽A:“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如何讓孩子和你的關係這麼好的?”。

媽媽A回答道:“其實我有時候會看到你和孩子說話時,語氣不是太好,你也經常沒聽孩子把話說完就先入為主了。其實這些都會傷害孩子的。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家裡沒有什麼地位,自己說了也等於沒說,反正都是大人們為他做的決定,自己也沒有權力可以說話反駁或拒絕。於是孩子就越來越沉默,覺得自己乾脆就不要說話了,因為說了過後大多數也會和大人吵架。倒不如大人說一句我才回答,這樣比較安全。”媽媽A說完後,媽媽B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如此大影響。
其實不難發現,現在的青少年很多時候都會選擇大人問一句他才答一句,又或者是直接不說話,點個頭就算是回答了。青少年也很少會主動開口和大人說話,聊心事。這是因為,不良的溝通方式讓青少年覺得自己說話會引起爭執,那麼倒不如自己不說話,和大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會比較安全。
所以,在溝通的時候,父母的語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情和溝通的慾望。在和孩子溝通之間,父母不如先放鬆心情,等到自己能和孩子心平氣和溝通時,才把溝通進行下去。
禁忌二:開場白
和孩子溝通時的開場白,合適的語氣也非常重要。
大部分父母回到家後,見到孩子的開場白就是:“你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今天的功課完成了嗎?”,“溫習功課了嗎?”,“為什麼我每次回家你都在看手機?”。

看一看,這是不是你每一次回家後和孩子溝通的開場白呢?如果是的話,你會發現你和孩子的對話很快就會結束,孩子不會想繼續和你溝通。所以千萬別把這幾句話當作你和孩子溝通的開場白。
再分享一則小故事。
有一對夫婦經常在外國忙工作,很少機會見到孩子,於是他們便把孩子託付給奶奶照顧。每一天下班回家,媽媽都會和孩子通電話。每一次,當孩子接起電話之後,媽媽就會問孩子:“你吃飯了嗎?”,“你今天在學校乖嗎?”,“你做完功課了嗎?”。孩子都很敷衍的回答。然後再當媽媽問多幾句之後,孩子就會把媽媽的電話交給奶奶,不和媽媽繼續聊下去了。媽媽就會很傷心,明明自己只是想了解孩子的近況,想關心孩子,為什麼孩子不想和自己溝通呢?
其實,這位媽媽所犯的,就是開場白的禁忌了。這位媽媽的問題都是很表面的,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在檢查自己有沒有完成任務的感覺,孩子並不能感覺到你這是在關心他,甚至覺得厭煩,覺得和媽媽溝通只是關心我有沒有完成責任,一直在管我。
那麼,什麼是合適的開場白?怎樣的開場白才能讓孩子有想繼續溝通的慾望呢?
分享情感話題
其實,從情感這一方面來做開場白,會讓孩子更有分享欲和聊下去的慾望。與其一直問孩子完成作業了嗎?又或是問孩子溫習功課了嗎?父母倒不如換個焦點,從孩子今天發生的事情去問,父母可以問:“你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想要和媽媽分享嗎?”,或“你今天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嗎?”
如果你和孩子之前的關係已經疏遠了,之前的溝通方式是錯誤的,那麼在你一開始轉變溝通方式的時候,孩子很有可能是很敷衍的在回答你。因為他會覺得很奇怪,怎麼今天的父母問我這些問題,他並不想回答太多,因為他會害怕這是一個陷阱而開始警惕。但是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氣餒,你可以持續一段時間,用情感方面的開場白去和孩子溝通。當孩子習慣了之後,就會慢慢的願意分享了。
如果孩子還是不太願意分享的話,父母可以先從自己開始分享,向孩子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會慢慢轉變的。
新的一年裡,你如何與孩子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呢?羅苡玲博士提出親子齊建以下5大新年文化。

- 與孩子建立良好平等的溝通
- 與孩子規劃有質量的陪伴時間
- 與孩子專註正面的事情
- 與孩子一起遠離電子影響
- 與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文章授權:【科藝育兒研發專家,教育心理學羅苡玲博士】
楊麗華/整理
圖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