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五月,那書房去了一趟茨廠街附近的學林書局,抱著如探望一位知但不熟的前輩的心情步上階梯,原以為會空手而歸,卻抱走了九本書(心喜),花了兩百多大元(心痛),買的都是一些冷門老書,其中包括了《馬可波羅遊記》和《大唐西域記》,還有其他至少已出版了二三十年的“老書”。生命的大波動讓那一天的那書房任性購物一回,還好買的是書本,不是其他奢侈品。
關於《馬可波羅遊記》和《大唐西域記》,這兩本書那書房前一年就看上了,那天去書局也是想看看書本還在不在,果然它們還在同樣的位置上擺著。簡體版,價錢不便宜,那書房將幾個版本比較一下,最後還是拿了封面最樸素的那兩本。想看這兩本書,因為它們是最早的遊記,兩位古人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去鄉區的地方,那個如今已經看不到的世界,那書房想知道那個世界的樣子,以最少的物資走原始的路,這樣的出行簡單、單純,那書房想要那份原始的味道,想知道在海上絲綢之路和陸地絲綢之路在成為海陸絲綢之路,成為海陸一帶一路之前的味道。世界不會也不可能還原,文字記載或許是最可信的“講古人”。
其餘七本書全與西藏有關,兩本是千禧年後出版,其他都是西藏被西方和東方侵佔前後出版的作品。《西藏追蹤》和《西藏探險》 這兩本書能找到簡直就是撿到寶+撿便宜,一本不到20塊錢。馬可孛羅出版社曾經出版過《西藏追蹤》繁體版,已經絕版,很難買到,而《西藏探險》似乎只有一個版本,沒繁體版。其實,關於西藏的歷史書籍,近年來是新書越來越多,一般讀者應該都會買新的。但那書房就是一個怪咖,想找老書。為什麼?
《西藏探險》和《西藏追蹤》都是西方人寫的,《西藏探險》是美國作家約翰麥格雷格所寫,他根據搜集的大量歷史史料,有系統地概述了十七世紀以來葡萄牙、意大利的傳教士,俄國、英國的外文官、探險家及打著“探險”旗號的帝國主義分子進入西藏的情況。勾畫出了十七世紀西藏的政治、歷史、宗教、習俗與外國交往的大致輪廓,為研究十七世紀西藏的背景情況提供了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資料。《西藏追蹤》是著名英國學者Patrick French所寫,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榮赫本這個人,他是帝國代理人,率兵強硬進入西藏,Patrick French以自傳方式寫出榮赫本“遺臭萬年”的事跡。作者尋訪榮赫本足跡,參考榮赫本的日記、筆記和書信,寫出這本榮赫本傳。這兩本都是難得的經典好書,能遇到真是幸運,而對於這樣的老書,若可以買到初版,對書迷來說更是件喜事,更何況一本書不到20塊錢!
如今回想起去年在學林書局的收穫,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去那裡,那邊很少新出版的書本,也沒有流行書本,卻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書店。對老書迷來說,尋寶就是要去那裡。
東寫西讀
第146篇
文:那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