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手札 / 先滿足自己,再談對孩子付出(上)

先滿足自己,再談對孩子付出(上)

前陣子借了一本新作,翻了一頁就停不下來了。作者是一位女性,名戈婭。她在某雜誌擔任主編十二年,是作者、記者、也是一位單親媽媽。這本書很好看,沒有搞煽情的對話,沒有特意要賺讀者眼淚,簡簡單單的內容,記載着她如何獨力養育自閉症兒子“火娃”,又是如何帶著兒子從繁華之都四川重慶,移居到全然陌生的雲南大理。從零開始,開網購茶店賺錢,同時一邊經營民宿,一邊教育孩子關於學習與生活上的一切,並且極力研究特殊教育,也幫助其他和她一樣擁有特殊孩子的家長。

《不過生了一個小孩,我是戈婭,別叫我勵志媽媽》每一章節都有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的“點”。無論是面對孩子、生活、旁人眼光,或是自己也好,戈婭似乎在地球的某一端,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戈婭雖然養育一位九歲大的自閉兒,但她並沒有因此而犧牲自己,也沒有以自閉兒母親的身份而活,正因為她懂得善待自己,所以她才懂得教孩子善待及尊重自己,而不是畏畏縮縮,害怕別人取笑,看別人眼光苟且偷生而活。

戈婭很棒,是真的很棒!書里那些醒悟人心的文,讓我越嚼越香!

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但是成人總是受困於焦慮的過去和迷茫的未來。有一天下着雨,那叫一個風雨交加。如我,馬上躲到屋檐下,但他不,他腳踩着滑輪高興的滑着,我只能給他戴上一頂帽子。儘管雨水往他臉上灑去,他還是一邊滑,而整張臉都笑開了花。說沒有感動是假的,說沒有羞愧也是假的。是啊~與兒子相比,我是一個多庸俗的媽媽,我活在焦慮的過去,活在迷茫的未來,我沒有像他一樣,努力地活在當下。

疲憊首先是來自心的。那種對什麼都不確定的心累的感覺,會讓一個人漸漸流逝生命力。而一個正在流失生命力的人,如何能撐得起另一個小生命?每個抓狂的媽媽,背後都絕對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孩子只是一個放大鏡,將所有的工作壓力、夫妻不合、婆媳矛盾,全部放大而顯得尖銳起來。一旦抱有了“一切為了孩子”的念頭,就會在潛意識裡將當下遇到的所有糟糕事歸因孩子身上。這也是變相地將所有責任推給孩子,孩子何其無辜,能擔此重任?所以承認吧,我們其實只是又自私又很擅長推卸責任的狡猾成人。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再來談什麼叫付出吧。

<<關上門的雜事>>文/圖:ΕΤ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