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印度聖樹苦楝 外用為主 非抗新冠妙方 慎用

印度聖樹苦楝 外用為主 非抗新冠妙方 慎用

印度苦楝樹又稱印度楝樹、印度蒜楝、印度假苦楝、屬於楝科蒜楝屬植物,分布於印度、緬甸、孟加拉、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與巴基斯坦等亞洲亞熱帶、熱帶氣候地區。

它生長快速,可以達到15至20公尺高,少數甚至可達35至40公尺高。它是常青樹,但在嚴重乾旱時,葉子會大部份或全部掉落。

印度苦楝具備殺蟲、滅菌的功效,長期被人當成草藥使用。從印度苦楝中提取的印楝素,能防治200多種農林倉儲害蟲,為公認的高效無公害生物殺蟲劑。

今期本刊介紹苦楝並非因它具有非提不可的藥用療效,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它被濫用了,中醫碩士楊素雄認為有必要給予糾正,避免因觀念不當、誤聽偏方而造成濫用或過量服用,為健康帶來嚴重代價。

有毒植物

楊醫師說,印度人將之譽為“聖樹”、“神奇樹”,有印度人居住的地方,就能看見苦楝。早在印度同胞生活里,苦楝是已經數十年常用的植物,向來慣用取其葉片洗澡治療皮膚瘙癢病、麻疹、水痘等,還有用來煮水倒入溝渠里用以殺孑孓(蚊蟲),以及取鮮葉適量盛裝在大布袋裡浸泡水中過一夜,之後倒出藥液噴曬植物花草,有滅蟲作用。

印度同胞的“聖樹”無處不在,掛上一把,自安保護。

他說,從印度同胞口中得知苦楝都是以外用為主,且他們都會叮嚀一句,是一種“有毒植物”,少做內服。

抗新冠偏方流傳

如今苦楝卻被打着抗病毒、抗新冠肺炎病毒的口號,被流傳有利於防治新冠肺炎,且飲用方式多樣化,都是從馬來同胞與華裔群里以訛傳訛流傳出來的偏方,相信這已令了解苦楝的印裔同胞啼笑皆非不已。

“新冠肺炎病毒襲虐的當兒,大家都想找來靈丹妙藥,其中苦楝在疫情爆發初期就開始紅起來,網上瘋傳這道偏方,有指泡水數片足矣,有指10片、20片不等,開始飲用,後來有者用一把不等量煮來抗病毒,再慢慢一大把抗疫情,煮一鍋一家大小喝,看了聽了都心寒!”

印度苦楝葉片,成對排列,10至16片。

外用為主

對此,楊醫師呼籲大眾慎重先查明了解,不要以訛傳訛,避免喝出健康問題,最終入院治療,本欲對抗病毒卻偷雞不成蝕把米。

印度苦楝花序。

“我已多次強調,苦楝外用外洗掛放還行,內服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抗病毒不成,反而中毒。”

現代藥理研究

苦楝樹為落葉喬木,高可10公尺或更高,它的主要成分苦楝素有驅蛔作用。其煎液或醇提取物均對蟯蟲有麻痹作用,對於鉤蟲有驅殺作用。其乙醇浸液對常見致病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

在印度國家稱為“印度苦楝”。

“其毒性反應常為頭暈、頭痛、思睡、噁心、腹痛等,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樞麻痹及內臟出血,甚至死亡。”

動物中毒案例多

楊醫師說,在眾多文獻報導當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的苦楝中毒案例來源,來自於動物食入苦楝果實、苦楝葉等,其中報導過因食入苦楝各部位而中毒的動物有豬、狗、綿羊、山羊、家禽等,而豬是最常因苦楝中毒而被報導的動物;另外,人類也有少數案例被記載。

花序小形,萼鐘形5裂,5花瓣。

人體中毒癥狀

在1962年,Watt和Breyer-Brandwijk經由動物實驗將苦楝中毒的類型歸納為兩大症:

◆第一類為腸胃道不良反應,常見癥狀有噁心、嘔吐、急性腹痛、腹脹、腹瀉及口渴等。

◆第二類為呼吸道及神經癥狀,常見的有昏迷、呼吸困難、呼吸不規律、喘氣、發紺、抽搐及心搏過速等。

在印度國家稱為“印度苦楝”。

四器官先敗壞

人類中毒案例雖然數量較少,但在中國有毒中草藥大詞典當中,統整自1968年起,苦楝中毒的臨床癥狀,歸類出四類器官系統的中毒現象。

◆第一類為腸胃道,如腹部不適、口乾、噁心及嘔吐;

◆第二類為心血管,如心律不整、心搏過速以及低血壓;

◆第三類為呼吸道,如紫紺、呼吸困難、呼吸抑制;

◆第四類為神經方面的不良反應,如視力模糊、復視、視力範圍下降、嘴唇麻痹、頭暈、頭痛、咀嚼或吞咽無力、嗜睡、無力、共濟失調、焦慮或痙攣等。

苦楝開花淡紫色,有香味。

抑制癌細胞 須更多臨床實驗

2016年10月報章曾報導苦楝“發現可抑制前列腺癌細胞”。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一組科研人員,在這篇文章最後一段話提到,“雖然印度苦楝樹的自然功效已獲廣泛肯定,但目前的研究還無法了解含有的印度苦楝內酯(nimbolide)進入人體之後所產生的反應,比如身體要多久時間才能把它排出體外,或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我們接下來還須研究這種成份的毒性和副作用,才能繼續開展臨床實驗。”

苦楝另一品種,特徵形態有差異,功能上相同。

成熟果實更毒

據悉,苦楝的成熟果實毒性更高,有毒的主要成分為三萜類(triterpe noids)的檸檬苦素類化合物(limonoid),其中可能造成毒性產生的主要成分為由果實萃取的meliatoxin A1、A2、B1及B2,以及由樹皮萃取的川楝素(toosendanin)。 Meliatoxins大約可從果實當中萃取出果實凈重0.5%的含量,且成熟的果實毒性比未成熟的果實毒性較高,但過於成熟的果實毒性反而降低,可能原因為果實老化。

苦楝開花淡紫色,有香味。

抑制癌細胞 須更多臨床實驗

2016年10月報章曾報導苦楝“發現可抑制前列腺癌細胞”。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一組科研人員,在這篇文章最後一段話提到,“雖然印度苦楝樹的自然功效已獲廣泛肯定,但目前的研究還無法了解含有的印度苦楝內酯(nimbolide)進入人體之後所產生的反應,比如身體要多久時間才能把它排出體外,或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我們接下來還須研究這種成份的毒性和副作用,才能繼續開展臨床實驗。”

苦楝果實。

醫學文獻 根部分辨雌雄和毒性

根據各項醫學文,如《福建藥物志》:“苦楝根皮驅蟲有效,但有一定的毒性,應結合患者的年齡、體質等情況,慎重投藥。”

《新修本草》:

“此有兩種,有雄有雌。雄者根赤無子有毒,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時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當取雌者。”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花亦入葯,現今未用。花:熱痱,焙末摻之。鋪席下,殺蚤、虱。楝實(取乾燥成熟果實):疏肝理氣,止痛,殺蟲。用於肝鬱氣滯的脅痛、胃痛、腹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楝葉(乾燥葉):止痛,殺蟲,用於疝氣,蛔蟲,跌扑腫痛,疔瘡,皮膚濕疹。

苦楝樹為落葉喬木,高可10公尺或更高。

苦楝的形態特徵

苦楝樹為落葉喬木,高可10公尺或更高。羽狀複葉,各小葉卵形或披針形,葉緣有鋸齒,5至9片,印度苦楝品種葉成對排列,10至16片。

開花淡紫色,有香味,小形,排成圓錐花序,萼鐘形5裂,5花瓣。雄蕊10個,花絲相連而成筒狀,淡紫色。花柱一個。果實卵狀球形,核堅硬,熟時黃色。種子光滑,長橢圓形暗褐色或黃色。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