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雅沙再也縣的儒慕間,過去舊譯稱為如毛間,1948年時被改名為儒慕間,當地華小也改稱為儒慕間中華公學迄今。
儒慕間華人商鎮早在1940年代初,由地方鄉賢等在儒慕間河畔創建了四間雙層木板商店,經營收購土產雜貨生意。
儒慕間華人商鎮及附近地區皆為馬來甘榜,華族人口不多,早期多以種植椰子、可可、香蕉等經濟農作物為生。但時至今日,當地社會局勢有所改變,油棕及養燕業成為儒慕間的新興行業。
不過,儒慕間也如同其他小地方一樣,面對年輕人口外流現象,所以當地人總希望政府可帶來更多發展機會,讓儒慕間重獲朝氣。教學材料方面,無疑的無法媲美資源豐富的市區學校,再加上這是一所華裔生與友族生參半的華小,老師面對的教學壓力與挑戰,可以想象如同千斤頂重擊在肩上,擁抱正念的老師們卻將挑戰轉化成新動力,變成教學助推器,不計較多點付出,讓孩子們掌握課堂學習節奏,再靠課後補習助攻。
雖說日子是過得辛苦,但如果看得見回報,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雅沙再也中公校長蔡瑞嬌特感謝老師的付出,自行協助學生,讓他們跟上進度,尤其對友族生付出許多心思,這些奉獻,大家都看得見。
學校創73年

當地華小儒慕間中公,是鄉賢為讓鄉村學子有就學機會,積極籌備興建學校,而於1946年正式開學。距離創校至今,目前已有73年歷史。
去年迎新校舍

為應迎時代趨勢,該校在去年迎來一座新校舍,一座耗資逾40萬令吉的新行政樓如期建竣啟用, 並於2018年2月24日主持開幕禮,使該校創建一個更理想的學習環境。
升任校長一職
儒慕間中公現任校長劉祺強,是在2016年被調派至該校擔任校長一職。在這之前,他在馬當七哩中公奉獻了七年時間,並擔任課外活動主任,帶領學生在課外活動方面取得優越表現。
在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日前率隊到訪儒慕間中公進行交流之旅時,劉祺強校長在席上介紹說,該校是一座典型的微型華小,校內教師有13人,學生有63人,其中馬來裔26人,友族有10位,華裔生27人。
他說,在這座校園裡,校董們與校方互相配合,凡事有商量,務必使校務趨向完善。
成績優異
在學業成績方面,儒慕間中公一直以來取得不俗成績表現。
“這必須得歸功於老師的細心,學生們的用心,才能取得這般佳績。”


劉校長也感到慶幸,該校的學生沒有出現紀律問題 ,雖為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也來自不同家庭背景,但各族學生打成一片,在校園裡和諧共處,就連各族家長也融洽,這很難能可貴。
他很慶幸能在這般和諧環境里履行職務,也欣慰學生們擁有這樣的學習環境。
逐步增基設
此外,儒慕間中公校董會主席溫南崇說,目前該校就屬幼兒園建築陳舊,因為其他校舍曾翻修過,而校董會將向當地國州議員尋求幫助,逐步修建幼兒園、廁所、禮堂,一步步改善學校基設。
他也希望董聯會在三相電力供應的申請方面提供協助,並承諾目前會率先處理迫切及重要的,再慢慢改善,努力尋求幫助及經濟來源。






另外,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會長蔡文鐸說,該校成績優異,如2017年小六評估考試中,學生總及格率高,達到88.9%的優異成績,更在晉漢連省及海口區的19間華小里,奪下冠軍,這對該校來說,是令人鼓舞的,儒慕間中公與三密中公情況一樣,都是友族生人數過半,而從事教育工作者最欣慰之處是各族學生和諧相處,打成一片。
他認為,這幾年來土著學生在華小就讀的人數有增無減,說明辦學方針受到友族家長青睞。他族子弟透過在華小就讀,學習中文及中華文化,也促進國民團結。
校董會作風穩健
對蔡文鐸而言,這座學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校董會作風穩健,逐步落實改善各項硬體設施,很踏實。
他也呼籲屬下成員學校每年積極申請教育部5千萬令吉的維修撥款,根據所申請項目進行維修,然後作出報告,這樣來年才能再申請有關撥款。
“校董會也應懂得善用政治局勢,為華小提供契機,捉緊機會向不同陣營申請撥款或資源的協助,為華小造福。”
至於三相電力問題,他會與砂電力供應公司領導層交流,要求讓華小的電力從單相提升為三相,若不能全免,至少提供合理優惠。
他也宣布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贊助兩架電腦,一台投映機給儒慕間中公。
學生訪問篇:
(一)楊萬禮

就讀五年級的楊萬禮說,這些年來與各種族的同窗一起學習,彼此之間留下了很多珍貴的記憶。
除了一起討論作業,還有一起在運動會上、球場上齊心努力,共同吶喊,同學之間的情誼是深厚的。
他也感謝老師們給予的激勵與莫大支持。
(二)利爾

利爾雖是友族學生,但這些年來中文水平一點一滴的進步,與老師同學使用華語溝通交流不成問題。
他說,喜歡校園裡的每個角落,這裡留下了同學們的歡笑、汗水和足跡。
對老師的金玉良言,他也時刻銘記在心,並承諾在學習中加倍努力,取得更好成績。
(三)宋子雄

宋子雄非常感謝敬愛的老師們,讓他學到了許多新知識。
儘管老師每天儘力扮出嚴肅的樣子,但是他知道老師們都很愛同學們,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走向光明前程。
(四)白艾丹

白艾丹說,老師總是在課堂上穿插一些人生哲理,讓學生們受益終生。
“上課很長時間,我們覺得累的時候,老師就會說一些道理給我們聽,讓我們不只是坐在課堂上讀書而已。”
報導 / 報楊麗華
圖說:
1
2、3
儒慕間中公的單層樓課室。
4
下課時分,小朋友在校園各個角落活蹦亂跳的。
5
籃球場是學生們展現球技,活絡筋骨的地方。
6
舊有校舍已簡陋,目前作為儲藏室。
7
每個班級里的學生人數不多,同學們可圍在一塊討論功課。
8
儒慕間中公能在小六評估考試中表現優越,必須得歸功於老師的細心及學生的用心。
9
學前教育班是該校校董欲逐步改善維修的計劃之一。
10
小朋友對鏡頭不怯,開心綻放笑臉。
11
雖為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但各族學生在校園裡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