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在散文《給孩子一些美的熏陶》中提到,“孩子們的心,是最敏感的一顆心,請給他們足夠飛翔的自由與空間。”
孩子們似乎都有這樣的一個夢想:早晨不用上學,和家人或小朋友們衝進森林裡,爬樹、種花、研究螞蟻搬家,不用擔心衣服弄髒,也不用擔心受傷,在森林裡瘋玩一整天,一直到傍晚,帶着在森林裡玩的一身泥巴,迎着夕陽,哼着小曲走回家。
在疫情前,歐洲許多國家有不少孩子實現了這個夢想,他們可以天天走進森林裡,擁抱大自然,做他們喜歡的事情。疫情無情的襲擊,讓全世界孩子們比之前失去得更多,約束在家裡的小小空間里,孩子們的上課模式起了天大的變化,所有的課本學習、補習才藝班都搬到了熒幕前。
疫情前致力於推廣大自然教育的組織,也讓孩子們在電腦前有機會認識多元的生態物種,認識我們身邊的小動物。小朋友雖暫時不能走向戶外,領略大自然的美,但至少透過有趣教材補充基本的動物知識,待過些日子疫情趨緩,可以重投大自然的懷抱時,大人小孩再一起體驗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
父母的陪伴,最好禮物
野人教室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將各種生態物種記錄下來並製成有趣的教材,讓小朋友和父母意識並認識我們身邊的小動物,激發小朋友對生態課題更深入的思考,並培養更正面的學習價值觀和態度。

野人教室相信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最好的禮物,所以時常鼓勵父母跨出第一步,周末帶孩子到附近公園冒險或是在自家後院度過探索的小時光。透過耐心的陪伴和引導,啟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作為孩子們的家長,自然深刻感受和認同常到大自然的孩子,在各方面能力發展比不去的孩子更強。
以自然材料搭建
走出戶外,孩子們可以盡情擁抱自然,在樹林中呼吸新鮮空氣,與花兒小草為伍,與小動物為伴。
有時候,孩子們可以在父母帶領下在戶外就地取材,自己製作一些簡易工具,或用自然環境中的材料搭建屬於自己的小樹屋和小基地等,孩子們會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自主解決更多的問題。他們在戶外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鍛煉動作技能,在摘野果、種植花草和製作工具的過程中,他們的精細動作能力、團隊協作也會得到發展。


更重要的是,兒童的成長本應回歸自然,自然乃是人類的本源,兒童在擁抱自然的同時,他們會認識到各類動植物,能夠感受到世界給他們帶來的驚奇與感動,讓他們讓孩子體驗自然的美好,從而更愛這個世界。
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發現帶孩子親近自然、親近動物,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發現跟收穫。孩子再小也有記憶,雖然會遺忘,這些都很正常,不必計較孩子記住了多少、看進去了多少,因為根本沒辦法衡量由孩子眼睛所見、到大腦所思、再到心靈的觸動,這一系列的收穫與感悟有多少。
認識動物
對孩子特別喜歡的動物,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動物園看看,在去之前可以先做功課,動物們來自哪裡,動物的生活環境跟人類的生活環境有何不同,它們有何特殊的生活習慣,它們的食物等……這些相關的趣事,爸爸媽媽用心的話,平時可以在家裡多和孩子說說,也可以透過野人教室等相關平台讓孩子認識動物基本知識,這樣待可以攜帶孩子出去看世界時,孩子們與動物接觸的時候會顯得更親切,更能激發孩子們對動物的保護欲。
當然,也可以啟發孩子的觀察力,保持對自然的敬畏,不論是帶孩子觀察動物、小昆蟲或鳥類等,體驗各種動物昆蟲帶給我們的實際感受,讓孩子將電視、書本中的動物跟現實聯繫起來,可以通過近距離接觸動物,讓孩子們發現書本中與現實中動物的區別,更了解動物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讓孩子懂得尊重動物、愛護動物,保持對自然的敬畏。
生息與共的一體
父母也可以在做功課以後,向孩子們講解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如森林發生了火災,孩子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這場大火燒死了多少動物,多少品種變成瀕危?這場大火之後,動物們所在的生態環境會受到怎樣的破壞?其實,環境在改變的同時,不僅僅是動物為了要適應環境會發生改變,我們人類也同樣會面臨環境、氣候的影響。不論是動物、還是人類、抑或是自然,大家都是生息與共的一體,父母可從中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愛護動物,保護環境,動物與自然、人與自然我們是互相依存的共同體。
Top 15 馬來西亞森林奧運冠軍
雖然在無情病毒下攜帶孩子前往動物園或到戶外短期內難以實現,但父母可以在這期間讓孩子透過自然教育等相關的線上平台學習。就像野人教室早前展開的線上課程“Top 15馬來西亞森林奧運冠軍”,內容吸睛有趣,父母可以配合目前在日本東京展開的奧運會製造話題,吸引孩子的關注,相信效果可達致事半功倍。


野人老師Lam說,這Top 15裡面,在“射擊”項目里,射水魚穩坐寶座;在划水項目,由水黽妥妥奪金,身上有細毛可以防水,還有尖嘴是其特徵。


他說,在跳水方面,屬翠鳥的強項,它在下水捕魚的瞬間非常精彩。劃飛在划船項目里能力非常強大;亞洲象在游泳馬拉松項目強,可以持續游泳48公里;巨松鼠在體操(平衡木)項目絕對是高手;白掌長臂猿在體操(高低杠)項目也是能手;亞洲野牛在健美項目表現亮眼;編織蟻雖體積小,但卻是大力士,在舉重項目里力量強大;再來花豹的咬力和腳力,讓它成為咬舉重項目的冠軍,它的咬力甚至可達50公斤的獵物;大兜蟲是在摔角項目里穩奪金牌;巽他飛鼯猴在空中滑翔項目技能過人,絕對是奪金選手;鳳頭蜂鷹在飛行馬拉松項目里屬冠軍選手,它可以飛行1萬公里,長達一個多月都在飛行。



在跳高項目,馬來虎絕對是冠軍選手,研究顯示馬來虎身長約2米,但它卻可垂直跳高至4.8米。在跳遠項目,跳蛛可利用彈跳力原地彈跳至別處,以跳躍式獵捕食物,是深受矚目的冠軍選手。



除了各種動物和昆蟲的一系列線上課程,野人教室在疫情前常辦大自然親子活動,包括在不同的生態環境里,發掘不一樣的自然寶藏,如在翠綠的紅樹林濕地、在沙灘、在熟悉又神秘的翠綠小森林,還有攜帶小小探險家們走入雨林,探索充滿自然寶藏的熱帶雨林,發掘自然生態之美。



在和病毒共處的日子裡,時刻保持謹慎心態,加強防疫,是我們必須堅持的事,在這情況下家裡的小孩走出戶外最遠的距離或許就在社區里的城市公園,不過根據野人教室透露,城市裡的公園也是許多小動物溫暖的家,只要父母細心引導慢慢探索,小朋友就會發現在我們身邊的公園裡,也可以認識一些常常出現在身邊的動物朋友。


在這些豐富多元的現實體驗中,孩子們一定可以感受到精彩紛呈的世界,進而學習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如同愛自己一樣地愛這個世界。
楊麗華/報導
部分圖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