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發現腿單邊腫脹疼痛 小心血栓問題

發現腿單邊腫脹疼痛 小心血栓問題

近期因為阿斯利康疫苗,人們開始留意到血栓的問題,這一期的“空中醫生”,Tea FM Addy邀請劉紹豪醫生來跟我們談談血栓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身體內會有血栓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血栓的發生。

內科醫生劉紹豪(右)接受Tea FM DJ Addy電訪聊有關血栓的問題。(檔案照)

本期醫生簡介
姓名:劉紹豪醫生
專業:內科
MD(UKM)
MRCP(UK)

1)什麼是血栓?

血栓是血管中形成的血塊,英文稱為Thrombus。血栓的形成會導致我們身體內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當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我們的器官就得不到足夠的血液,會造成內髒的傷害,這就是血栓。

2)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其他原因會造成血栓?

在我們還沒有進一步了解血栓之前,先要了解我們身體內的血管。血管分為靜脈和動脈。試把我們的左邊的手按在右邊的脈搏上,肉眼看不到卻會跳動的,我們稱之為動脈。再反過你的手看手上的青筋,按下去不會跳動,這些叫靜脈。

血栓是可以發生在動脈和靜脈。動脈是從心臟開始,帶着高氧氣的血液輸送到身體的每一個器官和細胞;靜脈是負責把低氧的血液帶回心臟。由於含有高氧氣的血液已經被我們的器官和細胞吸取,當靜脈把低氧的血液帶回心臟,這些血液會去到我們的肺部排除二氧化碳,低氧的血液會重新在肺部得到較高的氧氣再回到心臟。動脈和靜脈的循環是間不容息,直到心臟停止跳動。

血栓阻塞在冠狀動脈,心肌會缺血而壞死。

血栓可以發生在動脈或靜脈。在動脈,英文叫Arteial Thrombosis,靜脈則叫Venous Thrombosis。

想象一般上當我們割傷、割破皮膚、血管牆壁受傷時,血液里的血小板(platelet)和纖維蛋白(fibrin)會儲存血塊讓我們的傷口止血。所以人不會因為割傷而血流不止導致死亡,身體本身就有止血的本能。

在某一些的情況下,就算血管的內壁沒有受到損害,也會有血栓發生的可能性。

為什麼我們身體會有血栓?其實,身體里的血液有存在凝血和抗凝血的系統,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兩者就保持着平衡動態,確保我們的血液在血管中正常的流動,不會太稀也不會太濃,不會有血栓的形成。

在一些特別的情況底下,當我們的血液流通變的緩慢,一些凝血因子的病變,或血管損傷的時候,會導致凝血功能忽然加強或抗凝血的功能被削弱打破了平衡,這些人就比較容易發生血栓狀況。

血栓分成靜脈血栓和動脈血栓。先來了解靜脈血栓的風險因子。

(一)血流過慢。舉例當有一些人長時間乘坐火車或飛機的途中沒有喝水或起來走動而一直坐着,我們的下肢靜脈血液循環的速度會減慢,血液栓塊就容易黏住血管內壁沉積變成血塊。中風或脊椎受傷患者,由於長時間躺在床上,四肢缺乏運動,也會導致血液循環過慢而發生血栓的可能性。

(二)血液濃稠。舉例女性使用避孕藥,避孕藥本身會造成血液過度濃稠。過了經期的婦女使用雌激素或荷爾蒙的治療,這些也會造成血液過度濃稠導致血栓的幾率增加。有一些癌症病患,有遺傳傾向、家族病史的人,這些都是高風險的血栓易發群。

(三)血管損傷。近期動過手術或血管受過傷,血栓的幾率也會增加。

長期站在工作的人容易會出現靜脈曲張誘發血栓。

(四)靜脈曲張。長期站着工作或有肺部及便秘的問題,長期腹壓(Abdominal pressure)或胸壓(Thoracic pressure)很高,就會出現靜脈曲張,易誘發血栓。

其他高風險群包括懷孕、產後的婦女,風險會增加。曾經有過靜脈血栓病例的人,再次中血栓的幾率會比一般人高。其他包括肥胖、抽煙、癌症患者、肝病、腎病患者也是高風險群。一些特別情況,比如細菌病毒感染,也會造成靜脈血栓偏高。

有些患者的情況是超過一種風險因子,有些純粹只需要一種因子就會造成血栓。

動脈血栓就包括動脈硬化。動脈硬化通常是屬於有疾病的人,動脈硬化的過程是血管內壁遭到長期的破壞,動脈內壁會變厚變硬失去彈性。導致動脈硬化的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抽煙、肥胖、糖尿病、運動不足、高齡及有家族病史。

另一種動脈血栓是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這是心律問題。當你的心跳規律不正常,心房就失去了正常的收縮功能。在心律跳動時快時慢的狀況下,血液循環就會有靜止的狀態在心臟,這種情況下,心房的角落就容易有血栓存積的現象。當這些血栓從心房脫落隨着動脈血流到不同器官,就會造成不同的癥狀和問題。例如血栓去到大腦就造成中風,去到腹部就會塞住動脈,造成腸死、腸缺血(Ischemia Bowel)的嚴重後果。

3)兩種血栓,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哪一種比較危險或嚴重?

血栓的危險性是看影響器官的嚴重性和血栓的大小。血栓越大快,嚴重性就加強,如果影響到頭腦或心臟,後果就更嚴重。

4)動脈血栓會比靜脈血栓危險嗎?

動脈血栓是很直接的問題,當動脈提供氧氣的血管被阻塞,直接影響氧氣輸送到器官。動脈血栓危險性會偏高,因為血栓塞住頭腦就中風,塞住心臟就會心臟病。動脈血栓有時候需要在幾個小時內就檢查出病因並給葯治療,而靜脈血栓可能可以拖得久一點。

5)血栓的癥狀有哪些?如何區分動脈或靜脈血栓?

血栓在形成之後,在還沒有發病之前是沒有癥狀的,要在發病過後才有癥狀。癥狀是取決於影響的器官而定。血栓就像一個塞子,塞住血管通道,導致相關的內臟沒有血液供應,器官就會缺氧死亡。

缺氧時器官會有不一樣的反應。在腦部會手腳發麻、臉部癱瘓、手腳沒力。在心臟就會有胸悶胸痛的情況。在肺就會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血栓嚴重與否是看影響的器官,它不會同時間影響多個器官,通常是先影響一個器官。

當你發現單邊大腿內側發生腫脹疼痛,要小心血栓的發生。

當血栓卡在靜脈,血液供應氧氣營養給各個器官細胞後要流回心臟時就會受到阻塞,最常見例子就是腿部,當腿部血液流通受到阻礙,血液就會凝聚在血栓後面造成腫脹。首先就是要看腳有沒有腫脹,然後會出現疼痛的情況,但不可能是兩隻腳同時發生,通常只發生在腿一側。當發生一邊腿腫,就要檢查是不是有血栓的情況,尤其是高風險群病患。

當血塊堵塞在肺動脈,嚴重的會造成頭腦缺氧、血壓偏低或突發死亡。

最危險是肺的血栓,因為腿部的血栓從內壁脫落後會隨靜脈流到肺部的血管,血塊的大小影響癥狀的輕微或嚴重。輕度的患者,當血塊堵塞在肺部血管後,大多數人會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心跳加速。嚴重的會造成頭腦缺氧、血壓偏低或突發死亡。這些都是靜脈血栓常見的情況。

動脈血栓普遍上就是中風和心臟病。腦部血液供應減少就會中風,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缺氧而壞死。

6)不管是動脈血栓或靜脈血栓,在治療方面是不是都一樣呢?

在治療之前必須要有很肯定的診斷,這些診斷就包括驗血、超聲波、電腦斷層血管掃描(CT Angiogram)來看血液流通中有沒有血栓,血液流通是否順暢。通常CT的檢查包括肺、心臟和頭腦。

如果是針對性血栓治療,可以使用抗凝血劑或溶解血栓的治療,再者可能需要手術把血栓拿出來。每一種的血栓影響到的部位都出現不一樣狀況,所以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案。不一樣的器官,不一樣的治療。所有治療必須經過醫生確實的檢查,診斷過後才可進行。血栓是不能去藥劑行買葯醫治,而且所有的治療都要留院觀察,一是觀察對藥物的反應,二是用過藥物後有沒有出血的現象,因為使用藥物治療可能會有高風險性的流血現象。

不同的血栓情況得視其嚴重性和影響的器官,同時也要治療風險因子。比如有吃避孕丸或接受雌激素的治療就暫時要停止。如果發現是癌症病患,過後就要朝癌症疾病做進一步治療。治療方案是很個人性的,因為每一個人的風險因子都不同。

其他輔助性的治療包括必須要有足夠的水分,給患者吊水,然後根據各種疾病給予藥物治療。至於那些長期卧床的就需要給予物理治療或給他們穿上(TED Stocking)幫助血液循環的襪子。

7)一般目前看起來健康的人,要怎樣預防血栓的形成?

普遍上來說,(一)抽煙者就需要戒煙或遠離二手煙。

(二)肥胖的人要控制體重,減少吃熱量較高的食物,油炸的食物和快餐。

(三)常運動改善血液循環,也可以降低膽固醇和高血脂;同時也可以幫助控制血壓、血糖和體重。

(四)合理健康的飲食,減少過量攝取鹽、糖、飽和脂肪的食物,多吃一些比較低熱量的食物,高礦物質、高維生素、高纖維和有營養價值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五穀雜糧、瘦肉、魚類等。

(五)三高群,控制好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減少風險因子帶來血栓的風險。

(六)針對性個案需要依據個別體質和疾病來治療,以達到控制風險因子的可能性,間接減低血栓的風險。

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預防血栓的發生。

文字記錄:小萳
資訊出處:Tea FM
首播:周五上午九時
重播:周日上午九時
官網:teafm.com.my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