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四月的最後一天,也是“國際不打小孩日”(老媽我是剛剛才得知有醬的一個節日)。打屁股、擰耳朵、甩巴掌,家長隨手的一個動作帶來的傷害,有些不可逆,有些會致命。對待孩子,個人覺得引導與尊重非常重要,而且不要以為是小朋友就沒有人權,請大人們傾聽孩子的心聲,用寬容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長。
為了迎接“無巴掌日”,特別分享網上幾冊很有意思的文,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平安長大,幸福過生活。也藉助這些小文章的力量,讓所有家長們都能一起耐心的培養家中的小天使。

●魚缸法則-心靈的成長需要自由
幾條小魚放在一個魚缸里,好幾年了,還是那麼小。有一天,魚缸不小心被打破了,主人就將它們養在院子里的池塘,沒想到這些魚竟然瘋了似長得很大。
心得:魚需要自由的成長空間,人更是如此。家長常幫孩子做選擇,選學校、選衣服、選玩具,孩子沒有選擇權,沒有思思考能力。所以。孩子沒有創新思維,也不會有太多嘗試。家長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知識,卻無法讓他舉一反三,也無法讓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狼性法則-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假設一個公園,沒有假山或屏障,沒有曲折的道路,我們從外面就能一覽無遺,那你就不會對它有多大興趣了。相反,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才願意進去了解了解。
心得:人對事物的好奇心是容易變化的,同樣的事物,加以變化,有時再加點遊戲成分,那麼大人小孩都會更樂意接受,要知道一成不變只會扼殺了好奇心。
●夢想法則-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
你我都寫過“長大了想做什麼?”的作文,90%的學生都會在作文里寫說要讀好書,將來才能找一份好工作,例如醫生、老師、警察等;僅有一小部分的學生會寫我想周遊列國、到月亮去工作、想當外星人等。那些90%孩子的想像力都到哪兒去了呢?
心得:當我們給孩子交代一件事時,不要急着教他怎麼做,給他一些方面的資訊與提醒就好,至於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想好了。在這期間,家長唯一要做的就是鼓勵再鼓勵。我們應該去挖掘孩子的想像力,而不是告訴孩子標準答案,讓他們都長得一樣。
●自然懲罰法則-讓孩子自己承擔過錯
兒童所受的懲罰(不是人為),正是他的過失所帶來的自然結果,這就是自然懲罰。用我們的話來表達,就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的過失,不可能由別人來承擔。
心得: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自己感受經歷的東西,往往比我們傳教給他的深刻。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人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而不是遷怒於人。
《《關上門的雜事》》文/圖: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