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健康講求中庸之道,凡事皆有度,必須適可而止,超過一定限度就會適得其反。人們需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才能預防近年來在國內流行的“三高”問題,即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壓。
根據2019年全國健康和病發率調查報告(NHMS 2019),我國8.1%(170萬人)人同時患有三高。340萬人患有其中兩高。三高患者人數每年都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在病情發展至無法治癒的階段之前,人們應該嚴正看待自己的健康問題。
當然,如果你自認年輕,以為“三高”不會找上門,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三高發病人群越發年輕化,與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有關。不良飲食習慣、煙酒過度、長期熬夜、壓力過大、長時間久坐不動,或者是長期不運動,都是出現“三高”的主要誘因。
配合世界衛生日,來自雙威偉樂醫療中心的專科顧問將與民眾一同深入探討這些健康問題。

時刻留意三高問題
腎臟內科顧問林樹仁醫生指,三高問題是由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久坐的生活方式所致。不僅如此,家族病史強的人也較容易罹患這3種疾病。
“三高一般出現在40歲以上的人身上,但不良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三高提前‘拜訪’。三高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和慢性腎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人們一旦輕視,各種健康問題也將隨之登門拜訪。”
由於三高的癥狀一般難以察覺,人們應該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自己的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
“假設患者的血壓急劇飆升,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視力問題、胸痛和呼吸困難的癥狀,而高血脂患者可能會有眼部癥狀,例如眼瞼黃褐瘤(眼瞼皮膚下沉積了黃白色的脂肪塊)或角膜老年環(角膜邊緣的上方和下方出現白色、淺灰色或藍色的環)。高血糖患者則會出現口渴、尿頻、疲勞、噁心、嘔吐、呼吸急促和胃痛的癥狀。”
三高影響心臟和大腦
如果不及時治療,三高可能會引發其他能夠危及生命的疾病,例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這是一系列會使心臟冠狀動脈血流突然減少的疾病。
這些疾病可以引發心臟病發作,例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內膜下心肌梗塞和不穩定型心絞痛。
介入性心臟內科顧問鄭志賢醫生解釋,人們可以從運動或身體用力時胸痛、活動耐力變差、疲倦、頭暈、近乎昏厥和心悸等癥狀中識別出這些心臟疾病。
“假設患者沒有妥善管理三高,就會導致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進而使流向心肌的血流量減少。病情嚴重者會因為心臟的停止跳動而突然失去意識,必須緊急入院。”
腦神經內科顧問郭晉榮醫生表示,三高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大腦功能。
“血壓升高會引起血管壁的異常變化和重塑,使血管功能變弱並影響血流,尤其是流向大腦深部結構的血流。而異常高的血糖水平則會直接損傷這些大腦結構,導致患者精神混亂,有運動障礙,甚至癲癇發作。”
他補充,雖然並非所有血壓升高情況都會導致高血壓,但它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示信號。因此,人們應該時刻留意自己是否出現任何癥狀,同時諮詢專科醫生,讓醫生協助識別自己是否有任何潛在疾病。
“及早診斷,對病情控制至關重要。儘早治療三高可防止腦細胞和腦血管退化,從而幫助預防中風和失智症。”
自我管理活出健康
馬來西亞是一個具備完善衛生設施的國家,患者應該善用這些設施來維持自身健康。人人都能隨時檢查自己的健康狀況,即使在城郊區的民眾也能夠輕易獲得血壓監測和健康檢查服務。
健康飲食和定時運動對你我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鄭志賢說,“基本上,健康均衡的飲食和定時運動有助於降低人們的血脂、血糖和血壓水平,比方說,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加工食品和快餐。此外,定時運動也是一種控制三高的方法。別忘了,戒煙也是一個能夠幫助降低罹患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風險的好方法。”
任何醫生都會勸告大家注意自己的身體是否出現任何變化,無論是多麼微小的變化都應該密切留意,因為這些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可能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嚴重。
永遠不要輕視或懷疑自己正在經歷的癥狀。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是導致國人中風的主要風險因素,而高血壓也是一個無聲的殺手。
各個醫療機構都會定期通過社交媒體和宣傳活動給民眾提供各種健康教育和資訊,提醒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自己的健康。照顧好自己,才有機會去體會和享受身邊的美好陽光、風土和人情。



整理:章欣嵐
圖片:SMCV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