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手札 / 保羅的人性化醫療

保羅的人性化醫療

“我怕我正在變成托爾斯泰筆下的樣板醫師,只顧空虛的表面形式,專註於疾病的例行治療,卻整個錯失更遠大的人的重要性。”——保羅‧卡拉尼提《當呼吸化為空氣》

我想,這是所有的醫護人員該讀的一本書,也是所有的人,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真正死亡和生命,你可以看的一本書。它並不難讀,裡頭的文字比起病床上的人生和生命,更容易咀嚼。我一頁翻過一頁,越來越覺得,如果保羅沒有死,他應該會是一個懂得和病人“在一起”的醫生。每晚我猶豫着要不要拿起這書,保羅用很輕的文字寫很重的人生,書裡頭有很多很有意義的領悟,那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換來的,那些話那麼貼近病床上和病床邊的人的經歷感受,總會回蕩於心,使我一夜難眠。

保羅寫下他從年少開始到學醫,到即將成為教授,到成為病人這一路對生命的感受與洞見。他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也隨着角色的改變,對生命,對疾病,對病人,對死亡有了不同的體驗與看法。從一開始他想當一個技術高明的神經外科醫生,想用最好的技術為病人動手術,讓他們恢復健康。後來他透過大體老師的解剖課,感受到機體和人的分別。再後來他覺察到,不能只看見疾病,而是要看見人,他發現在病人的人生關鍵,他並沒有跟病人在一起,他只不過是剛巧出現在那些關鍵時刻罷了。他觀察了很多病人的痛苦,也因此,他變得對痛苦視若無睹。他希望自己在繁重的工作與醫療制度下,還是能關心病人,考慮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在人生即將往美好那一方發展,夢想即將到手的那一刻,他卻得了癌症。這強迫他以另一種方式來認識疾病,認識病人。

他一夜之間從醫生變成病人,失去了到手的工作機會和未來,他和普通人一樣,心裡會問為什麼。他也和許多人一樣,積極配合治療,希望有一天能恢復如常的生活,但是他知道,疾病會改變他和他家人的整個人生。在病情複發後,他沒有想要延長自己的生命,他開始為死亡做準備,於是他開始寫下這本書,希望能用另一種方式來活出生命的價值。在生病的整個過程里,他都自主醫療決定,他考慮了安寧緩和醫療,也簽下不接受急救措施同意書。他用自己,給大家做了一個示範。告訴大家生命的意義與品質在於什麼。當然,也多虧了他的家人能理解他,尊重他的意願,也願意承受放手的痛,讓他最後走得很安詳。

謝謝保羅給世界寫了這麼一本書,謝謝譯者在接受癌症治療,帶着喪親的心翻譯這本書。

《書里那句話》圖/文:那書房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