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腳處 / 大埔 山峰聳翠如詩如畫

大埔 山峰聳翠如詩如畫

三河壩是大埔有着華僑之鄉的重要地理因素。

清晨從登下巴士直奔鄰國汶萊乘搭航客機直飛香港機場,下機後拖着行李箱轉到碼頭搭船到深圳,感覺這個熟悉即陌生的城市。
一整天曆經海陸空交通工具長途跋涉,山長水遠到達深圳時已是下午時分,以僑胞返鄉祭祖的名義,首次踏在名曰“大埔”的土地。
坐在長途巴士里,耳邊不斷傳來導遊對大埔的介紹,邊聽邊漫不經心往的窗望去,看到的是一片片綠油油,錯落有致的菜園,以及保留着歷史痕迹的土坯房。內心裡不期然就哼起了“大埔的風光好,大埔的風景美,綠油油的茶山啊,山明秀水多明媚,人情是竹泥土最芬芳,故鄉懷抱最溫暖,故鄉風景最難忘,大埔歌兒唱呀唱,一天唱了好幾回,大埔的男兒強又壯,你看大埔姑娘她最美”大埔頌,有着僑胞對故鄉的盼望,對故鄉的期待,以及對故鄉的思念。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對於從小就與親人分隔兩地,如今,返鄉相見時大家都已成長,或鬢髮泛白了,怎不叫人感慨萬千,怎不叫人感動呢。
其實,最讓人難忘的不只是大埔的青山綠水,大埔的熱情,還有就是大埔梅菜、算盤子、筍乾、黃腳雞的美味。

農村隨處可看到土坯房和洋房的搭配。

“華僑之鄉”美稱

大埔縣位於廣東東北部,韓江中上游,東和北緊靠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和龍岩市永定區,東南連接潮州市饒平縣,西依梅縣區、梅江區,南鄰豐順縣和潮州市潮安區。全縣區域總面積2467平方千米。
大埔縣素有“華僑之鄉”美稱。大埔華僑之鄉有個很重要地理原因就是三河壩,它地處水陸交通樞紐,兩岸山峰聳翠,如詩如畫。
三河壩有三條江,一條是福建的汀江,一條是梅州的梅江河,還有一條是大埔的梅壇河,三條河彙集而成潮州的韓江在汕頭入海,所以大埔華僑都有地理位置的原因,大埔不管是在廣東或梅州來說,也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其中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最多。

大埔街景。
大埔道地菜肴的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三河壩戰役

廣東華僑首批華僑是在唐朝至元朝之間,唐朝是中國祖國最強大的國家,長安當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個城市,李世民不想讓國民出國,於是似沿海地帶的漁民和邊境的越南、東南亞通商之後,有少部份人就留在當地,當時華僑人數不多,大約幾千人。
到了宋朝,南宋末年,精兵南下,南宋遷都城時有100多萬人和少數民族的軍隊不停竭的趕到了中國的最南邊,並造船不停的往南部,這時又有少部份人遷到了東南亞,這是第2批。
元朝初期時,蒙古人進軍中原,那時宋朝有個較出名的一個大官叫文天祥,在梅州淞口鎮招數了1000名壯兵,準備打戰。跟元兵海戰時失敗了,其中有800名梅縣人,跟隊伍失去了聯繫,隨船漂流到馬來西亞。
第2次華僑較集中的在明朝時,當時福建省、浙江省沿岸受到日本倭寇不斷侵犯騷擾,那時也很多人漂洋過海,到東南亞地區。
最後一次是在鴉片戰爭發生時期,英國打開了對中國的通商口,那時有很多當地的農民,賣豬仔,被當成勞工輸出到美洲大陸,或是東南亞,他們是最辛苦的,因為有些人舟車勞頓,吃的又不好,根本不被當人看待,很多人在途中都已經犧牲掉了。許多先人都是很辛苦的,他們背井離鄉,到一個陌生的國家,艱苦創業,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三河壩在中國革命戰爭,八一起義軍浴血奮戰,抗擊國民黨反動軍隊的主要戰場,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中山紀念館。
大埔街景。

重點產茶縣

大埔有“三區六鄉”(三區:中央蘇區、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六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世界長壽鄉、中國青花瓷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蜜柚之鄉)之稱。縣城建成區面積7平方公里。
大埔縣土特產主要有天然礦泉水、瓷器、蜜柚、茶葉、煙葉、金針菜等,還有各式各樣的風味小吃,也是中國小吃名縣、全國重點產茶縣。
大埔縣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邊遠山區,森林覆蓋率79%。縣境山脈大部分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間低,層巒起伏,千岩萬壑,縱橫交錯,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處,均散佈於四周邊陲,最高峰為西南部銀江鎮的明山嶂銀窿頂,海拔1357米;最低處是高陂鎮黃竹居的韓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廣布。
大埔縣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花環龍之鄉”、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東漢樂之鄉”,廣東漢樂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大埔農村景色。
一根扁擔挑着兩籮筐祭品準備上山祭祖。

人傑地靈孕育人才

大埔縣是革命老區,是廣東省首個中央蘇區縣,是全國文化先進縣、第三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國家衛生縣城。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百侯鎮、茶陽鎮、三河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百侯鎮侯北村、侯南村是“全國文明村”。大埔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素有“文化之鄉”美稱。“父子進士”(饒相、饒與齡)、“一腹三翰林”(楊纘緒、楊黼時、楊演時)、“兄弟三將軍”(范漢傑、范劍江、范作人)、一縣同期“四位省主席”(羅卓英、吳奇偉、范漢傑、趙公武)、“父子兩總理”(李光耀、李顯龍)被傳為佳話,還有中國民族工業之父張弼士、中國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羅明、中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首屆感動香港十大人物之一的田家炳、現代著名作家杜埃和碧野,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度、楊文采、蒲慕明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饒芳權、邱冠周、塗善東等傑出人物。

撰寫/整理:賴鈺芳

Check Also

瀑布景色 美不勝收 武吉瑪邦拓生態旅遊

參與砂拉越產品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