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吞咽困難坐立專心吃 硬質液體分開食

吞咽困難坐立專心吃 硬質液體分開食

津津有味地吃飯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大享受,但對有些人,吃飯簡直是一項苦差,別人半小時就能吃晚飯,他/她卻至少要耗費2小時,這其實就是吞咽困難。這一期的“空中醫生”,Tea FM早班DJ Kenji 黃宇恆邀請李敏妃醫生接受訪談聊有關吞咽困難症的話題。

李敏妃醫生接受Tea FM早班DJ Kenji黃宇恆訪談聊有關吞咽困難症的話題。

本期醫生簡介
姓名:李敏妃(Millie Lee)
言語治療師

1) 什麼是吞咽困難症?

吞咽困難指的是食物無法從喉部正常地移動到胃部。吞咽困難症患者可能因食物進入氣管和肺,導致肺炎。正因為如此,如果一個人患有吞咽困難症,一定要越早就醫越好。

吞咽分為3個階段:口腔階段、咽喉階段、食道階段。在任何一個階段上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吞咽困難症。

口腔階段是指在口腔里食物被牙齒嚼成食物團之後,我們的舌頭肌肉會把食物團推向口腔後方,引起吞咽的動作。

吞咽困難症患者可能因食物進入氣管和肺,導致肺炎。

當吞咽動作被啟動後,我們的食物團就會順着我們的咽喉管往下滑。但是,我們的咽喉下方有兩個分叉口,一個是氣管口(即是聲帶的地方),另一個是食道口。 正常的吞咽動作會把食物團推擠到咽喉下方進入食道。這時,氣管口會被一片叫“會厭”的軟骨蓋住,防止食物侵入。在這個階段,如果任何一個肌肉或動作無法完整地完成的話,食物團誤入氣管的幾率就會變高。

在一個正常的吞咽動作里,當氣管被覆蓋時,食道上方的括約肌會鬆開讓食物團進入食道後再收縮,進入食道階段。隨着食道的蠕動,食物團會被推擠而下。下方的括約肌將鬆開,讓食物團進入胃裡。

2) 吞咽困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會導致吞咽困難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上的因素,而另一種是認知上的問題。

生理上的因素包含去除口腔、咽喉或食道內的腫塊/腫瘤的手術後遺症,化學治療或放射性治療引發的副作用,腦神經病變,如中風、頭部創傷、帕金森症等,嚴重的呼吸問題,多種病症導致吞咽功能減弱,又或者是老年功能退化。

而認知那一方面呢,是生理上一切都看起來正常,可是由於患者的腦神經病變而導致他們無法專註於吞咽的動作,又或者是他們的記憶力衰退到一種嚴重的程度而他們的身體忘了該怎麼去完成吞咽的動作。

在醫學科里,我們常常會把吞咽困難症視為其他疾病的癥狀。也就是說,很少吞咽困難症會莫名其妙的突發,大多數都是因為其他因素而造成的。

3) 吞咽困難有哪些癥狀?

最常見的吞咽困難症癥狀包括吞口水困難或流口水,飲食後在嘴巴里殘餘食物 / 飲料,咀嚼 / 吸吮困難,吞食後,喉部發出混雜的聲音,飲食當兒或之後,常需清喉、咳嗽或哽到,飲食後,呼吸不順或氣短虛,經常或重複性肺發炎或反覆發燒,非意願性或不明由來的體重下降。

有些老人家因為吞咽困難,吃飯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項苦差。

根據患者的吞咽困難情況,復建的事項可以包括更變食物 / 液體的種類,質地或濃稠度,教導患者一些適合的口腔與連帶器官的肌組織運動,教導安全吞咽的技巧,又或者是利用內探鏡來輔助吞咽檢查/ 復健或使用特定的復健儀器或器具。

4) 該如何改善吞咽困難症呢?

言語治療師會依據患者的吞咽困難情況而建議不同的策略或運動。可是,以下的一些建議算是可以通用的:

◎ 吃喝時,身體保持豎立,儘可能不要躺着吃或喝東西。

◎ 吃喝東西時,以酌量的食物入口,方便咀嚼。

◎ 吃喝時若有咳嗽,請勿再灌水。先把食物或水咳出,讓呼吸恢復平穩後才繼續吃喝。

◎ 如果患者無法同時間吃不一樣質地的東西的話,就盡量把硬質和液體食物分開,例如把麵條和湯分開吃。

◎ 若有食物在口裡,盡量別說話。

◎ 在吃/喝東西時,減少會讓您分心的事項,如看電視機等。

閱讀詳文,請點擊以下鏈接:

文字記錄:小萳
資訊出處:Tea FM
首播:周五上午九時
重播:周日上午九時
官網:teafm.com.my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