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生活必需品人手一個,去到哪裡都不能少的肯定是口罩。我國早前宣布,自明日起,國人前往公眾場合、乘搭擁擠公共交通時必須佩戴口罩,違規者將面對罰款或被控上法庭。
口罩種類多不勝數,即棉布、活性炭、一次性醫用、N95、面罩等。一般大家普通使用最多是棉布可重複清洗使用或一次性醫用口罩,後者從疫情爆發時全世界一罩難求,到如今遍地皆是,價錢不一,從十數令吉到七八十令吉都有。大多數人對於口罩的認知,在於目前一定得有,但是規格則不清不楚。有些人則是公司提供,所以有戴就好。一般普通防護的話或許沒有什麼,但是針對疫情紅區或是需要進出人潮多、醫院等高風險場所,購買醫用口罩確保做足第一防線還是需要的。

【醫用口罩辨認方式】 認清BFE、PFE、FR
首先認識三個字眼:即三大口罩測試標準BFE(細菌過濾效率)、PFE(微粒子過濾效率)以及FR(Fluid Resistance流體阻力)。一般來說,三項指數越高則防護效果越優。巴仙率較低不代表沒有防護效果,只是做普通防護作用,不可稱為醫用口罩。可以根據自身前往的場所來衡量所需佩戴的口罩,人潮多、密閉空間、或是醫院等環境,建議佩戴正確規格的醫用口罩較好。
再來,學習辨認各國的號碼規格,各國出產的口罩都有各自不一的測試標準,一般醫用口罩可以認明以下規格再來購買:

某些國家除了這些認證標準,還會額外加上等級,不同等級代表不同防護能力,購買時就要認清上面提到的BFE、PFE、FR過濾效果。所以,記得檢查清楚盒子上面所標示的代表各國口罩認證的字母與數字,確保自己正確購買醫用防護口罩。
【口罩之不可為】
1)用過的不可以隨意亂丟,需折好丟進垃圾桶。
2)暫時除下的口罩不可以拉下抵住下巴、掛在耳旁、隨意丟在一邊。
3)用過的口罩小心取下,盡量不要碰觸外圍。
4)不可重複使用一次性口罩,6至8小時需更換。
【口罩周邊產品】
除了各種各樣的口罩類型,口罩的周邊產品其實也開始多樣了起來。
1)面罩和護目鏡
除了佩戴口罩,也有人直接戴面罩了事,一來大面積覆蓋面孔加大保護範圍,再來是考慮到兒童戴口罩可能會因呼吸不順而扯下不戴,也有出生嬰兒不適合佩戴口罩容易引起呼吸困難等原因。再來是護目鏡的使用,直接把面部罩起來不讓細菌病毒有任何機會侵入。市面上亦有護目鏡和面罩結合的產品,只能說沒有商人想不到的創意。

2)防勒護耳
所有口罩都掛着耳朵貼面來達到防護效果,那麼工作八小時戴下來,耳朵肯定受罪。初初戴着或許還好,當口罩成了新常態必備物品,舒緩耳朵疼痛產品成了另一熱門產物。計有鉤針套、可調節防勒神器等,各有不同細節,幫助大家有更好的佩戴感受。


3)暫存套/夾
外出佩戴口罩是必然,當然也有除下的時候,比如用餐時刻,這時候口罩已經用上一段時間,沾惹空氣中的臟污細菌等,隨意擺放二度污染不可使,放進手提袋或是口袋都不是好主意,有些人選擇把口罩往下拉抵在下巴至喉嚨的部位,吃完再把口罩拉回去,這將讓口罩細菌進到嘴裡。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個暫存夾來收納好口罩,市面上已經有各種各樣的暫存夾售賣,別緻、簡單、趣致,盒子、袋子等百花齊放。如果不想花錢,網絡上隨意搜尋也有大把可以DIY的視頻可以動手,或是跟隨以下步驟給自己做個隨身攜帶的暫存夾,方便也安心。

→文件夾護套DIY
材料:L型文件夾、剪刀、口罩(量大小)
做法:

1)把口罩放在文件夾上,剪下比口罩略長約2cm的大小。或是直接裁剪19X12cm(成人)尺寸、17X12cm(兒童)的長方形成品。

2)把剪下的長方形對摺,如圖中形狀。

3)在其中一個折線,剪出約1cm大小的空洞。

4)把邊角修圓避免利角傷人。

5)把口罩放上去對摺,然後把繩子套在外面,簡單自製口罩收納夾完成。

6)想要成品更細膩,可以在口罩的繩子兩邊剪出凹形勾住繩子更方便。
報導:游晼婷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