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醫言良語》我們談到了不少媽媽都很重視的坐月子,同時我們也解開了一些與坐月子有關的迷思。說到坐月子,坊間確實流傳着種種說法,比方說最近我們也聽一位媽媽提到她在家裡坐月子的時候,家中長輩不允許她洗頭和洗澡,這讓她在坐月子期間倍感煎熬。像我們在上一期所說的,產婦的個人衛生與環境清潔對產婦的恢復與寶寶的健康都很重要,至於熱水器、吹風筒還有調整室內溫度等等便利早已讓古時候產婦所面對的問題一一獲得解決,因此以前和現在的生活環境不同,坐月子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自然也有所不同。接着,我們一起探討更多與坐月子有關的迷思,學習如何坐好月子。
可以和老公進行房事嗎?
生完孩子的多久後可以同房是由產婦分娩的方式(順產或剖腹產)、產後恢復情況等決定,適宜的同房時間如下,順產的媽媽在產後不能早於2個月同房,剖腹產的媽媽在產後不能早於3個月同房,因為剖腹產有手術傷口,傷口恢復自然需要更多的時間,要同房就必須要在剖腹產傷口癒合後才能進行。基本上,生完孩子不宜過早同房,至少需要一個月的休養時間,也就是產褥期的42天,這段時間是子宮內膜的修復期。產後42天左右,子宮才能恢復到懷孕前時的大小,胎盤附着部位的內膜才能全部修復。產褥期過後,如果產婦身體沒有任何異常,理論上就能夠同房,不過建議先到醫院進行檢查以了解子宮和身體的恢復情況。
長輩不讓喝酒,親戚探訪又送酒,能喝酒嗎?
婦女生產時失血,有些打了麻醉藥或生產時過於用力,產後喝點補酒補一下體力也無妨,但建議先諮詢醫師的意見,同時不要隨便在網上購買,也不宜飲用過多。補酒內自然也有酒精成分,產婦如果喝得太多會影響到嬰兒。這是因為對於哺乳媽媽而言,酒精經乳汁讓寶寶吸吮下肚,寶寶也如同在喝補酒而感覺暈沉,加上寶寶的肝還沒發育好,“間接”喝補酒也會傷到寶寶的肝。其二,喝太多補酒會導致胎盤內的血管破裂舒張。原本產婦是應該利用坐月逐漸調適以減少產後流血,但如果喝太多補酒反而會增加出血量,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飲食該注意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補充均衡、充足且健康的食物,如肉類、魚類、油脂、堅果、籽、穀類、豆類、蔬菜、芝士與牛奶等,對於幫助產婦恢復非常重要。只吃單一種類食物從營養學角度來看是不正確的,產婦的每一餐都應該多樣化才能讓身體吸收不同的營養,我們不應該把最基本的均衡飲食複雜化後再用恐嚇的方式警告產婦,其實只要是健康、安全並含有豐富營養的食物都不應該被禁止食用。
聽說不可以喝生水?喝水可以加姜嗎?
喝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哺乳媽媽而言,母乳中高達80%都是水分,如果身體缺水,身體又該如何製造出母乳呢?成年人每日需要大約2公升的水分,如果再分泌1公升的母乳,那麼產婦就至少需要3公升的水。簡單來說,只要能確保水質乾淨、安全並煮至沸騰就可以健康飲用。同時,建議在坐月子的媽媽也可以在煮水的過程中加入適量的紅棗、党參和龍眼,這是因為生水的性質偏涼,這樣就能起到調節的作用。
我們相信哺乳媽媽食用過量的姜也可以導致寶寶的黃疸數值不受控制,如果只是在料理中加入適量的姜來進行調味其實也並無不可,但如果是使用過量的姜進行烹飪,無論是對產婦或寶寶都會有不好的影響。雖然已經無從查證,但大部分的月子餐都習慣使用大量酒精與姜進行烹飪,有很大的可能是因為這些食譜主要源自擁有四季的古中國。當經濟條件不佳及生活環境又冷的時候就只能透過比較經濟的方式去增加體溫,也就是使用大量的酒精和姜。大量的姜不僅會讓產婦全身發熱、盜汗與心跳加速,甚至可能會連哺乳都面對困難。也有些哺乳媽媽相信,姜可以讓母乳的味道改變,再導致寶寶對母乳興緻缺缺。
如果生病必須吃藥,會影響哺乳和寶寶嗎?
不少媽媽在產後都會出現種種的不適並需要依靠藥物進行治療,如產後胎盤殘留、惡露不絕、乳腺炎、發熱及咳嗽等。母乳是公認的寶寶最佳“口糧”,但在哺乳期媽媽如果服藥治療還能繼續哺乳嗎?這樣做對寶寶又是否安全?專家指出,藥物在母乳中的含量並不高,需要治療時,在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選擇安全的藥物並嚴格遵照醫囑服用,哺乳期媽媽是絕對有可能做到治病哺乳兩不誤的。
有人說在生產後終於聽到了寶寶的哭啼聲會讓媽媽們感到如釋重負,同時也有人說許多媽媽都是在生完孩子後才發現真正的辛苦之處,因為坐月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聽到親戚朋友七嘴八舌的“好心提醒”也是難免的,比如說某些食物不能吃或是有些活動不能進行,這時,懂得正確的知識與觀念就顯得格外重要,想要坐好月子嗎?先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坐月子吧!在下一期的《醫言良語》,我們會繼續探討一些與坐月子有關的迷思,同時也和你一起更了解坐月子的意義。

《醫言良語》
文字:黃宇恆
分享者:林揚議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