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女人聖品 安石榴 止渴 止瀉 止血 止帶

女人聖品 安石榴 止渴 止瀉 止血 止帶

眾所周知,石榴有益滋養,能治病防病,更是甘純美味水果,同時石榴既可地栽,又可盆栽,製成盆景,故石榴是食用、藥用、觀賞俱優的佳品。

石榴樹製作盆景,十分雅緻。

中醫碩士楊素雄指,一般人只知道石榴,但不知其藥用學名被稱之為安石榴。

這是因為石榴的古名為安石榴。相傳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從安石國傳入,故名安石榴,安石國即今之伊朗。

石榴樹被相信可辟邪,逢凶化吉,祈求平安。

美好寓意

楊醫師指,在古時代古迹里的門框上,就雕刻了不少石榴作為裝飾,這是因為取其美好寓意,而中國人取其“多籽”的諧音寓意多子多福,常作為贈送給新婚夫婦的結婚禮物。

石榴“多籽”諧音寓意多子多福。

“石榴原產於伊朗、阿富汗等西亞一帶。西班牙把石榴視為國花,亦表示富貴、祥和、平安。如今石榴遍布全世界,在中國陝西臨潼最為著名,陝西石榴為果中珍品,果大、粒多、汁甜、皮薄、色紅,是葯食兼優、有益身體的保健果品,既可食用,又可觀賞。”

安石榴葉片短闊,樹枝脆易折斷。

他說,其實石榴也有其他別稱,像以食果為主,故稱為果榴。又有一種以觀賞其花為主的,被稱為看石榴,因花復瓣而不結果,故又稱花榴。

保肝抑菌抗氧化

楊醫師指,現代研究顯示,石榴所含鞣質,具有收斂作用。鹽酸石榴礆對絛蟲有殺滅作用。石榴皮煎劑有抑菌、抗病毒作用。石榴皮醇提物能提高抗氧化能力指數。此外,還有保肝、調節免疫、抑制胃酸分泌、抗胃潰瘍等作用。

維生素C高蘋果兩倍

石榴含有維生素C、E作為抗氧化劑,能有效減緩細胞老化。它所含的維生素C除了是蘋果的兩倍外,其中的類黃酮更能與遊離基結合,減低細胞的傷害,達到延緩衰老效果。

石榴果實成長期。

“一項研究證明,每天飲用3安士石榴汁,持續兩周後,可將氧化過程減慢40%,並清除體內部分已沉積的膽固醇。即便中途停用,效果仍能維持一個多月。再加上維生素E、B以及石榴多酚,還能滋潤肌膚,幫助肌膚自我修復及維持彈性,散發迷人光澤。”

石榴因為含具收斂作用的丹寧,在古代歐洲又常被用作治療婦科疾病,如經期過長,子宮出血,以及帶下量多,同時其富含的植物雌激素,可調節荷爾蒙,舒緩失眠,焦慮,頭痛等常見的女性更年期癥狀,同時又能預防荷爾蒙分泌失調引起的骨質疏鬆症。

花籽皮根皆入葯

石榴性溫,味甘、酸澀;入肺、腎、大腸經,俱生津止渴,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的功效。石榴除其觀賞價值外,石榴的花、籽、皮、根皆可入葯,養陰生津,故為葯食兼優的保健花果,其功效用“四止”可加以概括,即“止渴、止瀉、止血、止帶”。

石榴其花、皮、根、籽皆可入葯。

石榴花

楊醫師依據石榴的花、籽、皮、根的功效作出講解。花色頗多,常不結果,無論果榴或花榴,凡石榴花皆可入葯。

花復瓣而不結果,故又稱花榴,一般作觀賞用途。

他說,面對婦人帶下,時有赤白,腰酸乏力,面色無華,月經澀少問題,石榴花有很好的止帶作用。一般黃白帶下用白石榴花,赤白帶下用紅石榴花,單味鮮品用50克左右(干者30克),或取鮮花5至7朵,1次煎服,一般3至5次可見功。亦可配以木槿花、芙蓉花、椿根白皮、川萆解、黃花母等。

安石榴花開,朵朵凝紅,鮮艷耀眼。

至於赤白痢下,腹痛里急,下瀉黏凍,楊醫師指其方法亦是白痢用白石榴花,赤痢用紅石榴花,常可配伍應用石榴花30克、秦皮1、薤白、白芷10克、白芍、白頭翁、廣木香各10克,其效更佳。

白色花瓣品種屬較少見品種。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用石榴花揉塞鼻孔,可止鼻血。《海上集驗方》有用石灰配石榴,兩者比例為3:1,搗末外敷,專治金瘡刀斧傷破出血。

由此可知其花亦是一味止血專葯,故凡外傷出血可取其皮及花止血。

石榴籽

即果榴中的甜石榴,古有天漿之稱,漿汁鮮美,甘醇,果大籽多,汁液甘甜,有養陰生津之功,是秋冬之交,秋燥止渴之佳品。

果實酸甜多汁,果皮晒乾當藥用。

熱病傷陰,陰虛內熱,口乾煩渴,舌紅少津者,楊醫師建議可常取石榴籽汁液,細咀慢咽其籽汗。

小孩、老人或久病卧床之體,或高熱之後,胃陰不足,胃納不佳,喜飲水液者,可咀石榴子以濕潤咽喉,又能滋養胃陰,為止渴之佳果。

石榴皮

一般上會將石榴皮丟棄成為垃圾,其實不論何種石榴皮皆是一味效果顯著的收斂止澀葯。

他指,石榴皮是中藥之一。以味酸澀收斂,性溫,入大腸經,能澀腸止瀉痢,為治療久瀉久痢之常用藥。

中藥“石榴皮”。

在瀉痢不止情況下,根據一些藥典記載如《藥性論》:“主澀腸,赤白下痢。”《滇南本草》亦載:“治日久水瀉,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膿血,大腸下血。”《普濟方》:治久痢不瘥,陳石榴焙乾,為細末,米湯調下10至12克。這說明了其皮既止瀉又止痢,為治痢之品。

至於楊醫師個人的臨床應用方面,他常用於水瀉或消化不良之腹瀉,即西醫所謂急性腸胃炎,或食積性消化不良之水瀉,常用車前子(布包)10克,葛根30克,黃連5克,訶子炭15克,石榴皮15克水煎服。1至3劑即可止瀉。

若單味石榴皮30至50克水煎服亦可試用,或炒後研細末入膠囊服,1次5至10粒,1天3次即可。至於痢下赤白,西醫所稱細菌性痢疾,初起不宜兜澀過早,以防礙邪;日久痢下,方可應用。

果皮別扔掉,可以收集晒乾當藥用。

在止血、止帶、驅蟲方面,其止血作用,不但可內服,外用亦有止血之功。《千金方》:用石榴皮炒後研末,每服6克,用於便前出血,即一般所說腸風下血,西醫所謂直腸潰瘍出血,或痔血。亦可配地榆炭10克、槐米10克,若痔瘡出血配大黃炭10克。

“治崩漏及妊娠下血不止者,可與當歸、阿膠、艾葉炭、雞冠花等葯同用。治白帶過多,可與黃花母、海螵蛸、白果、芡實等同用。”

他指出,石榴皮有殺蟲作用,治療蛔蟲、蟯蟲、絛蟲等蟲積腹痛,常與檳榔、使君子等同用。外傷出血,如創傷出血不止,用石榴皮研細末外敷,止血效果較好。若平日制好備用,消毒後密閉保存,就成為一味刀傷葯。

楊醫師說,石榴全身皆是葯,其根皮亦可入葯,根皮澀腸止瀉殺絛蟲。除果實生津止渴外,皮、花、根皆有止瀉、止血、止帶之功。
他也勸諭平日應用石榴治病,以易取易得,隨機選擇為上,如結果時期(秋冬)以皮為用,開花期(初夏)以花為用,無花無果時,可挖根入葯。

楊麗華/報導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