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一些暈眩的發病情況,每次眩暈發作都是在體位或頭位改變時出現,持續幾秒就緩解。若你的眩暈或頭暈是在上述情況下出現,那麼可能是耳朵裡邊的“耳石”在作祟了,被俗稱為“耳石症”。本期《空中醫生》邀請到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鄭應平前來和大家講解耳石症。
1.什麼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暈眩,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着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為內淋巴的液體里遊動,當人體頭位變化時,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沉伏的耳石就會隨着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發生強烈性眩暈,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可周期性加重或緩解。病程時間長短不一。
2.從何而來,是真的石頭?還是像腎結石或膽結石一樣,是後天自己長出來的呢?
人體耳內的小型器官稱為前庭迷宮。它包括三個環形結構(半規管),其中包含液體和精細的毛髮狀傳感器,能監測人體頭部的旋轉。
耳內的其他結構(耳石器官)監測着頭部上下、左右、前後的運動,以及頭部重心位置。這些耳石器官含有晶體,能使人體對重力敏感。由於多種原因,這些晶體可能脫落。當它們移位時,會進入半規管中。它們原本應在正確位置里,但有時忽然頭部或耳朵轉動的方向不對,或忽然躺下或睡覺時翻覆,造成耳石脫落移動到其他部位,刺激到某部位的神經線,造成暈眩欲作嘔等癥狀。
耳石不是像生膽石,而是原本就有的身體結構,只是它脫落移位,刺激到身體神經線。
3.耳石每個人都有,為什麼有的人的耳石會脫落呢?
耳石脫落每個人都會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沒有既定原因。
4.耳石症導致的頭暈與頸椎病導致的頭暈, 如何鑒別?
頭暈很多原因造成,控制人體平衡的器官,包括腦部、耳朵和眼睛和關節,一個人要站得穩,需要這四個重要結構幫助人體 ,當脊椎骨神經被壓縮,肌肉會感到疼痛,眼睛近視癥狀也容易鑒別,突然躺下或低頭取東西,某方面的不小心或突然的動作就有可能造成耳石脫落,不過首先須經過檢查診斷,排除其他方面的疾病,才能斷定為耳石症。

耳石症雖非嚴重疾病,但發作時人體發生強烈性眩暈,確實為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和不便。

5.耳石症能痊癒嗎?複位成功後是否還會複發?
耳石症可以完全康復,但需確保其他神經系統沒有問題,須確定是耳石症。醫生為患者進行的治療是作一個頭部轉動動作,讓耳石複位,屬於一種物理性治療,患者在接受治療後3天內須緩慢謹慎轉動身體。
接下來,患者也須當心會再度複發,所以轉動頭部時須緩慢謹慎,若不慎複發,當下要學習鎮定控制,若情況不好需向醫生求助並進行檢查。
6.生活中該如何減少耳石症的複發?
耳石症無法預防發生,任何狀況都會有,難以告誡患者須如何預防和加以注意。
7.補充/呼籲
耳石症屬於普遍問題,雖然頭暈作嘔,整個世界像在旋轉,為生活增添了許多不便,但其實並不會帶來更大的嚴重性。只要排除其他耳朵、眼睛或腦部問題,如手腳沒有力,那麼基本可以掌握患者得的是耳石症,這時就可向專科醫生求助,醫生會為患者轉動頭部,約幾分鐘就可緩解,若未能完全舒緩,醫生會開藥給患者服用,約兩三天就可康復。
若頭暈欲作嘔的情況仍然持續,患者需到醫院複診接受深入檢查是否還患有其他問題。一些偏頭痛、輕微中風病症也會有類似癥狀,所以須進行深入檢查如掃描等,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
本期簡介:
婆羅洲醫藥中心腦耳科、顱骨底部手術醫生鄭應平
文字記錄:楊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