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訊視界 / 壁畫家蕭全成 為夢想一路闖蕩

壁畫家蕭全成 為夢想一路闖蕩

成為畫家是不是一般人的尋常路?沒有不可以,謀生是最現實和實際的問題。相較一般大眾化的職業來說,這不是一條所有人都能發光發亮的道路,只有少數尖子生出類拔萃的行業,另一個相應冒出的名詞就是挑戰。當然,來到今天沒有不可能,只有不敢想的年代,單憑努力能不能生成一條筆直明亮,名叫成功的通道?

壁畫家蕭全成現時正在古晉10哩舊GIANT霸級市場作畫,以五名最後的比達友銅環女為作畫對象。

和壁畫家蕭全成約在七哩咖哩屋,那是晚上七時半。甫從10哩舊GIANT霸級市場銅環女新鮮熱辣的畫作中下崗,長日風吹日照,肌膚晒成健康小麥色。一番談話下來不卑不亢,所有對情感的銳利和觀察、藝術家的感性都傾情揮發在畫作中。

畫跡遍布古晉

問蕭全成可有統計他這幾年的作品數量,馬上搖頭。自己沒有計數,但是大眾或許對他的作品不陌生,尤其熱愛探索本地旅遊與文化的人們。走一遍古晉,除了熟悉這個地方,其實都能在許多角落屢屢撞見蕭全成(Leonard Siaw)這個名字。比如七哩婆羅洲3D博物館、老街周邊幾乎所有可見的壁畫、中華小學第二校、Vivacity購物商場、犀麗泰Saradise等,甚至你想來一趟畫家蕭全成的作品探索文化之旅,說實在,沒有個兩天一日全面搜刮,可能還完成不了。

犀麗泰這系列作品以達雅族為主。

目前最滿意的一幅作品在古晉的開裕巷,也是他臉書賬號蕭藝的置頂帖文。老街所有人物壁畫皆由他獨力完成,一開始的概念是夕陽行業,所以,他陸續畫了布商、打鐵業以及最滿意的沙籬巷作品,牆面布置上了沙籬意喻當年屋頂,圖中的老商家、烤魷魚、豆腐花、雞粥,是當年生活印記,人事已非,但是蕭全成用畫筆把歷史留在牆上。日後有人走過,就可以藉由壁畫描繪與想像當年先人生活的足跡。

代表馬來西亞前往澳洲壁畫藝術節,蕭全成留下了這幅作品《魚樂》。

正在畫的五個比達友末代銅環女壁畫,是蕭全成在古晉最大幅約三層樓高的最新力作,也是今年第三幅作品,屬於兩年前銅環女紀錄片的後續,推廣比達友文化乃主要緣由。一直都有挖掘本地文化意願,最後選上了這個人來人往熱鬧大路旁的建築物。擅長的人物勾勒,即便上色未全面完成,人物深邃和生動形象早躍於牆上。下筆前,他先走入附近村莊,和畫上的老人家接觸一番。所有和故事、年代、人物有關聯的作品,他大多先了解,可以接觸便會面,若然要畫的對象已不在世,也往後代了解聆聽故事。把所有瞭然和通透溶於心中,再透過手中的畫筆和色彩呈現出來。

不曾上過美術繪畫班

初初開始畫畫,如果沒有錯應該是幼稚園年代。畫了什麼不大記得,他只知道自己就是愛畫想畫,想把心中的畫面透過塗鴉呈現出來,如此簡單而已。少時喜歡英雄,從沒上過任何美術繪畫課,純粹靠喜愛支撐他畫好畫滿每一個臆想抒發,人物形象一頁頁一本本地填滿,時光荏苒,火苗在心中始終細細地燃着,他一步一步開始描繪屬於自己的藍天。

臉書置頂帖文就是目前最滿意的老街開裕巷壁畫作品。

大學就讀設計系開始,家人就大力反對,不看好他走這一條路。他沒有多着墨其中對抗與掙扎,只是慶幸,多得大學時遇見的貴人,帶他走入壁畫這個世界,習得一些基本技巧。先從一些合作項目開始,那時候他當教師的助理,接觸了幾個案子並幫忙。不過當時只是初入門,一切按照對方要求照畫,並沒有所謂發揮的空間。但有一個機會可以滿足對繪畫的嚮往,自然義無反顧投入。

畢業後,他和絕大多數同學一樣,應聘了設計相關工作。固然大學時期投入了幾個壁畫項目,但是他也清楚無法維生。正式工作後陸陸續續都有人找他合作壁畫計劃。終於在五年前,給自己拼了一筆存款,確定自己在一年內沒有收入也無後顧之憂,他放膽辭去工作,打算給自己一年機會,好好闖蕩這個靈魂深處摯愛夢想。

受邀為Wild about Kuching藝術節留下作品。

代表我國赴澳作畫

開始嶄露頭角為人所知曉,在於2017年一個吉隆坡舉辦街頭藝術畫畫比賽。彼時工作繁忙,主辦單位找上他的時候,本來打算拒絕了事。但是對方不屈不撓,他想着給自己一個以畫會友的機會遂領首。特意飛了一趟吉隆坡根據主題完成作品,在十名與會者中脫穎而出,成了拔得頭籌的那一位。錯愕驚喜,更甚的是,無心插柳開出的花,是飛往澳洲當地參與壁畫藝術節的榮譽,並在國外留下第一幅自己的作品《魚樂》。畫中的孩子就是幼時的他,把本地童年抓魚樂留在那年澳洲的夏日。按想像,藝術家作品的豐厚與堆疊該是來自生活歷練、情感細膩而來,他也承認,那次的澳洲行帶來太多的衝擊,別人的作品、民眾的迴響、畫家交流等,都讓他的藝術體驗更加飽滿。

七哩婆羅洲3D博物館也有蕭全成的畫作。

這些年作品風格也漸漸在改變,他喜歡可以發揮創作靈感的作品,就比如2018年在犀麗泰完成的幾幅作品。《達雅之土》“Land Dayak ”,土著肩上扛着他們的家園,以及《稻農》“Rice Farmer”農夫遮陽帽上頂着生計,油畫渾濁的色調暗喻泥土,這個對普羅大眾來說可能是骯髒的代名詞,但是對賴以為生的比達友族來說,卻意味着生機。

因為喜歡和享受 所以不覺辛苦

把普通自己可以拿捏的畫作尺寸,放大數十倍,究竟壁畫難不難完成?蕭全成表示,按表操作根據尺寸上畫上色,這些都已經是後期工作,最考驗的其實在擬稿的時候,要得到認可和同意,有些人心裡早有答案,只是想透過他的手畫出自己的點子。需要修改多次的時候比較挑戰,所以,遇見願意讓他發揮靈感,甚至可以天馬行空的合作對象,絕對滿心感激。

2017年憑這幅畫獲得吉隆坡街頭藝術畫畫比賽冠軍。

一般來說外人可以想像的辛苦是日晒雨淋,問他辛苦的地方在哪裡?頓了一會兒,“嗯,就是……其實也沒有什麼辛苦的地方,因為喜歡、享受,所以這些都不算什麼。”

“因為喜歡,所以享受,那就不覺辛苦。”

沒有工作的日子,他也會作畫,不過這時候就屬於磨筆,天馬行空任意發揮。心底有個想法,想要開個屬於自己的個展。壁畫家表面看似風光,長期面對顏料噴漆,亦是一種職業傷害。他直言,一點都不好玩。也有外界甚至熟人批評,但他比較固執,“沒人認定你的時候,你更要堅持。除了你,其他人看不到希望,你是因為堅持才看到希望。”“管他熙熙攘攘陽光道,我偏要一條路走到黑。”,或許就是蕭全成最貼切的形容詞。當然,他還是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曙光。

報導:游晼婷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Check Also

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一):循環經濟行不行?

今天, 當我們在這個地球上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